1. 背景
????????之前我們在《生成式模型與判別式模型對比(涉及VAE、CRF的數學原理詳述)》以及《生成式模型算法原理深入淺出(涉及Stable Diffusion、生成對抗網絡、高斯混合模型、隱馬爾可夫模型、樸素貝葉斯等算法原理分析及生成式模型解釋)》中,我們對一些常見的算法做了分析。剛好最近和同事聊天,聊起生成式模型,這里做一些額外信息的補充。
????????生成式模型可以通過學習數據本身的分布?p(x),而不直接涉及聯合分布?p(x,y),這取決于具體的模型設計和任務目標,可以參考前述文章鏈接中的算法原理講解。
2. 生成式模型的核心目標
2.1 無監督學習場景
????????生成式模型的本質是學習數據的分布?p(x),從而能夠生成與訓練數據相似的新樣本。在無監督學習場景中(如生成圖像、文本等任務),模型的目標是直接建模?p(x),而無需依賴標簽?y。常見的模型包括:
自編碼器(Autoencoders):通過壓縮與重建數據學習?p(x)。
生成對抗網絡(GANs):通過對抗訓練生成與真實數據分布?p(x)?匹配的樣本。
變分自編碼器(VAEs):通過概率框架建模?p(x),并引入隱變量進行生成。
????????這些模型不需要標簽?y,僅通過學習?p(x)完成任務。
2.2.?監督學習中的生成式模型
????????在監督學習任務中(如分類),傳統的生成式模型(如樸素貝葉斯、高斯混合模型)通常會建模聯合分布?p(x,y)=p(y)p(x∣y),然后通過貝葉斯定理計算?p(y∣x) 進行分類。但此時,模型仍然需要標簽?y?的信息。
3.?是否可以不學 p(x,y)
????????是否可以不學 p(x,y),僅通過?p(x)?完成監督任務?
直接分類不可行:如果目標是分類(即預測?y),則必須建模?p(y∣x),而生成式方法通常需要先學習?p(x,y)。
間接輔助:如果僅學習?p(x),可以通過無監督預訓練提取特征,再結合少量標簽數據微調分類器(半監督學習)。例如:
用VAE或GAN預訓練模型提取數據特征,再用邏輯回歸分類。
生成數據增強樣本(基于?p(x))以提升監督模型的泛化性。
????????關鍵區別:任務目標決定建模方式
無監督生成任務:只需學習?p(x),無需標簽。
監督分類任務:若使用生成式方法,通常需建模?p(x,y);但?p(x) 的學習可作為輔助手段。
????????實例說明:
GAN生成圖像:GAN直接學習?p(x)(如圖像分布),生成新圖像時不需要標簽。
樸素貝葉斯分類:需學習?p(x,y),通過?p(x∣y)?和?p(y)?進行分類。
? ? ? ? 因此結論如下:
可以僅學習?p(x):在無監督生成任務中,模型完全不需要標簽?y,直接建模?p(x)。
無法繞過?p(x,y)?的直接監督任務:若目標是分類或回歸,生成式方法通常需聯合分布,但?p(x)的學習可作為特征提取或數據增強的輔助手段。
????????生成式模型是否學習?p(x)?或?p(x,y)?取決于具體任務類型,兩者均有其適用場景。
4. 生成新數據
????????在生成式模型中,一旦學習到了數據分布?p(x),生成新數據的關鍵是從這個分布中采樣(Sampling)。以下是不同生成模型的采樣方法及其核心原理:
4.1?直接顯式建模?p(x)?的模型
????????這類模型直接定義了概率密度?p(x),并可通過解析或數值方法采樣。
????????示例模型:
自回歸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s)
原理:將?p(x)?分解為條件概率的鏈式乘積,例如?p(x)=p(x1)p(x2∣x1)?p(xn∣x1,x2,…,xn?1)
采樣方法:逐次生成每個維度(如像素或單詞),每一步基于已生成的部分采樣下一個值。
例子:PixelCNN(生成圖像)、GPT(生成文本)。
歸一化流(Normalizing Flows)
原理:通過可逆變換將簡單分布(如高斯分布)映射到復雜分布?p(x)。
采樣方法:從簡單分布采樣?z~p(z),然后通過變換?x=f?1(z)?得到樣本。
例子:Glow、RealNVP。
????????采樣步驟:
選擇一個簡單分布(如高斯分布)作為基分布。
通過可逆變換的逆函數?f?1?將基分布的樣本轉換為數據空間的樣本。
