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
????????早期的計算機程序都是在本機上運行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都在同一臺機器上完成。隨著技術的發展,人 們開始有了讓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需求。例如安裝在個人計算機上的計算器或記事本應用,其運行環 境僅限于個人計算機內部。這種設置雖然提供了獨立性和一定的安全性,但也使得這些程序與外界隔 絕,無法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或協同工作。因此,這種設置限制了信息的跨設備共享和應用程序的靈活性。
????????網絡(Network)是指通過通信鏈路和交換設備將多個計算機、設備或節點連接在一起,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網絡可以是小型的局域網(LAN),也可以是覆蓋全球的廣域網(WAN),甚至是互聯網(Internet)。
1.1、網絡的組成部分
節點(Node):
????????網絡中的設備,如計算機、服務器、打印機、手機等。
????????每個節點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符(如IP地址或MAC地址)。
通信鏈路(Communication Link):
????????連接節點的物理或邏輯通道,如網線、光纖、無線信號等。
交換設備(Switching Devices):
????????用于轉發數據的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
協議(Protocol):
????????網絡通信的規則和標準,如TCP/IP、HTTP、FTP等。
網絡服務(Network Services):
????????提供特定功能的軟件或硬件,如DNS、DHCP、Web服務器等。
1.2、網絡的分類
按規模分類:
????????局域網(LAN):覆蓋小范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速度快,延遲低。
????????城域網(MAN):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
????????廣域網(WAN):覆蓋大范圍(如國家、全球),互聯網是最大的廣域網。
按拓撲結構分類:
????????總線型網絡:所有設備共享一條通信線路。
????????星型網絡:所有設備連接到一個中心節點(如交換機)。
????????環型網絡:設備形成一個閉合環。
????????網狀網絡:設備之間有多條連接路徑,可靠性高。
按傳輸介質分類:
????????有線網絡:使用網線、光纖等物理介質。
????????無線網絡:使用無線電波(如Wi-Fi、藍牙、4G/5G)。
按功能分類:
????????客戶端-服務器網絡:客戶端請求服務,服務器提供服務。
????????對等網絡(P2P,Peer-to-Peer):所有設備平等,既可以是客戶端也可以是服務器。
1.3、網絡的功能
資源共享:
????????硬件資源(如打印機、存儲設備)。
????????軟件資源(如應用程序、文件)。
????????數據資源(如數據庫、文檔)。
通信與協作:
????????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視頻會議等。
數據存儲與備份:
????????通過網絡將數據存儲在遠程服務器上,實現備份和恢復。
分布式計算:
????????將任務分配到多個設備上并行處理,提高效率。
遠程訪問:
????????通過網絡訪問遠程設備或服務(如遠程桌面、云服務)。
1.4、網絡的特點
互聯互通
????????無論設備在哪里,只要連入網絡,就能與其他設備“對話”(如發送消息、傳輸文件)。
資源共享
????????共享打印機、文件、網絡帶寬等,避免重復購買硬件或數據孤島。
分層協作
????????物理層:負責“物理搬運”(如網線傳輸電信號)。
????????網絡層:負責“找路”(如IP地址和路由器決定數據包去向)。
????????應用層:直接為用戶服務(如瀏覽器訪問網頁、微信聊天)。
智能路由
????????數據會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傳輸,即使某條路堵了(網絡故障),也能繞道送達。
1.5、網絡的工作原理
數據封裝與傳輸:
????????數據被分割成小的數據包,每個數據包包含源地址、目標地址和校驗信息。
????????數據包通過網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轉發到目標設備。
協議棧:
????????數據在網絡中傳輸時,遵循分層的協議棧(如OSI模型或TCP/IP模型)。
????????每層協議負責不同的功能,如物理層負責傳輸比特流,網絡層負責路由選擇。
地址與路由:
????????使用IP地址和MAC地址定位設備。
????????路由器根據路由表選擇最佳路徑轉發數據包。
錯誤檢測與糾正:
????????通過校驗和、重傳機制等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1.6、網絡的應用?
