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與機器視覺的智能校準系統以工控機為核心,整合標準源、智能相機等硬件,通過軟件實現校準流程自動化,支持?500-6000r/min?轉速范圍校準,覆蓋?5?類轉速測量儀,校準時間縮短約?70%,滿足計量院高效、精準校準需求。
?
應用場景
計量院日常校準:依據機動車發動機轉速測量儀校準規范,對送檢的?MQZ-4、MQZ-5、RPM5600?等多型號轉速測量儀進行批量校準,替代人工操作,減少重復勞動。
機動車檢測機構:定期校準內部用于檢測發動機工作狀態、功率輸出、怠速穩定性的轉速測量儀,確保檢測數據可靠,保障機動車性能評估準確性。
儀器生產企業:在轉速測量儀出廠前,通過系統進行自動化校準測試,篩選合格產品,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一致性。
軟件架構
(一)參數設置
功能實現:包含用戶登錄與儀器基礎信息錄入,自動保存上次校準參數(如被檢儀表型號、送檢單位、校準點設置等),下次啟動時自動加載,減少重復輸入操作。
技術細節:采用?LabVIEW?的配置文件讀寫功能,將參數存儲為?XML?格式,確保數據穩定性與兼容性,同時通過用戶權限管理,限制參數修改權限,避免誤操作。
(二)校準程序
功能實現:提供?“標準模式”?與?“自定義模式”?兩種校準方式。標準模式按預設校準點(如?500、1000、2000、4000、6000r/min)自動執行校準;自定義模式支持用戶自主設置校準點數與轉速值,滿足特殊校準需求。
技術細節:通過?LabVIEW?的?VISA?通信庫,向上位機發送控制指令,驅動標準儀器輸出對應轉速信號;同時開啟串口(RS232)與?TCP?通信,分別接收被檢儀表串口數據與相機視覺識別數據,每校準點循環測試?3?次,取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降低隨機誤差。
(三)記錄生成
功能實現:自動生成符合校準規范的原始記錄,包含被檢儀表信息、校準點數據、誤差計算結果、不確定度分析等內容,支持直接對接計量院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
技術細節:利用?LabVIEW?報表生成工具包,調用預設模板(按?JJF1375-2012?規范編制),將校準數據填充至指定字段,生成?Word?或?PDF?格式報告,可直接預覽、打印或上傳至?LIMS?系統,避免人工編制報告的疏漏。
(四)數據查詢
功能實現:建立歷史校準數據庫,支持按被檢儀表型號、校準日期、送檢單位等關鍵詞查詢歷史記錄,可對記錄進行預覽、刪除、導出操作,方便數據追溯與管理。
技術細節:采用?LabVIEW?的數據庫連接工具包,對接?SQL?Server?數據庫,將校準數據結構化存儲,通過?SQL?查詢語句實現快速檢索,同時設置數據備份機制,定期自動備份數據庫,防止數據丟失。
系統特點
兼容性強:支持電壓脈動式、低頻振動式、發動機爆震式、汽油點火式、柴油噴油式?5?類轉速測量儀校準,適配?MQZ-4、MQZ-5、RPM5600?等多型號儀表,通過調整視覺算法參數(如?Blob?分析面積范圍、閾值分割值),適應不同屏幕尺寸與顯示特性。
自動化程度高:從標準信號輸出、數據采集(串口?+?視覺雙路)、誤差計算到報告生成,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僅需用戶初始化參數設置,大幅減少人工操作步驟,降低人為誤差(如人工讀數偏差、記錄錯誤)。
數據可靠性高:采用雙路數據采集驗證機制,串口傳輸數據與視覺識別數據實時對比,若差值超出閾值(如?±1r/min),系統自動重新采集,確保測量數據準確;同時通過多次循環測試取平均值,進一步降低隨機誤差。
擴展性好:硬件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需求更換更高精度的標準儀器或相機;軟件基于?LabVIEW?圖形化編程,新增功能模塊(如多儀表并行校準、遠程監控)時,無需重構整體架構,僅需擴展對應子程序。
問題與解決
(一)視覺識別誤差
問題表現:部分型號儀表(如?RPM5600)屏幕周圍黑色區域多,Blob?分析時易誤識別背景區域,導致數碼管字符提取不準確;儀表連線遮擋屏幕,造成特征匹配失敗,識別異常率最高達?13.3%(RPM5600?型號?4?臺異常)。
解決措施:
針對黑色區域干擾:優化?Blob?分析參數,縮小面積范圍(從?80000-299999?像素調整為?100000-250000?像素),同時增加灰度值篩選條件,僅提取亮度高于背景的字符區域,排除黑色背景干擾。
針對連線遮擋:重新設計硬件布局,將儀表連線從屏幕前方移至側面,同時在視覺算法中加入?“區域補全”?功能,若部分字符被遮擋,通過相鄰字符特征與轉速邏輯(如轉速值連續變化)推測完整數值,經測試,識別異常率降至?3.3%?以下。
(二)多儀表兼容性差
問題表現:不同型號儀表屏幕尺寸、分辨率差異大(如?MQZ-4?屏幕?3.7×1.7cm,RPM5600?屏幕?5.1×3.0cm),固定視覺參數(如相機焦距、拍攝距離)導致部分儀表圖像模糊,字符識別精度低。
解決措施:
硬件層面:選用可調節焦距的工業鏡頭,配合相機位置微調機構,根據儀表屏幕尺寸,將相機與屏幕距離控制在?36-42cm,確保不同尺寸屏幕圖像均處于清晰范圍。
軟件層面:建立儀表型號?-?視覺參數映射表,用戶選擇儀表型號后,系統自動加載對應參數(如鏡頭焦距、Blob?分析閾值、模板匹配尺寸),無需人工調整,實現多型號儀表自適應識別。
(三)數據通信延遲
問題表現:串口(RS232)與?TCP?通信同時傳輸數據時,偶爾出現數據不同步,導致上位機接收的串口數據與視覺數據時間戳偏差超過?100ms,影響數據對比有效性。
解決措施:
優化通信協議:在串口與?TCP?數據幀中加入時間戳字段,上位機接收數據后,僅對比時間戳偏差小于?50ms?的數據,若偏差過大,自動丟棄該組數據并重新采集。
提升通信速率:將串口波特率從?9600bps?提升至?115200bps,TCP?通信采用千兆以太網,減少數據傳輸耗時,經測試,數據同步偏差控制在?20ms?以內,滿足實時對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