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至18日,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攜手其人工智能公司xAI,在美國重磅發布了Grok 3.0 Beta版。這款被譽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智能的語言模型”的AI,不僅集成了先進的“DeepSearch”搜索功能,還具備實時聯網能力,旨在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深度的答案。據xAI團隊宣稱,Grok 3.0在深度推理、數學、科學和編程等領域的基準測試中,已超越中國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以及OpenAI的ChatGPT-4o。馬斯克甚至在發布會上自信地表示,Grok 3.0擁有“地球上最強大的人工智能大腦”。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一、Grok的訪問
1. 如何訪問
首先,Grok只向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一些國家開放,國內、歐盟地區、英國目前尚無法訪問。用戶可以通過x.ai或grok.com?,進入Grok的主界面。
Grok的界面
我們可以看到Grok可以使用的模型有Grok 3 beta(測試版),設有Enable Search和DeepSearch功能。同時,在搜索框下方可以看到Research(研究)、Brainstorm(頭腦風暴)和Analyze Data(數據分析)三個功能。
2. 如何注冊?
使用Grok前, 需要用郵箱注冊一下網站,也可以使用X帳戶或者Google的帳戶登陸,不需要驗證手機號。網站不需要實名即可以使用。
登陸界面
3. 訂閱費用
xAI 推出了獨立的 SuperGrok 訂閱服務,定價預計為每月 30 美元。用戶可通過?http://grok.com?網站或專用移動應用(支持 iOS 和 Android)訪問 Grok 3。2025 年 2 月 19 日,xAI 宣布 Grok 3 將“短期內免費向所有人開放”,直至服務器負載達到上限。
二、初步使用
1. 聯網搜索
選擇聯網搜索后,我們問它昨天的一個新聞:Trump如何幽默地稱小澤?Groke搜索了X上的8個貼子和互聯網上20多個網頁后,給出答復:a moderately successful comedian(略有小成的喜劇演員),并且糾正我說這是一個諷刺、幽默的稱呼。由于筆者在網上搜索相關內容,驗證此回答正確。
實時聯網
2. 文件閱讀
經過測試,Grok 目前明確表示不支持直接上傳附件,包括常見的文件格式如 PDF、PNG 等,用戶無法通過傳統的文件上傳功能將這些文檔直接提交給 Grok 進行分析或處理。然而,經過實際驗證,用戶可以通過復制粘貼的方式,將某些文件類型的內容輸入到 Grok 中。Grok 支持用戶使用英文、中文以及中英混合式提問,測試顯示其對中文的理解和回答能力較為流暢,能夠準確響應基于中文輸入的問題。
是否支持上傳附件
3. 編程測試
在測試編程時,我讓Grok給編寫一個貪吃蛇的游戲(細節比較多,非常考驗大語言模型的代碼生成能力),并開啟它的deep search功能,可以看到它會即時顯示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過程,每一個思考的步驟的都會詳細地進行展示,而且代碼生成的速度非常快。
Grok思考功能
Grok經過深入思考后,從關鍵要點、游戲概述、游戲功能、詳細設計和實現等幾個方面對這個小項目就進行了分析和規劃,最后經過我的提示給出了代碼。
經過測試,發現程序代碼存在bug,剛運行2秒就閃退,后面繼續讓它修改。修改完再次測試,發現貪吃蛇遇到邊框就會自動退出。于時,又經過2次交互對話,終于完成了程序的初步代碼,經測試可以使用。最后調試時,又修改了FPS這個變量的值,減慢了蛇的運行速度。
寫貪吃蛇代碼
貪吃蛇部分代碼和效果展示:
貪吃蛇代碼
Grok能免很快地完成這個Python項目,但是沒有像ChatGPT那樣默認注釋代碼,也可能是我沒有給提示詞的原因。其代碼書寫的速度快于Chatgpt與DeepSeek,準確度也相當高,基本上3-4次對話就可以搞定一個中小型的編程項目了。設計的界面也很漂亮,還附加的計算得分的功能,可謂考慮得相當周全。
4. 智能問答
Grok 在回答一些常見問題時表現出色,即使在不啟用“Think”或“Deep Search”功能的情況下,它仍能提供深度、詳實的解答,展現出深刻的洞察力。其回答的準確性、邏輯性和規范性已經達到甚至超越 DeepSeek 和 ChatGPT 的水平。
回答問題
5. 畫圖功能
Grok 具備圖像生成功能,其生成速度較快,生成的圖像逼真度較高。每次操作可同時生成兩張圖片,且兩張圖之間的差異性較為顯著,展現出多樣化的創作能力。此外,Grok 對指令的處理顯示出一定的容錯能力,例如,即使輸入中出現拼寫錯誤,如“馬思克”,它也能正確識別為“Elon Musk”,體現了其智能糾錯和語義理解的靈活性。
Grok畫圖功能
6. 深度推理
