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地整合R語言編程、遙感數據處理及機器學習建模,涵蓋水線提取(水體指數與閾值法)、水深反演(多元回歸)、水溫預測(支持向量機)、水質評估(神經網絡)等核心內容,并結合科研級可視化制圖方法,幫助讀者從數據預處理到模型構建,最終生成高質量的分析結果與圖表。無論是環境科學、遙感應用,還是水文生態領域的研究者,均可掌握“數據—模型—可視化”全流程技術,提升水環境遙感分析的效率與精度,為學術研究、環境評估及決策支持提供有力工具。
【目標】:
1、掌握R語言基礎應用及水環境數據分析方法
2、掌握水環境遙感數據預處理方法
3、掌握水線提取——水體指數與閾值混合法(遙感)
4、掌握水深提取——多元回歸分析方法(R語言+遙感)
5、掌握水溫提取——支持向量機方法(R語言+遙感)
6、掌握水質提取——神經網絡分析方法(R語言+遙感)
7、掌握水環境遙感信息提取結果的可視化制圖方法(R語言)
專題一 R語言概述
1.R語言特點、安裝
2.安裝RStudio下載地址、安裝步驟、軟件配置
3.第一個程序Hello world
R語言數值計算、R語言常用函數、R語言數據輸入方法
4.案例形式的R語言語法基礎學習
(1)讀取水環境數據源(2)設置路徑(3)使用read.csv讀取數據(4)根據數據類型進行轉化(5)水環境數據基礎分析(6)水環境數據高級分析(7)基于決策樹預測驗證正確數據特點(8)基于混淆矩陣驗證預測結果
專題二 遙感數據預處理
1.遙感水環境污染評價理論(1)水環境遙感原理(2)水環境遙感建模方法
2.遙感數據獲取方法
3.遙感數據輻射校正方法(1)加載和顯示數據(2)輻射定標(3)大氣校正
4.遙感數據高清融合方法(1)融合的原理(2)Gram-Schmidt融合的實現
專題三 水線提取——水體指數與閾值混合法
1.水體指數計算(1)加載數據(2)計算水體指數
2.閾值法確定水線(1)感興趣區的建立(2)背景像素設置為0(3)閾值的實現(4)水線的提取
3.裁剪湖泊數據
專題四 水深提取——多元回歸分析方法
1.應用太陽輻射波段的模型理論
2.水深數據的獲取方法
3.加載影像
4.水面實測數據
5.假設條件
6.數據整理
7.將數據導入R語言
8.采用R語言進行相關性檢驗(1)相關性檢驗原理(2)R語言語法(3)進行相關性分析(4)繪制相關性圖(5)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6)水深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9.數字制圖
10.精度驗證(1)打開結果影像(2)打開精度評價模板(3)查詢實測水深(4)分析提取精度
專題五 水溫提取——支持向量機方法
1.水體表面溫度反演的原理
2.Landsat8衛星熱紅外波段
3.熱輻射傳導方程
4.地表熱信息的提取方法實現(1)打開數據(2)圖像輻射定標(3)地表比輻射率計算(4)黑體輻射亮度與地表溫度計算(5)地表溫度計算結果(6)圖像裁剪(7)顏色制圖(8)溫廓線的制作(9)采集精確地理位置的溫度值
5.水溫預測的R語言實現(1)技術背景(2)導入數據(3)數據的預覽與檢查(4)使用支持向量機完成數據分類(5)基于支持向量機訓練模型實現水溫預測
6.R語言繪制預測值與實測值的對比圖(1)繪制基本散點圖(2)基于顏色和點形對數據進行分組(3)映射連續型變量(4)處理散點重疊(5)添加回歸模型擬合線(6)向散點圖添加邊際地毯(7)向散點圖添加標簽
專題六 水質提取——神經網絡分析
1.水體成分反演的原理
2.加載影像
3.建立成分含量指數模型
4.生成12個參量的光譜數據集(1)LayerStacking生成數據集(2)提取采樣點的光譜參量
5.水面實測數據與光譜參量的數據集
6.R語言預測水質成分含量(1)技術背景(2)導入數據(3)安裝nnet包(4)預測葉綠素、氮、磷、鉀含量(5)繪制葉綠素、氮、磷、鉀神經網絡圖
專題七 水環境遙感信息提取結果的可視化制圖
1.葉綠素、泥沙、懸浮物關系圖(1)單色顯示圖(2)漸變色填充顯示圖(3)漸變色與不同形狀填充顯示圖
2.水深與水溫相關系數圖(1)相關熱力圖(2)變化情況圖
3.水溫數據的可視化制圖(1)散點分布圖(2)柱狀分布圖
4.水質數據的可視化制圖(1)時間序列峰巒圖(2)量化波形圖(3)日歷圖
★ 點 擊 下 方 關 注,獲取海量教程和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