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研發管理是對研發活動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旨在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協調團隊工作、監控項目進度和質量等,確保研發項目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目標,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效率:合理安排資源和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和資源浪費,提高研發產出速度。
保證質量: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測試流程,確保研發成果符合標準和客戶需求。
控制成本:有效管理研發預算,避免資源過度投入和浪費,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促進創新: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激發研發人員的創造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增強競爭力:幫助企業快速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份額。
常見方法和工具
敏捷開發:強調快速迭代、客戶參與和團隊協作,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高研發效率。
Scrum方法:一種敏捷開發框架,通過迭代、每日站會、沖刺計劃和評審等活動,實現項目的高效管理。
看板管理:使用可視化的看板來管理工作流程,使團隊成員能夠清晰地了解項目進展和任務狀態。
項目管理軟件:如 Jira、Trello等,用于項目計劃、任務分配、進度跟蹤和問題管理等。
版本控制工具:如 Git,用于管理代碼的版本和變更,方便團隊協作和代碼共享。
效能度量
研發效能管理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更快地向客戶交付價值。在管理實踐中,效能度量涉及三大維度:交付速率、交付質量、交付價值。
提高編碼效率方法
提高技術團隊的編碼效率可以從流程規范和優化、自動化工具的投入,和能力提升與培養三個角度入手。
數據驅動
用場景+指標來運作和改進研發、平臺化工程理念降低開發者認知負擔、精益:敏捷思想構建和優化研發價值流、架構解耦業務和組織的復雜度。
研發管理指標
需求的吞吐量:固定周期內團隊需求的產出數,用于度量團隊的整體研發能力吞吐。
需求的積壓量:周期內團隊需求的積壓數,用于度量識別團隊的研發能力池。
需求變更率:迭代計劃開始后,需求產生變更的比率。
按時交付率:指按時完成并交付的項目或任務數量占總項目或任務數量的比例。
需求交付周期:需求的交付周期(Lead Time),用于衡量團隊單個需求的交付生命周期。
項目交付周期:項目的交付周期,用于衡量項目團隊的項目交付速率。
測試周期:需求轉測試后,到測試完成的時間
測試覆蓋率:判斷測試用例的執行情況以及測試執行是否充分
測試通過率:判斷測試用例的執行結果,衡量軟件質量
迭代交付速率:單沖刺內開發需求時間與沖刺總人天工作量的占比
迭代吞吐量:迭代實際完成的工作量迭代
工作量變更率:迭代預估工作量和最后完成工作量的占比
缺陷密度:即單位代碼行數中發現的缺陷數量
整體缺陷密度:當前版本的整體缺陷密度占比
測試用例通過率:指在測試過程中,通過的測試用例數量占總測試用例數量的比例
人均需求產出:人均版本上線需求產出數
人均代碼行數:統計一定時期內,研發團隊中平均每人編寫的代碼行數。雖然代碼行數不能完全代表工作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發人員的產出情況,結合其他指標可綜合評估團隊的研發效率。
功能點生產率: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能點數。功能點是對軟件功能的一種量化度量,該指標能更全面地衡量研發團隊在實現業務功能方面的效率。
團隊利用率:團隊成員在迭代中的工作量飽和度
平臺工具使用率:統計用平臺工具的人員占比
代碼提交頻率:單位周期內提交代碼的頻率
每日構建次數:每天完成的構建次數
持續集成時長:單位時間內,持續集成所花費的時間
周期部署時長:單位周期內,部署版本所花的時間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