互聯網:
????????全球最大的網絡,提供Web瀏覽、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服務。
企業內部網絡(Intranet):
????????企業內部的私有網絡,用于內部通信和資源共享。
物聯網(IoT):
????????將各種設備(如智能家居、傳感器)連接到網絡,實現智能化管理。
云計算:
????????通過網絡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應用程序服務。
二、網絡發展史
2.1、ARPANET階段
????????互聯網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末,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現在的DARPA) 為了在戰爭發生時保持通信的穩定性,開發了一個名為ARPANET的網絡,這個網絡實現了不同地點的計 算機通過網絡連接起來,互相發送和接收信息。并且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包交換網絡,它采 用了分組交換技術,這是現代互聯網的一個核心技術。
????????ARPANET的建立通常被視為現代互聯網誕生的標志,因為它開創了計算機網絡互聯的新時代,并為后來 的互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
????????早期的ARPANET使用了網絡控制協議(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此時的ARPANET不能互聯不 同類型的計算機和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也沒有糾錯功能。
2.2、TCP/IP兩個協議階段
????????隨著ARPANET的發展和擴展,以及網絡技術的持續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需要一個更加強大、更通用的 協議來支持更廣泛的網絡互聯和更高效的數據傳輸。因此,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在上世 紀70年代被開發出來,并最終取代了NCP,成為ARPANET的標準協議。TCP/IP的出現不僅解決了NCP的 局限性,而且為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TCP/IP協議分為兩個主要部分:
????????1. TCP(傳輸控制協議):負責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進行錯誤檢測、數據包順序的維護以及數據的可靠 性,確保數據能夠正確無誤地從發送方傳送到接收方。
????????2. IP(互聯網協議):負責將數據包從源地址路由到目的地址,處理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問題,確保 數據能夠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正確傳輸。?
2.3、OSI開放系統互聯模型
????????OSI是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它將網絡的功能劃分為不同的模塊,以分層的形式有機組合在 一起。每層實現不同的功能,其內部實現方法對外部其他層次來說是透明的。每層向上層提供服務,同 時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
????????OSI開放互聯系統模型共有七層。
?
OSI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尚未有完整的實現,但是OSI模型的提出為后續的新的網絡結構的實現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
2.4、TCP/IP協議簇(族)
????????TCP/IP是互聯網上的工業標準,也是我們目前互聯網的基礎,它確保了不同類型的計算機和網絡能夠相 互通信。TCP/IP協議簇延續了OSI模型的思路,但它將網絡分成了四層: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鏈 路層。
?
2.4.1、TCP/IP協議簇四層中常見的協議:
應用層:
????????1.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用于從服務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 覽器的傳輸協議。
????????2.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是用于在網絡上進行文件傳輸的一套標準協議, 使用TCP傳輸。
????????3.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簡單文件傳輸協議,是用于在網絡上進行文件傳輸的一套 標準協議,使用TCP傳輸。
????????4.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一種提供可靠且有效的電子郵件 傳輸的協議。?
傳輸層:?
????????1.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于字節流的 傳輸層通信協議。
????????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一種無連接、不可靠、快速傳輸的傳輸層 通信協議。?
網絡層:?
????????1.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網際互連協議,是指能夠在多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信息傳輸的協 議。
????????2.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聯網控制信息協議,用于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 傳遞控制消息。
????????3.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聯網組管理,是一個組播協議,用于主機和 組播路由器之間通信。?
鏈路層:?
????????1.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通過IP地址獲取對方mac地址。
????????2.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協議,通過mac地址獲取對方ip 地址。?
三、網絡協議
3.1、協議概念
????????協議是指一系列規則和標準,這些規則定義了數據如何在網絡上從一個設備傳輸到另一個設備。協議確 保了不同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之間能夠理解和處理傳輸的數據。
3.2、協議的作用?
