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騰訊元寶
公司背景與發展歷程
-
?成立與早期定位
獵豹移動成立于2010年11月,由金山安全與可牛影像合并而成,初期以移動安全工具和清理軟件為核心業務。其明星產品包括《獵豹清理大師》(Clean Master)和《獵豹瀏覽器》,全球用戶量迅速突破5億,70%來自海外市場。 -
?資本里程碑
- 2011年獲騰訊2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 2014年5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NYSE:CMCM),發行價14美元,市值達19.32億美元。
- 2021年啟動戰略轉型,從移動互聯網向AI驅動的產業互聯網升級。
二、核心業務與戰略轉型
-
?傳統業務:移動工具與游戲
- ?工具應用:包括《獵豹清理大師》《金山電池醫生》等,全球累計下載量近30億次。
- ?游戲發行:推出《鋼琴塊2》《滾動的天空》等爆款游戲,曾登頂全球雙平臺下載榜。
-
?AI與機器人業務
- ?智能服務機器人:2017年成立獵戶星空,開發AI接待機器人“豹小秘”、零售機器人“豹小販”等,應用于酒店、餐廳等場景。
- ?大模型布局:2024年發布獵戶星空Orion-14B大模型,參數規模為百億級,專注于端側部署與企業級應用,例如為酒旅集團開發“AI超級帶教”系統,提升員工培訓效率。
-
?AI賦能解決方案
- ?技術能力:涵蓋語音識別、視覺導航、機械臂控制等技術,構建“獵戶星空語音OS”“Robot OS”等系統。
- ?行業應用:推出多云管理服務(MSP)和智能數據分析工具,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三、財務狀況與市場表現
-
?收入與利潤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收入總額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6%;歸母凈利潤虧損2.51億元,同比收窄16.88%。
- 公司近年持續投入AI研發,導致短期盈利承壓,但長期聚焦“非連續性增長”。
-
?股價動態
- 2025年3月股價波動顯著:3月10日跌6.12%至4.83美元/股,3月14日回升4.27%至5.12美元/股,總市值約1.54億美元。
- 機構預測目標價均值6.56美元,最高6.69美元,顯示市場對其轉型的謹慎樂觀。
四、未來戰略與挑戰
-
?AI與5G機遇
- 推動AI與機器人深度融合,拓展智能服務機器人在物流、零售等領域的應用。
- 深化與亞馬遜云科技合作,加速全球市場部署。
-
?挑戰與風險
- ?商業化落地:需驗證AI解決方案的規模化盈利能力。
- ?競爭壓力:在“百模大戰”中,需差異化定位(如百億級參數模型)以控制成本。
總結
獵豹移動正從工具軟件巨頭向AI產業互聯網公司轉型,其核心邏輯是通過垂直一體化的技術能力(芯片、算法、硬件)賦能實體經濟。盡管短期財務承壓,但其在機器人、大模型等領域的布局,以及與行業伙伴的共創模式(如私有化部署、數據服務),展現了長期增長潛力。投資者可關注其2024財年年報(預計3月20日披露)以評估轉型成效。
獵豹移動的創始人是傅盛,其創業歷程與戰略布局深刻反映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變遷。以下是他的核心經歷與成就梳理:
?一、早期職業與360時期
-
?技術啟蒙與產品經理生涯
傅盛1978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大學主修計算機相關專業。2003年加入周鴻祎創立的3721公司(后為奇虎360),成為360安全衛士早期核心產品經理。他主導開發的360安全衛士用戶量迅速突破1億,奠定了360在PC安全領域的地位。 -
?與周鴻祎決裂與首次創業
2008年,因理念分歧與周鴻祎公開決裂,離開360后短暫加入經緯創投擔任投資人。2009年創辦可牛影像,推出可牛殺毒軟件,但因市場競爭激烈未能突圍。2010年,可牛與金山安全合并成立金山網絡(后更名獵豹移動),傅盛出任CEO。
?二、獵豹移動崛起與全球化戰略
-
?轉型工具應用與出海突破
面對國內安全軟件市場的紅海競爭,傅盛選擇差異化路線:- ?產品創新:2012年推出全球首款手機清理工具Clean Master?(獵豹清理大師),瞄準海外市場。通過優化谷歌Play算法排名,該應用迅速登頂全球工具類下載榜,月活用戶峰值超5億,其中70%來自海外。
- ?資本化里程碑:2014年帶領獵豹移動登陸紐交所,市值達19.5億美元,成為“中國互聯網出海第一股”。
-
?多元化布局與危機應對
- ?內容與游戲:上市后拓展休閑游戲(如《鋼琴塊2》)、直播等業務,形成工具+內容矩陣。
- ?危機與轉型:2018年起,因谷歌政策收緊導致工具業務受挫,傅盛提出“All in AI”,投資并收購獵戶星空,布局服務機器人與大模型,完成從ToC到ToB的轉型。
?三、AI與機器人戰略(2016-2025)?
-
?技術布局與產品落地
- ?全鏈路自研:獵戶星空自主研發語音識別、視覺導航等AI技術,推出接待機器人“豹小秘”、配送機器人“豹小販”等,應用于酒店、餐廳、工廠等場景,2024年全球發貨量超3.5萬臺。
- ?大模型賦能:2023年發布獵戶星空Orion-14B大模型,聚焦企業級應用(如員工培訓、客戶服務),并推出輕量化配送機器人,獲韓國、日本訂單。
-
?商業化與挑戰
- ?收入結構:2024年ToB業務占比超60%,其中機器人收入年增45%,云服務代理(亞馬遜、谷歌云)和海外營銷(Meta平臺代理)成為新增長點。
- ?財務表現:2024年Q2營收5.7億元,虧損同比收窄16.88%,現金儲備2.7億美元,但市值長期低迷(約1.5億美元),需驗證AI規模化盈利。
?四、行業影響與個人特質
-
?戰略眼光與爭議
- ?行業標簽:被雷軍稱為“中國客戶端軟件前三的產品經理”,以敏銳洞察力先后抓住安全軟件、工具出海、AI機器人三次浪潮。
- ?爭議事件:與周鴻祎長達16年的恩怨、公開批評王自如“吃軟飯”等言論引發熱議,同時因高調直播、短視頻營銷被質疑“作秀”。
-
?核心特質
- ?好奇心驅動:自述“好奇心與恐懼”是兩大驅動力,從PC安全到AI機器人持續探索新領域。
- ?長期主義:堅持七年投入AI,2023年稱“AI是獵豹未來30年的賽道”,并通過冬奧會機器人服務(如“豹大白”)提升品牌認知。
總結
傅盛從360安全衛士的產品經理到獵豹移動創始人,展現了極強的戰略調整能力:從工具出海到AI機器人,其每一步轉型都緊扣技術周期與市場空白。盡管面臨市值低迷、商業化驗證等挑戰,他仍以“探索世界與自我”的創業哲學,持續推動獵豹向AI產業互聯網公司進化。若需更詳細的時間線或投資案例,可進一步查閱其傳記或公開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