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部分:大型語言模型(LLM)推理顯存占用的核心原理
1.1 顯存占用的主要構成部分
1.2 影響顯存占用的關鍵因素
1.2.1 模型架構:MoE vs. 稠密模型
1.2.2 上下文長度與并發數
1.2.3 部署方式與推理框架
1.2.4 硬件能力
第二部分:顯存占用的精確計算方法
2.1 模型參數顯存計算
2.2 KV緩存顯存計算
2.3 激活值與其他開銷估算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Qwen3 235B 與 Seed-36B 顯存占用估算
3.1 模型架構參數
3.2 估算前提與假設
3.3 顯存占用計算與分析
3.3.1 靜態模型參數顯存
3.3.2 動態KV緩存顯存
3.3.3 綜合顯存需求估算表
第四部分:結論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參數規模和應用場景持續擴大,精確評估其在實際部署中的顯存占用已成為模型選型、成本控制和性能優化的核心環節。本報告旨在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分析框架,用于評估不同LLM在各種部署條件下的實際顯存需求。報告首先闡述了LLM推理顯存占用的核心原理,剖析了模型參數、KV緩存、激活值等關鍵組成部分,并分析了模型架構(如稠密模型與混合專家模型MoE)、上下文長度、并發數等因素的影響。隨后,報告詳細介紹了顯存占用的計算方法,并對比了vLLM、SGLang等主流推理框架在顯存管理上的策略差異。最后,本報告以當前業界領先的Qwen3 235B(MoE模型)和字節跳動最新的Seed-36B(稠密模型)為例,結合NVIDIA RTX 4090和H100兩款典型硬件,通過理論計算和表格化的方式,詳細估算了它們在不同并發請求下的顯存需求,為實際部署提供了具象化的參考。
第一部分:大型語言模型(LLM)推理顯存占用的核心原理
要精確評估LLM的顯存占用,首先必須理解其在推理過程中的內存消耗構成。與需要存儲梯度和優化器狀態的訓練階段不同,推理階段的顯存占用主要由靜態的模型權重和動態的計算緩存構成 。
1.1 顯存占用的主要構成部分
-
模型參數(Model Parameters / Weights) :這是顯存占用的最主要和最基礎的部分 。它指的是模型加載到GPU中以執行計算所需的所有權重和偏置。其大小直接由模型的參數量和存儲每個參數所用的數據精度(如FP32、FP16、BF16、INT8或INT4)決定 。例如,一個70億參數的模型,如果使用FP16(每個參數占2個字節)精度,僅模型參數就需要
70億 * 2字節 ≈ 14 GB
的顯存。 -
KV緩存(Key-Value Cache) :在基于Transformer架構的LLM中,為了避免在生成每個新token時重復計算前面所有token的鍵(Key)和值(Value)矩陣,系統會將這些中間結果緩存起來,這就是KV緩存 。KV緩存的大小是動態的,它與 并發數(Batch Size) 、 序列長度(Sequence Length) 、模型層數、隱藏維度以及注意力頭數等參數強相關 。對于長文本或高并發場景,KV緩存可能成為顯存的主要消耗者,甚至超過模型參數本身占用的顯存 。
-
激活值(Activations / Activation Memory) :這是模型在前向傳播過程中產生的中間張量 。雖然在推理過程中,許多激活值在計算后可以立即釋放,但仍有一部分需要保留以供后續層計算。其峰值大小取決于模型架構的復雜性、序列長度和并發數 。相比訓練過程,推理時的激活值占用通常較小,但在某些復雜計算或長序列下仍不可忽視 。
-
框架開銷及其他(Framework Overhead & Others) :這部分包括推理框架(如vLLM、SGLang、PyTorch)自身的運行時開銷、CUDA內核、臨時工作區(Workspace)以及一些無法預見的顯存碎片等 。這部分開銷通常較難精確計算,一般會預留10%-20%的“安全邊際”作為估算 。
1.2 影響顯存占用的關鍵因素
1.2.1 模型架構:MoE vs. 稠密模型
- 稠密模型 (Dense Model) :如字節跳動的Seed-36B 在推理時需要加載并激活全部模型參數。因此,其模型參數部分的顯存占用是固定的,由總參數量決定。
- 混合專家模型 (MoE, Mixture of Experts) :如阿里的Qwen3 235B 其總參數量巨大,但每次前向傳播只激活一小部分專家(Experts)。例如,Qwen3 235B擁有2350億總參數,但在推理時僅激活約220億參數 。這意味著其模型參數顯存占用遠小于其標稱的總參數量,僅取決于激活參數量。然而,其KV緩存和激活值的計算仍需基于模型的完整隱藏維度和層數,這使得MoE模型在顯存效率上展現出巨大優勢 。
1.2.2 上下文長度與并發數
上下文長度(序列長度)和并發數(批處理大小)主要通過影響KV緩存的大小來改變總顯存占用。
- 上下文長度 (Context Length) :KV緩存的大小與序列長度成線性正比關系 。當處理的文本越長,需要緩存的K和V矩陣就越多,顯存占用隨之飆升。
- 并發數 (Concurrency / Batch Size) :KV緩存的大小同樣與并發請求的數量成線性正比關系 。每個并發請求都需要自己獨立的KV緩存空間。因此,并發數越高,總的KV緩存需求就越大。
1.2.3 部署方式與推理框架
不同的推理框架通過其獨特的內存管理技術,對顯存的實際使用效率產生顯著影響。
- vLLM:其核心技術是PagedAttention 。它將KV緩存像操作系統管理虛擬內存一樣,以“塊(Block)”為單位進行分頁管理。這極大地減少了因序列長度不同導致的內存碎片,實現了高達92%的內存利用率 ,并能支持更高的并發吞吐量 。
- SGLang:SGLang采用了RadixAttention和精細化的內存管理機制 。它特別擅長處理復雜的生成任務(如Agent工作流、CoT),通過優化的調度算法和內存回收機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