1. 數據封裝:協議定義了數據應該如何封裝,以便在不同的網絡層之間傳遞。例如,TCP協議會在數 據包前加上TCP頭部信息。
2. 尋址和路由:協議規定了如何為數據包添加地址信息,以及數據包在網絡中如何從源地址傳送到目 的地址。例如,IP協議負責將數據包發送到正確的目的地。
3. 數據傳輸:協議定義了數據的傳輸方式,包括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機制。例如,TCP協議提供了可靠 的、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
4. 錯誤檢測和糾正:許多協議包含了錯誤檢測和糾正機制,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例如,校 驗和(Checksum)是用于檢測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是否發生錯誤的一種方法。
5. 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協議可以管理網絡中的數據流量,以防止網絡擁塞。例如,TCP協議中的窗 口大小調整就是流量控制的一種方法。
6. 會話管理:協議可以管理網絡連接的建立、維護和終止。例如,HTTP協議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 建立會話,以交換網頁請求和響應。
7. 安全性:一些協議提供了安全機制,如加密和認證,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例如,SSL/TLS協 議用于在傳輸層上加密數據。
四、IP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即互聯網協議地址,是分配給每一臺聯網計算機或設備的唯一 標識符。通俗的講,IP地址就是每臺聯網設備的身份證,它使得網絡中的設備能夠相互識別并進行通 信。目前IP地址有兩種:IPv4和IPv6。
4.1、IPv4地址
????????IPv4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為了方便記憶,通常以點分十進制表示,即將32位二進制數分成4組, 每組8位,中間用小數點分隔,例如:192.168.1.1。每組(即每個字節)的二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的 范圍是0~255,也就是最大表示為255.255.255.255。IPv4地址由兩部分組成:網絡號和主機號,但是隨 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設備的增多,IPv4地址空間有限,現在已經接近枯竭。
IP地址就像是我們的家庭住址一樣,如果你要寫信給一個人,你就要知道他(她)的地址,這樣郵遞員才能把信送到。計算機發送信息就好比是郵遞員,它必須知道唯一的“家庭地址”才能不至于把信送錯人家。只不過我們的地址是用文字來表示的,計算機的地址用二進制數字表示。?IP地址被用來給Internet上的電腦一個編號。大家日常見到的情況是每臺聯網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們可以把“個人電腦”比作“一臺電話”,那么“IP地址”就相當于“電話號碼”,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當于電信局的“程控式交換機”。?
分類依據 | 范圍 | 使 用 單 位 | |
---|---|---|---|
A | 第一個字節的第一位固定為0,取值范圍是00000000 01111111,即0-127,其中第一個字節為網絡號,剩下 的為主機號。 | 0.0.0.0—— 127.255.255.255 | 政 府/ 大 公 司/ 學校 |
B | 第一個字節的前兩位固定為10,取值范圍是10000000 10111111,即128-191,其中前兩個字節為網絡號,剩 下的為主機號。 | 128.0.0.0—— 191.255.255.255 | 中等規模公司 |
C | 第一個字節的前三位固定為110,取值范圍是11000000 11011111,即192-223,其中前三位為網絡號,剩下的 為主機號。 | 192.0.0.0—— 223.255.255.255 | 個人 |
D | 第一個字節的取值范圍是224-239。 | 224.0.0.0—— 239.255.255.255 | 用 于 多 播 通 信 |
E | 第一個字節的取值范圍是240-255。 | 240.0.0.0—— 255.255.255.255 | 保 留 使 用 |
IPV4,采用32位地址長度,只有大約43億個地址,它只有4段數字,每一段最大不超過255。隨著互聯網的發展,IP地址不夠用了,在2019年11月25日IPv4位地址分配完畢。?
公有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互聯網信息中心)負責。這些IP地址分配給注冊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請的組織機構。通過它直接訪問互聯網。
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屬于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A類 10.0.0.0--10.255.255.255
B類 172.16.0.0--172.31.255.255
C類 192.168.0.0--192.168.255.255
?注意事項
- 127.0.0.1 本機地址
- 192.168.0.0--192.168.255.255為私有地址,屬于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4.2、?IPv6地址
????????IPv6是下一代互聯網協議,用于解決IPv4地址枯竭的問題。IPv6使用128位地址,這極大地擴展了地址空 間。IPv6地址通常表示為八組四位十六進制數,每組之間用冒號隔開,例如: 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但盡管IPv6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它的全面采用仍在進行中,目前大家用的還是IPv4地址,這是因為 使用了其他的技術緩解了IPv4地址不夠的情況,比如NAT技術:每個IP地址都可以通過路由器下發局域 網。這樣就大幅度的緩解了IPv4地址不夠的情況。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長度,幾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實際可分配的地址,整個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積上仍可分配1000多個地址。?
4.3、查看IP地址?
