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本系列文章主要講解電磁兼容(EMC)仿真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同學認識和了解電磁兼容(EMC)仿真。
若有相關問題,歡迎評論溝通,共同進步。(*^▽^*)
隨著產品復雜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設計周期的不斷縮短,在設計周期的后期解決電磁兼容性(EMC)問題變得越來越不切合實際。在較高的頻率下,通常用來計算EMC的經驗法則不再適用,而且還可能容易誤用這些經驗法則。結果,70% ~ 90%的新設計都沒有通過第一次EMC測試,從而使后期重設計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誤產品發貨日期,損失的銷售費用就更大。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確定并解決問題,設計師應該考慮在設計過程中及早采用協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較高的時鐘速率會加大滿足電磁兼容性需求的難度。在千兆赫茲領域,機殼諧振次數增加會增強電磁輻射,使得孔徑和縫隙都成了問題;專用集成電路(ASIC)散熱片也會加大電磁輻射。
1. 傳統的電磁兼容設計
正常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