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語言模型應用場景
1. 文本生成
-
文本創作: 詩歌故事,劇本,推文帖子
-
摘要與改寫: 長文本摘要與簡化,多語言翻譯與本地化
-
結構化生成: 表格,根據需求生成代碼片段,API文檔生成
2. 語義理解
-
語義分析: 解析,意圖識別,實體提取
-
文本分類: 主題標簽生成,垃圾內容檢測
-
知識推理: 數學、常識推理,事件關聯性(因果分析)
3. 代碼生成補全
-
代碼生成
-
代碼調試
-
技術文檔處理
-
智能對話
-
計算推理
二、創新的火花:如何自己去設計提示詞
AI交互的三重概率:多層互動逐層精煉
-
初始生成概率:AI通過大模型的概率預測與推理生成初步內容
-
交互篩選概率:用戶與AI互動,通過對話和選擇篩選出更優作品。
-
主觀優化概率:用戶基于自身能力和創意對生成內容進行個性化優化
🌌 提示詞語鏈介紹
簡述:提示語鏈是用于引導AI生成內容的連續性提示語序列,告訴AI“做什么”,引導AI“如何做”
💭 **思考步驟**1. 提問前先明確目標與要求。2. 設定上下文背景3. 明確核心內容,并確保內容連貫性(邏輯性)。4. 只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的,不用拘泥于框架;5. 結構化提示詞有助于AI理解,記住并遵循指令;復雜的內容可以用結構化梳理,但簡單的指令直接提問即可。6. 提問約束明確是否需要拓展與聯想。**太過微管理的方式指揮AI,只會扼殺AI的創造力**1. 不要過度干涉AI思考方式:不要指定思考步驟,除非你只希望嚴格執行2. 最后改善語言表達,評估整體質量。3. 通過觀察AI的思考方式來理解原因,微調提示詞。---
📑 提示詞設計思路
提示詞設計思路一:主題聚焦機制(TFM,鎖定核心內容)
- 構建主題原型:確定主題的核心特征和典型例子;出主題的關鍵特征和代表性例子- 設置語義框架:創建與主題相關的概念網絡- 建立重點梯度:設定主題相關性的層級結構;按重要性排序相關概念和子主題- 提供主題引導圖:計特定的關鍵詞(主要與次要)或短語來保持主題聚焦
提示詞設計思路二:知識轉移技術(KTT,跨域智慧應用)
- 定義問題:確目標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創新點·個性化挑戰- 尋找源域:搜索可能包含相關知識或方法的其他領域- 知識提取:從源域提取關鍵的知識、技能或方法- 相似性分析:分析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結構相似性- 轉移策略設計:制定知識從源域到目標域的轉移策略- 構建轉移提示:創建引導AI進行知識轉移的提示語
提示詞設計思路三:多重約束策略(MCS,發創造性問題解決)
- 問題定義: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約束條件設定:制定多個具有挑戰性的限制條件- 約束間矛盾分析:識別約束之間的潛在沖突,估每個約束對問題解決的影響- 創造性妥協探索:尋找滿足所有約束的創新解決方案- 約束突破思考:探索創造性地繞過或重新定義約束
?? 設計模型
1. 涌現思維模型
- 分解與重組:將復雜問題拆解為簡單組件,再設計交互方式- 設定約束:使用提示語定義組件設定規則- 分析與調優:設計機制來觀察和約束多組件的結果。📝 **流程思路**- 設定期望結果 ----> 倒推提示語結果 ----> 調整提示語細節- 將問題抽象化 ----> 代入案例收集具象化反饋 ----> 迭代與優化
3. 任務拆解模型:SPECTRA
- Segmentation(分割):將大任務分為獨立但相關的 部分 - Prioritization(優先級):確定子任務的重要性和執行 順序 - Elaboration(細化):深入探討每個子任務的細節- Connection(連接):建立子任務之間的邏輯關聯- Temporal Arrangement(時序安排):考慮任務的時 間維度- Resource Allocation(資源分配):為每個子任務分配 適當的注意力資源- Adaptation(適應):根據AI反饋動態調整任務結構
4. 發散模型:IDEA
- Imagine(想象):鼓勵超越常規的思考- Diverge(發散):探索多個可能性- Expand(擴展):深化和拓展初始想法 - Alternate(替代):尋找替代方案
5. 設計模型:CIRS
- Refinement (優化):對初步輸出進行修改和完善- Context (上下文):提供背景信息和任務概述- Synthesis(綜合):整合所有輸出,形成最終成果- Instruction(指令):給出具體的指示
6. 提示詞構建模型:RTGO
- Role(角色)- Goal(目標)- Task(任務)- Objective(操作要求)
三、個人提升方向
個人提升方向
-
AI思維 / 引導力:掌握AI思維模式,構建個人提示詞體系,建立人機協作認知框架(工作流)主導AI交互過程,確保輸出符合預期
-
整合力 / 創新力:融合人機優勢,跨領域知識整合,構建創新生態系統,創造1+1>2的價值
-
判斷力 / 競爭力:保持獨立思考,發展個人方法論,創造專屬工具組合,形成難復制優勢,做AI輸出的把關者
進階思路
-
AI 進階使用
-
知識喚醒:AI輔助頭腦風暴,通過AI提問激發思考,用AI拓展思維維度
-
知識整合:AI輔助關聯分析,發現知識應用場景 形成系統化觀點
-
提示構建:形成結構化提示,整合關鍵信息要素,設定具體的約束。
-
AI輔助知識生成進化
-
知識獲取增強:構建概念圖譜,學習人機交互(對話),驗證知識。
-
知識整合升級:跨領域關聯,系統化重構知識體系,實踐驗證情境化應用
-
知識創新突破:構建新觀點,構建新方法,實踐應用創造價值
-
AI 學習路徑與節點
-
基礎使用層(獨特工作流):單一任務,簡單提示詞,被動應用
-
進階使用層(方法創新):任務組合,結構化提示詞,主動優化
-
創新使用層(領域整合):流程再造,提示詞藝術,創造性應用
-
-
知識庫+知識喚醒框架:融合具身性的高質量內容,將人的具身經驗與AI的形式知識有機結合,產生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內容
-
突破路徑:建立提示詞體系,設計協作流程,發展創新方法,打造個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