在Windows系統中,打開CMD命令行或Power shell輸入ipconfig查看本電腦的ip地址。
在Linux系統中,打開終端輸入ifconfig查看本設備的ip地址。
五、MAC地址
5.1、概念
????????MAC 地址是網絡設備在網絡中的唯一標識符,它被固化在網絡設備的網絡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的硬件中,通常由網絡設備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分配。
5.2、地址格式
????????MAC 地址是一個 48 位的二進制數,通常表示為 12 個十六進制數字,每兩個十六進制數字之間用冒號 或連字符分隔,例如:00:1A:2B:3C:4D:5E 或者 00-1A-2B-3C-4D-5E。
5.3、作用
網絡通信:在局域網(LAN)中,當設備需要相互通信時,數據鏈路層使用 MAC 地址來確定數據 包的源和目的設備。例如,當計算機 A 向計算機 B 發送數據時,計算機A會將計算機B的IP通過鏈 路層的ARP協議解析為MAC地址,然后基于MAC地址傳輸。
設備識別:MAC 地址可以唯一標識網絡上的設備,這對于網絡管理和安全監控非常重要。網絡管 理員可以通過 MAC 地址來跟蹤設備的網絡活動、限制特定設備的網絡訪問權限或者識別未經授權 的設備接入網絡。
5.4、與IP地址的不同
層次不同:IP 地址工作在網絡層,用于在不同網絡之間路由數據包;MAC 地址工作在數據鏈路 層,用于在同一網絡內直接傳遞數據幀。
可變性不同:IP 地址可以根據網絡配置的需要進行手動或自動更改;而 MAC 地址是硬件固化的, 一般不能更改(部分設備支持修改,但這不是常規操作)。
5.5、?MAC地址的查詢
在Windows中,打開CMD命令行或Power shell輸入ipconfig /all查看本電腦的所有網絡信息,包括IP 地址和MAC地址。?
在Linux中,需要先打開終端輸入 ifconfig查看本設備的網絡設備名稱,再通過cat /sys/class/net/[設 備名稱]/address查看即可。?
六、域名
6.1、概念
????????域名是互聯網上用于識別和定位資源的名稱,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方便記憶的方式來訪問網站或其他網 絡服務,而無需記住復雜的IP地址。比如我們通常訪問百度的網頁時,輸入的網址是 www.baidu.com, 而不是一串復雜的ip地址。
6.2、域名的結構
域名通常由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之間用點(.)分隔,從右到左依次是:
1. 頂級域(TLD):位于域名的最右側,如 .com 、 .org 、 碼,如.uk(英國)、 .net 等。TLD還可以是國家或地區的代 .cn (中國)等。
2. 二級域:位于TLD的左側,通常表示組織的名稱或類型,如 example 在 example.com 中。
3. 子域:位于二級域的左側,用于進一步細分域名,如 www 在 www.example.com 中,表示這是一個 提供網頁服務的子域。
6.3、域名的種類
1. 通用頂級域(gTLD):如 .com (商業)、 .org (組織)、
2. 國家代碼頂級域(ccTLD):如 .us (美國)、 .net (網絡提供商)等。 .de (德國)、 .cn (中國)等。
3. 新頂級域(New gTLD):近年來ICANN(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負責互聯網的命名和地址分 配系統)開放了許多新的TLD,如 .club 、 .shop 、 .blog 等。
七、端口
7.1、概念
????????端口號(Port Number)是計算機網絡中用于標識特定網絡服務或應用程序實例的數字,是一個16位的 二進制數,其取值范圍是0-65535。
????????端口號與操作系統分配的進程標識符(PID)不同,PID是操作系統內部用于唯一標識一個進程的數字, 而端口號則是網絡通信中用于標識不同服務或應用程序的。
????????在網絡通信中,為了穩定地標識和區分不同 的服務或應用程序,端口號被用來配合IP地址一起使用。這樣,傳輸層(如TCP/IP協議棧中的TCP和 UDP協議)就能夠根據目標IP地址和端口號,將數據包正確地交付給目標主機上的相應應用程序。
7.2、類型
1. 公認端口:端口號0-1023,這些端口被永久性地分配給特定的服務或應用程序。例如,HTTP服務 通常使用80端口,HTTPS使用443端口。
2. 注冊端口:端口號1024-49151,這些端口可以被注冊給特定的應用程序或服務,但不像公認端口 那樣固定不變。
3. 動態或私有端口:端口號49152-65535,這些端口一般用于臨時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也可以被服務 器用于某些特定的服務。
7.3、常見的服務對應的端口號
1. HTTP (超文本傳輸協議)
????????端口: 80
????????描述: 用于未加密的網頁瀏覽服務。
2. HTTPS (HTTP Secure, 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
????????端口: 443?
