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之前的文章,咱繼續分享Linux的基本指令,Linux指令比較多,很難全部記住需要做筆記對常用的指令進行記錄,方便以后復習查找,做筆記也可以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
目錄
時間相關指令
date顯示
?時間戳
cal指令?
?編輯?find指令: -name
?grep指令
?編輯?zip/unzip指令
tar指令
bc指令
uname -r指令
Linux中重要的幾個按鍵?
時間相關指令
時間在互聯網中是很重要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時間。
date顯示
date 指定格式顯示時間: date +%Y:%m:%d
中間的:可以更換,換成自己喜歡的格式,這個就是顯示的是年月日。當然還可以顯示時分秒。
常用標記:
%H : 小時(00..23)
%M : 分鐘(00..59)
%S : 秒(00..61)
%X : 相當于 %H:%M:%S
%d : 日 (01..31)
%m : 月份 (01..12)
%Y : 完整年份 (0000..9999)
%F : 相當于 %Y-%m-%d
?時間戳
什么是時間戳呢?時間戳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來表示時間的一種方式,通常是指自某個固定時間點(如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UTC)以來經過的秒數或毫秒數,可以用于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計算時間差、進行時間排序等操作。在 Web 開發中,時間戳也常用于驗證請求的有效期、實現緩存機制等。
時間->時間戳:date +%s
時間戳->時間:date -d@數字
示例:
時間戳是遞增的
通過這里可以看出是從1970年1月1日8點開始記錄的,當然這是在中國,在歐洲就是午夜時間。
cal指令?
cal命令可以用來顯示公歷(陽歷)日歷。公歷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通稱陽歷。“陽歷”又名“太陽歷”,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名“西歷”。
命令格式: cal?[參數][月份][年份]
功能: 用于查看日歷等時間信息,如只有一個參數,則表示年份(1-9999),如有兩個參數,則表示月份和年份
只輸入cal指令就會查看當前月份的日歷,輸入cal加一個參數則會顯示當前年份的日歷,兩個參數就是代表年和月。
常用選項:
-3?顯示系統前一個月,當前月,下一個月的月歷
-j??顯示在當年中的第幾天(一年日期按天算,從1月1號算起,默認顯示當前月在一年中的天數)
-y??顯示當前年份的日歷?
?find指令: -name
語法: find -name 加文件名稱
功能: 用于在文件樹種查找文件,并作出相應的處理(可能訪問磁盤)
示例:?
?查找文件,顯示時是絕對路徑,在不同目錄下有相同名稱的文件都會顯示出來,也可以找后綴相同的文件,或者查找名稱相同后綴不同的文件。
Linux下find命令在目錄結構中搜索文件,并執行指定的操作。
Linux下find命令提供了相當多的查找條件,功能很強大。由于find具有強大的功能,所以它的選項也很多,其中大部分選項都值得我們花時間來了解一下。
即使系統中含有網絡文件系統( NFS),find命令在該文件系統中同樣有效,只你具有相應的權限。
在運行一個非常消耗資源的find命令時,很多人都傾向于把它放在后臺執行,因為遍歷一個大的文件系統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這里是指30G字節以上的文件系統)。?
?grep指令
語法: grep [選項] 搜尋字符串 文件
功能: 在文件中搜索字符串,將找到的行打印出來
常用選項:
-i :忽略大小寫的不同,所以大小寫視為相同
-n :順便輸出行號
-v :反向選擇,亦即顯示出沒有 '搜尋字符串' 內容的那一行
示例:
?zip/unzip指令
語法: zip 壓縮文件名稱.zip 需要壓縮的目錄或文件
功能: 將目錄或文件壓縮成zip格式
在使用zip/unzip指令之前需要安裝zip/unzip 輸入指令:yum install -y zip?unzip當然需要root賬號操作。
常用選項:
-r 遞 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一并處理
示例:
?壓縮目錄時需要加-r,需要遞歸壓縮,壓縮單個文件不需要,壓縮使得較大的文件可以變得更小,但是內容不會丟失,通過解壓來得到完整的內容。
tar指令
tar [-cxtzjvf] 文件與目錄 .... 參數:
-c?:建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create?的意思);
-x?:解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
-t?:查看?tarfile?里面的文件!
-z?:是否同時具有?gzip?的屬性?亦即是否需要用?gzip?壓縮?
-j?:是否同時具有?bzip2?的屬性?亦即是否需要用?bzip2?壓縮?
-v?:壓縮的過程中顯示文件!這個常用,但不建議用在背景執行過程!
-f?:使用檔名,請留意,在?f?之后要立即接檔名喔!不要再加參數!
-C : 解壓到指定目錄
?在指令tar之后加上czf 是建立一個壓縮文件和使用zip壓縮以及使用后面的文檔名,以 .tar.gz 或 .tgz 來代表 gzip 壓縮過的 tar file 。這一步就稱為打包壓縮。
這一步稱為預覽,可以看打包壓縮后該壓縮包有什么文件。
?最后一步就是解壓了,指令tar后加上xzf 再加壓縮包,即可解壓。
這三步便是常用的指令,需要熟練使用。
bc指令
在windows中有計算器,在Linux中也有,那就是bc指令,因為在windows中有圖形化界面,才能讓用戶更好操作電腦,而bc指令只能自己輸入數據,只返回結果。bc命令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浮點運算
示例:
uname -r指令
語法:uname [選項]
功能: uname用來獲取電腦和操作系統的相關信息。
補充說明:uname可顯示linux主機所用的操作系統的版本、硬件的名稱等基本信息。
常用選項:
-a或–all 詳細輸出所有信息,依次為內核名稱,主機名,內核版本號,內核版本,硬件名,處理器類型,硬件平臺類型,操作系統名稱?
示例:
Linux中重要的幾個按鍵?
【Tab】按鍵:具有『命令補全』和『檔案補齊』的功能
【Ctrl+c】按鍵:終止當前程序
【Ctrl+d】按鍵:鍵盤輸入結束
【Ctrl+r】按鍵:從歷史輸入指令中搜索與當前輸入字符匹配。
?Linux嚴格意義上說的是一個操作系統,我們稱之為“核心(kernel)“ ,但我們一般用戶,不能直接使用kernel。
而是通過kernel的“外殼”程序,也就是所謂的shell,來與kernel溝通。如何理解?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kernel?
從技術角度,Shell的最簡單定義:命令行解釋器(command Interpreter)主要包含:將使用者的命令翻譯給核心(kernel)處理。同時,將核心的處理結果翻譯給使用者。
對比windows GUI,我們操作windows 不是直接操作windows內核,而是通過圖形接口,點擊,從而完成我們的操作(比如進入D盤的操作,我們通常是雙擊D盤盤符.或者運行起來一個應用程序)。
shell 對于Linux,有相同的作用,主要是對我們的指令進行解析,解析指令給Linux內核。反饋結果在通過內核運行出結果,通過shell解析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