當用戶點擊首頁的“Research”按鈕時,網站會自動切換至“深度思考”模式,并將輸入框自動填充為“Research the ...”,同時在下方展示三個研究內容的示例供參考。例如,若用戶選擇研究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的經濟形勢,Grok 將立即啟動自動搜索功能,檢索包括路透社(Reuters)、CNBC 等知名網站在內的權威來源信息。經過 42 秒的處理,Grok 閱讀并分析了 66 個網頁,生成一份詳盡的報告。報告不僅列出關鍵要點(Key Points),如各國的經濟增長率、貿易數據或政策動向,還對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的經濟形勢進行了個性化的對比分析。此外,Grok 還會綜合三國數據,從宏觀上探討其經濟聯系與差異。與此同時,頁面右側實時顯示搜索結果的快照,用戶可直觀查看引用的網頁內容,提升透明度和可信度。
為了說明情況,Grok甚至給出了三個國家主要經濟指標的比較。其深度更像是做調查和研究,邏輯性、內容深度和信息完整度更是超越其它人工智能大模型。
對比三個國家的經濟指標
如果你想天馬行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點首頁的Brainstorm,對于特定問題進行頭腦風暴,給出思路。
頭腦風暴式思考
7. 數據分析
雖然Grok沒有提供上傳文件的接口,但我們可以通過復制docx、xlsx文件,粘貼到提示窗口,從而讓其分析文檔,暫不支持pdf, ppt文件。可以對文本進行提取、總結和分析,目前來這看此項功能還在測試之中。
我上傳一下小型的xlsx文件,里面放有六個英語句子,我讓其統計分析這些句子,并進行詞頻統計。它會先把文檔的內容提取出來,展示出來,然后進行分析。
而且,Grok還根據指令要求統計了單詞數和詞頻表,而且列出了單詞歸元以后的詞頻表,足見其文本處理和統計分析的能力之強。
詞頻表的提取。
三、功能評測
Grok號稱最智能的模型(Smartest Model),其智能化程度、生成速度、研究深度已經相當出色,總結如下:
1. 用戶界面
Grok的界面設計簡潔直觀,與傳統AI聊天工具(如ChatGPT)的風格基本一致,用戶上手難度低。然而,歷史記錄需要通過快捷鍵(Ctrl+K)調出,而非直觀地顯示在左側,這種設計可能不夠友好,尤其是對習慣傳統布局的用戶而言。此外,每次使用時需要重寫代碼,且沒有設置智能體(Agent)功能,這限制了其在連續性任務或個性化場景中的效率。相比之下,一些AI工具如ChatGPT、豆包、星火等已支持自定義智能體,Grok在這方面的用戶體驗有待優化。
2. 功能使用
Grok展現了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聯網搜索、深度思考、代碼生成、圖像生成、智能會話以及對話記錄分析等。它支持中文問題,能夠粘貼上傳docx和xlsx文件進行閱讀和分析,是一個多模態、全能型的AI工具。然而,盡管網站提示可以上傳文件進行總結,但實際操作中缺少上傳入口。這可能意味著相關功能尚未完全上線或仍處于測試階段,功能實現的完整性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之下,其它成熟模型(如DeepSeek和ChatGPT Plus)已穩定支持文件上傳和解析,Grok在這方面的實用性暫時落后。
3. 智能程度
Grok對指令的理解能力較強,能夠準確捕捉用戶意圖,并展現一定的容錯機制。例如,即使輸入不夠精準,或者輸入錯誤的字或啟,它也能通過上下文推測并給出合理回答,這種智能化的指令解析使其在交互中更加靈活和友好。不過,缺乏智能體設計功能意味著它無法保存用戶偏好或自動優化代碼生成流程,這在需要反復迭代的任務中可能增加用戶負擔。
4. 生成質量
Grok在分析深度和內容生成上表現突出。其回答邏輯清晰、內容詳盡,尤其在文本處理和數據分析任務中,能夠提供準確且結構化的解答。與其它常見的AI模型相比,Grok的回答不僅停留在表面,還能展現一定的深度思考,這使其在研究型任務或復雜問題求解中具有競爭力。
測試過程中發現,Grok的深度思考、代碼生成的速度應當具有優勢。實際體驗中,其響應時間可能比早期模型(如GPT-3.5)快,但與最新的高效模型(如DeepSeek R1或Gemini 2.0 Flash)相比,是否真正領先仍需實測數據驗證。
四、綜合評價
Grok作為一個新興AI模型,在智能化程度、生成質量和研究深度上確實表現出色,尤其在邏輯性、文本處理和數據分析方面有明顯優勢,適合需要深入解答或復雜推理的場景。然而,其功能仍未完全成熟(例如文件上傳功能的缺失),用戶體驗上也存在改進空間(如歷史記錄訪問、智能體支持)。宣稱“最智能模型”可能更多是宣傳策略,從現有信息看,它在某些領域表現頂尖,但在整體功能完整性和用戶友好性上與當前領先模型仍有差距。
如果你需要詳細的文本分析或邏輯性強的解答,Grok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對于依賴文件上傳或需要高效連續性任務的用戶,可以暫時觀望其后續更新,或搭配其他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