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一)
- 1.網絡功能和分類
- 2.OSI七層模型
- 3.TCP/IP協議
- 4.傳輸介質
- (二)
- 1.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 2.IP地址
- 3.IPv6
- 4.網絡規劃與設計
- 5.磁盤冗余陣列
- 6.網絡存儲技術
(一)
1.網絡功能和分類
計算機網絡功能:數據通信、資源共享、負載均衡、高可靠性
按分布范圍和拓撲結構劃分:
網絡分類 | 縮寫 | 分布距離 | 分布范圍 | 傳輸速率范圍 |
---|---|---|---|---|
局域網 | LAN | 10m左右 | 房間 | 4Mbps~1Gbps |
` | 100m左右 | 樓寓 | 4Mbps~1Gbps | |
` | 1000m左右 | 校園 | 4Mbps~1Gbps | |
城域網 | MAN | 10km | 城市 | 50Kbps~100Mbps |
廣域網 | WAM | 100km以上 | 國家或全球 | 9.6Kbps~45Mbps |
總線型:利用率低,干擾大,價格低
星型:交換機形成的局域網,中央單元負荷大
環型:流動方向固定,效率低擴充難
樹型:總線型的擴充,分級結構
分布式:任意節點連接,管理難成本高
2.OSI七層模型
層 | 功能 | 單位 | 協議 | 設備 |
---|---|---|---|---|
物理層 | 在鏈路上透明地傳輸位 | 比特 | 中繼器、集線器 | |
數據鏈路層 | 把不可靠的信道變為可靠的信道 | 幀 | 交換器、網橋 | |
網絡層 | 源節點-目的節點之間進行路由選擇、擁塞控制、順序控制、傳送包,保證報文的正確性 | IP分組 | IP、ICMP、IGMP、ARP、RARP | 路由器 |
傳輸層 | 端-端間可靠的、透明的數據傳輸 | 報文段 | TCP、UDP | 網關 |
會話層 | 通信進程的邏輯名字與物理名字之間的聯系,提供進程之間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的方法,處理同步與恢復 | RPC、SQL、NFS | 網關 | |
表示層 | 數據轉換(包括格式轉換、壓縮、加密) | 網關 | ||
應用層 | 提供各種服務 | 數據 | Telnet、FTP、HTTP、SMTP、POP3、DNS | 網關 |
3.TCP/IP協議
網絡協議三要素:語法(規定傳輸數據的格式)、語義(規定所要完成的功能)、時序(規定執行各種操作的條件、順序關系等)
TCP四層模型:
網絡接口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
Internet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