4.2?隱變量模型(Latent Variable Models)
????????這類模型引入隱變量?z?來間接建模?p(x),即?p(x)=∫p(x∣z)p(z)dz。
示例模型:
變分自編碼器(VAE)
原理:通過編碼器學習隱變量?zz?的后驗分布?q(z∣x),解碼器生成?p(x∣z)。
采樣方法:
從先驗分布?p(z)(通常為標準高斯分布)采樣?z。
通過解碼器網絡?p(x∣z)?生成樣本?x。
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
原理:通過逐步添加噪聲破壞數據,再學習逆向去噪過程。
采樣方法:
從純噪聲?xT~N(0,I)開始。
逐步應用訓練好的去噪網絡?pθ(xt?1∣xt),迭代生成?xT?1,xT?2,…,x0。
隱變量模型的通用采樣流程:
采樣隱變量:從隱變量分布?p(z)?中隨機抽取?z(如高斯噪聲)。
生成數據:通過生成器網絡?p(x∣z)?將?z?映射到數據空間?x。
3.?隱式生成模型(Implicit Generative Models)
這類模型不顯式定義?p(x),而是通過生成器直接生成樣本。
示例模型:
-
生成對抗網絡(GAN)
-
原理:生成器?G(z)?將噪聲?z 映射到數據空間,判別器?D(x)?區分真實數據與生成數據。
-
采樣方法:
-
從簡單分布(如均勻分布或高斯分布)采樣噪聲?z。
-
通過生成器?G(z)?直接輸出樣本?x。
-
-
特點:
-
生成過程無需顯式概率密度計算,直接通過神經網絡映射實現。
5. 為什么說GPT是生成模型? ?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被歸類為生成式模型,是因為它的核心設計目標、訓練方法以及應用場景均圍繞生成新數據(如文本、代碼等)展開。以下是具體原因和分析:
5.1 GPT 的生成式特性
(1) 自回歸生成機制
????????GPT 通過自回歸方式生成文本,即逐個預測下一個詞(token),并基于已生成的上下文生成后續內容。這與生成式模型(如 PixelCNN)的鏈式分解完全一致。
示例:
????????輸入提示“中國的首都是”,GPT 逐步生成“北”→“京”→“。”,最終輸出“中國的首都是北京。”
(2) 預訓練目標的生成式性質
????????GPT 的預訓練任務是語言建模(Language Modeling),即最大化訓練語料中文本序列的似然概率。這一目標直接對應生成式模型的核心任務——學習數據分布?p(x)。
(3) 生成新數據的能力
????????GPT 能夠生成全新的、未見過的文本,例如:
創作故事、詩歌。
生成代碼、對話回復。
續寫或補全不完整的輸入。
????????這種能力是生成式模型的標志性特征,而判別式模型(如分類器)僅能對已有輸入進行預測,無法創造新內容。
5.2?GPT 與其他生成式模型的對比
模型類型 | 生成方式 | 應用場景 | 代表模型 |
---|---|---|---|
自回歸模型 | 逐詞生成,依賴上文 | 文本、代碼生成 | GPT、PixelCNN |
隱變量模型 | 通過隱變量映射生成 | 圖像、語音合成 | VAE、擴散模型 |
隱式生成模型 | 對抗訓練生成 | 圖像生成 | GAN |
GPT | Transformer 自回歸生成 | 文本、多模態生成 | GPT-3、GPT-4 |
5.3 可能存在的疑問
Q1:GPT 也能用于分類任務,為什么不是判別式模型?
-
生成式模型的條件生成能力:
GPT 可以通過在輸入中附加任務描述(如“情感分類:這句話是正面還是負面?xxx”),生成“正面”或“負面”作為答案。這種能力本質上是條件生成(生成答案的條件概率?p(y∣x)),而非直接學習判別邊界。 -
底層架構仍是生成式:
即使微調用于分類,GPT 的核心架構(自回歸生成)和預訓練目標(語言建模)始終基于生成式框架。
Q2:生成式模型必須顯式定義概率分布嗎?
-
隱式生成模型(如 GAN)無需顯式建模?p(x),而是通過生成器隱式匹配數據分布。
-
GPT 的隱式概率建模:
GPT 雖然通過自回歸分解顯式建模了?p(x),但其概率分布的具體形式(如神經網絡的參數化表示)是隱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