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計算機網絡
OSI/RM 七層模型
- 物理層
- 二進制傳輸(中繼器、集線器) (typedef)
- 數據鏈路層
- 傳送以幀為單位的信息(網橋、交換機、網卡)
- 網絡層
- 分組傳輸和路由選擇(三層交換機、路由器)
- ARP/RARP/IGMP/ICMP/IP
- 傳輸層
- 端到端的連接(TCP/UDP)
- 在前向糾錯系統中,當接收端檢測到錯誤后就根據糾錯編碼的規律自行糾錯,不需要重傳;在后向糾錯系統中,接收方會請求發送方重發出錯分組。
- 在滑動窗口協議中,窗口的大小以及確認應答使得可以連續發送多個數據
- 會話層
- 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 表示層
- 數據的格式與表達,加密、壓縮
- 應用層
- 實現具體的應用功能
局域網和廣域網
局域網可以采用廣播通訊,廣域網不能采用廣播通訊。局域網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路由器會隔絕這些廣播數據。
網絡技術標準與協議
- TCP:SMTP(25)、POP3(110)、FTP(20/21)、HTTP(80)、Telnet(23)、https(443)
- UDP:DHCP(67)、TFTP(69)、SNMP(161)、DNS(53)
- DNS
- 遞歸:服務器必須回答目標IP和域名的映射關系
- 迭代:服務器收到一次查詢回復一次結果,這個結果不一定是目標IP與域名的映射關系。
分層設計
- 接入層:向本地網段提供用戶接入(需要首先設計,不需要模塊化)
- 匯聚層:網絡訪問策略控制、數據包處理、過濾、尋址(需要模塊化)
- 核心層:數據交換、高速轉發通訊只完成數據交換的特殊任務(需要模塊化)。
無線網
- 無線局域網(WLAN, 802.11,Wi-Fi)
- 無線城域網(WMAN, 802.16, WiMax)
- 無線廣域網(WWAN, 3G/4G)
- 無線個人網(WPAN, 802.15, BlueTooth)
網絡接入技術
有線接入:非對稱數字用戶電路(ADSL),下行比上行速度快
網絡存儲技術
- 直連式存儲(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
- 將存儲設備通過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電纜直接連接到服務器,通過IO總線。不帶有存儲操作系統。
- 網絡連接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通過網絡接口與網絡直接相連,以數據為中心,不需要依賴服務器可直接訪問數據。
- 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 SAN)
- 通過專用交換技術將磁盤陣列與服務器連接起來的
高速專用子網
- 通過專用交換技術將磁盤陣列與服務器連接起來的
磁盤陣列
獨立磁盤冗余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RAID)
- Raido(條塊化):性能最高,井行處理,無元余,損壞無法恢復
- Raid1(鏡像結構):可用性,可修復性好,僅有50%利用率
- Raid0 +1(Raid10):Raido與Raid1長處的結合,高效也可靠
- Raid3(奇偶校驗井行傳送):N+1模式,有固定的校驗盤,壞一個盤可恢復
-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驗的獨立做盤):N+1模式,無固定的校給盤
- 如果有2塊80G的盤和1塊40G的盤,則以較小的盤的容量為計算方式,總容量為(3-1)×40=80G
- Raid6(兩種存儲的奇偶按驗):N+2模式 ,無固定的檢驗盤,壞兩個盤可恢復
網絡生命周期
- 需求規范
- 通信規范
- 邏輯網絡設計
- 主要完成網絡的邏輯拓撲結構、網絡編址、設備命名、交換及路由
協議選擇
、安全規劃、網絡管理等設計工作
- 根據需求規范和通信規范,選擇一種比較適宜的網絡邏輯結構,并基于該邏輯結構實施后續的資源分配規劃、安全規劃等內容
- 主要完成網絡的邏輯拓撲結構、網絡編址、設備命名、交換及路由
- 物理網絡設計
- 設備選型、結構化布線、機房設計及物理網絡設計相關的文檔規范
- 根據邏輯結網絡設計的規范,確定設備的具體物理分布和運行范圍。
- 實施階段
IPv6
IPv6地址是IPv4的 296倍,IPv6一共128位,8*16Bit
物聯網
- 感知層:識別物體、 采集信息。如:二維碼:RFID、攝像頭、傳感器
- 網絡層:傳遞信息和處理信息。通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
- 應用層:解決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的問題
云計算的特點與應用
特點
- 集成了大量計算機,規模達到成千上萬
- 各種軟硬件技術相結合
- 對客戶端的設備要求低
- 規模化效應
應用
- 軟件即服務(SaaS)
- 平臺即服務(PaaS)
-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