????????描述: 用于加密的網頁瀏覽服務,增加了SSL/TLS的安全層。
3. FTP (文件傳輸協議)
????????端口: 20 (數據傳輸), 21 (控制命令)
????????描述: 用于在互聯網上傳輸文件。
4. SSH (Secure Shell, 安全外殼協議)
????????端口: 22
????????描述: 提供安全的遠程登錄服務,常用于遠程管理Linux服務器。
八、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是一種用于將域名和IP地址相互轉換的分布式數據庫,它是 互聯網上的一項核心服務。DNS使得用戶可以通過容易記憶的域名來訪問網站,而無需記住復雜的IP地 址。
????????具體的說,當用戶在瀏覽器中輸入一個域名并嘗試訪問時,瀏覽器會向DNS服務器發送一個查詢請求, DNS服務器會查找該域名對應的IP地址,并將其返回給瀏覽器。
九、子網掩碼
9.1、概念
????????子網掩碼通常以與 IP 地址相同的點分十進制形式表示,并且通常是一串連續的1和連續的0,它不能單獨 存在,必須與IP地址結合使用。例如,常見的子網掩碼有 255.255.255.0、255.255.0.0 等。在二進制形 式下,子網掩碼中連續的 1 表示網絡部分,連續的 0 表示主機部分。
9.2、作用
????????1. 區分網絡部分和主機部分 通過將 IP 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邏輯與運算,可以得到該 IP 地址所在的網絡地址。例如,對于 IP 地 址 192.168.1.100 和子網掩碼 255.255.255.0,進行與運算后得到的結果:192.168.1.0,這是網絡 號,當兩個設備的網絡號相同時,這兩臺設備才能在局域網內直接通信。
????????2. 劃分網絡 子網掩碼可以將一個大的網絡劃分為多個較小的子網。例如,一個 C 類網絡地址(默認子網掩碼為 255.255.255.0)可以通過修改子網掩碼來劃分成多個子網,如將子網掩碼設置為 255.255.252.0, 就可以在原網絡基礎上劃分出多個子網。
????????3. 控制網絡規模 根據網絡中實際的主機數量,可以選擇合適的子網掩碼來控制每個子網的大小。如果一個子網需要 容納 254 臺主機,可以使用子網掩碼 255.255.255.0;如果主機數量較少,可以使用更大的子網掩 碼(如 255.255.255.224)來減少 IP 地址的浪費。
9.3、不同類型網絡的默認子網掩碼
1. A 類網絡 默認子網掩碼是 255.0.0.0,這意味著前 8 位是網絡位,后 24 位是主機位。
2. B 類網絡 默認子網掩碼為 255.255.0.0,其中前 16 位是網絡位,后 16 位是主機位。
3. C 類網絡 默認子網掩碼是 255.255.255.0,前 24 位是網絡位,后 8 位是主機位。
十、網關
10.1、概念
????????網關是連接兩個不同網絡的設備或者節點,它在網絡層上實現網絡之間的互聯。
10.2、作用
1. 協議轉換
????????不同網絡可能使用不同的網絡協議,網關可以進行協議轉換,使得不同協議的網絡能夠相互通信。 例如,將一個基于 IPv4 協議的網絡和一個基于 IPv6 協議的網絡連接起來,網關可以在這兩種協議 之間進行轉換。
2. 數據轉發
????????當一個網絡中的設備要向另一個不同網絡中的設備發送數據時,數據包首先被發送到網關,網關根 據目的地址將數據包轉發到相應的網絡中。它就像是一個網絡交通的樞紐,指揮著數據在不同網絡 之間的流動。
3. 隔離網絡
????????網關可以起到隔離不同網絡的作用,避免一個網絡中的問題(如廣播風暴、網絡故障等)蔓延到其 他網絡。這有助于提高整個網絡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0.3、應用
1. 家庭網絡
????????在家庭網絡中,路由器通常充當網關的角色。家庭中的各種設備(如電腦、手機、智能家電等)通 過 WiFi 或以太網連接到路由器。當這些設備要訪問互聯網時,數據包先發送到路由器(網關), 路由器再將數據包轉發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網絡中。
2. 企業網絡
????????在企業網絡環境中,可能會有多個子網,每個子網都有一個或多個網關。這些網關負責在不同子網 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如互聯網)之間進行數據交換。企業級網關通常具備更強大的 性能和更多的安全功能,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等,以保護企業網絡的安全。????????
