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雨后的輻射是否會增強
一般來說,降雨時天空多云,云層對太陽輻射有強烈削弱作用,所以降雨時的短波輻射顯著下降。但雨后,空氣濕度大、顆粒物被沖刷、天空轉晴時,大氣透明度會提高,短波輻射相較于降雨前往往更強。換句話說:不是因為雨水本身增強了輻射,而是雨后空氣變“干凈”+云消散,讓輻射到達地表更多。
2. 時間尺度
這種變化通常在天氣過程的尺度上表現明顯。
(1)分鐘—小時尺度:降雨剛停、云層尚未散開時,輻射不會馬上增加。需要等待天空放晴,才能出現明顯增強。
(2)日尺度:如果比較“降雨當天”和“雨后晴天”,往往能看到雨后輻射顯著大于降雨前多云天氣。
(3)周—月尺度:如果降雨頻繁,整體輻射可能偏低,但在一次強降雨—放晴過程的轉折點,雨后一天的輻射常常特別強。
3. 如何判斷降雨前后輻射差異
要判斷降雨前后輻射是否增強,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從云量和云型變化來看,雨前常常是厚積雨云或層云,雨后則可能轉為碎積云甚至無云天,這種轉變決定了太陽輻射能否到達地表。
(2)從氣溶膠和大氣透明度來看,降雨具有“清潔器”的作用,大大降低大氣光學厚度,使得透射到地表的短波輻射更加充足。除此之外,如果有地面輻射計的實測數據,或者利用ERA5等再分析數據提取“短波向下輻射”變量,都能直觀反映雨前雨后的輻射差異。
雨后陽光顯得格外強烈,是因為雨水凈化了空氣并帶走了遮蔽輻射的云層,從而讓短波輻射毫無阻礙地照射到地表。下次走出雨后的街頭時,不妨留意一下陽光的變化,也許你能用科學的視角理解這份“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