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介
第一個方面,回答的是Why的問題。
第二點,要回答做什么的問題,也就是產品定義What的問題。
第三點就是要回答執行策略與計劃的問題,也就是How、When、Who的問題。
第四點是對上述這些分析的總結分析,要為決策評審提供依據。
最后一點是需要做持續迭代的敏捷性。
最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做說明。
作者簡介
簡介
在IPD流程中,Charter開發的最終輸出是《產品包業務計劃書》,也被稱為項目任務書或商業計劃書。
Charter開發在整個IPD流程中屬于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
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指導后續IPD開發階段的投資決策和資源分配。
-
一方面它是產品規劃階段的成果輸出;
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核心內容:
第一個方面,回答的是Why的問題。
也就是通過對市場機會與商業價值的分析,來確認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
而評估產品的商業價值,則是為了回答這件事是否值得投資、預期收入、成本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問題。
-
其中明確產品的市場機會,就包括了對宏觀環境、行業趨勢、目標細分市場及客戶需求等方面的分析。
第二點,要回答做什么的問題,也就是產品定義What的問題。
對于這一點,需要能夠做到描述產品的核心需求、功能特性、應用場景,以及競爭力分析。
明確產品在解決方案中的定位,做好產品的定位,
包括初始產品包需求(比如性能、成本目標、技術路徑實現等),
并通過需求優先級排序確保資源是聚焦的。
第三點就是要回答執行策略與計劃的問題,也就是How、When、Who的問題。
1)具體就是你的開發路徑是什么?
關鍵技術選擇、風險控制措施、跨部門協作機制(如PDT團隊組成)
2)你的里程碑計劃是什么?
從概念到發布的關鍵時間節點及資源投入計劃。
3)你的投入產出評估怎么樣?
研發費用、目標成本、盈利周期等財務測算。
第四點是對上述這些分析的總結分析,要為決策評審提供依據。
Charter需通過集成組合管理團隊IPMT的DCP決策評審,
確認立項并授權進入IPD產品開發的概念階段。
評審重點關注市場吸引力、技術可行性及資源匹配度。
最后一點是需要做持續迭代的敏捷性。
Charter并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文檔,
它是需根據市場變化和技術進展去持續做動態調整的,通過敏捷方法實現螺旋式優化。
最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做說明。
僅做示例講解,具體數據需以實際調研為準。
Charter任務書核心要點:
-
How Much:預計研發投入3000萬元,2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
How:采用模塊化設計,復用現有平臺技術,開發周期18個月;
-
What:定義支持AI語音交互的智能中控設備,對標競品A的性能提升30%;
-
Why:目標市場為高端智能家居用戶,需求年增長率15%;
其實從實際產品項目來看,影響一件事成功的往往就幾個關鍵點,太過復雜的話就沒有落地性了。
這些流程存在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你梳理思路,將腦子里已有的零散的信息不重不漏、條理化輸出。
遺漏的信息或資源想辦法彌補和整合,如果搞不定這些資源,那就放棄。
比如說你想做某一款塑膠類產品,但是開模費要50萬,你覺得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然后也沒有合作的模具廠資源,那就直接放棄就好了。
這樣也就沒必要再去浪費人力物力去做更多分析了。
當然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分析細節,需要根據具體項目展開。
總結起來就是:
Charter任務書的本質是一個連接戰略規劃與產品執行的橋梁,
通過一整套系統化的商業論證和資源規劃,
確保最終確定的產品開發方向能夠與公司的戰略保持一致,并將投資回報最大化。
作者簡介
衛朋,《硬件產品經理》作者,實戰派產品及流程專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受邀專欄作家,CSDN認證博客專家、嵌入式領域優質創作者,阿里云開發者社區專家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