十一、URL
????????它是用于完整地描述互聯網上網頁和其他資源的地址的一種標識方法。就像是現實世界中每個地方都有 一個特定的地址一樣,網絡上的每個資源(如網頁、圖片、文件、視頻等)都有其對應的 URL。通俗的 講,URL就是網絡資源的“門牌號”,包含了這個資源(比如圖片、視頻等)的具體詳細的地址。
組成 | 舉例 | |
---|---|---|
協議 | 常見的有 “http”“https”“ftp” 等。它規定了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通信的規則。 | 使用 HTTP 協議時,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是基于文本的、無加密的;而使用 HTTPS 協議時,數據 傳輸是加密的,更加安全。 |
主機號 | 可以是服務器的域名(如 www.baidu.com)或者 IP 地址(如 192.168.1.100)。域名是為了方便人們 記憶而設置的,通過 DNS 系統可以將域名解析為對應的 IP 地址。 | 當在瀏覽器中輸入一個基于域 名的 URL 時,瀏覽器會先向 DNS 服務器查詢該域名對應的 IP 地址,然后再與該 IP 地址對應的服務器 進行通信。 |
端口號 | 用于指定服務器上的特定服務。如果不明確寫出端口號,對于常見協議會使用默認端口。 | 當訪問 一個 Web 網站時,如果不指定端口,瀏覽器會默認使用 80 端口(對于 HTTPS 則默認使用 443 端口) 與服務器進行通信。 |
路徑 | 它表示資源在服務器文件系統中的位置。 | 在 URL“ https://www.example.com/images/logo.png” 中,“/images/logo.png” 就是路徑,它告訴服務器要獲取的資源位于 images 目錄下的 logo.png 文件。 |
查詢字符串 | 以 “?” 開始,后面跟著一系列的參數。這些參數用于向服務器傳遞額外的信息 | 在搜索功能中,傳 遞搜索的關鍵詞、過濾條件等信息。 |
片段標識符 | 以 “#” 開始,它通常用于指向網頁中的某個特定位置或者片段 | 在一個長網頁中快速定位到某一章 節或者特定元素。 |
十二、DHCP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是一種網絡管理協議,主要用于 自動分配IP地址以及其他網絡配置參數(如子網掩碼、網關地址、DNS服務器等)給局域網中的設備, 通過DHCP,網絡管理員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配IP地址,簡化了網絡配置的過程,減少了手動配置的錯 誤,使設備可以方便地接入網絡。
十三、交換機
?
????????交換機(Switch)是一種網絡設備,它用于在計算機網絡中連接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和服務器等, 以便它們可以相互通信。交換機的工作原理類似于電話交換機,它可以根據數據幀中的MAC地址,在多 個網絡段之間進行數據的接收、過濾、轉發和發送操作。以下是交換機的一些主要特點:
1. 局域網連接:交換機主要用于局域網(LAN)中,提供高速的連接方式,通常通過以太網線纜連 接。
2. 數據包轉發:交換機根據數據幀中的目標MAC地址,將數據包轉發到正確的端口。
3. 學習MAC地址:交換機能夠學習連接到其各個端口的設備的MAC地址,并建立一個MAC地址表, 用于指導數據包的轉發。
4. 全雙工通信:交換機支持全雙工通信模式,這意味著設備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數據,提高了網絡的 效率和帶寬利用率。
5. 網絡管理:許多交換機支持網絡管理功能,如VLAN(虛擬局域網)劃分、QoS(服務質量)設 置、端口鏡像、帶寬控制等。
6. 不同類型:根據網絡的需要,交換機有多種類型,如桌面交換機、機架式交換機、管理型交換機、 非管理型交換機、PoE(以太網供電)交換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