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文思源想的ai空間,這是技術老兵重學ai以及成長思考的第14篇分享!
本周二月的最后一周,并不是閑下來了,反而是開始進行一些更多的深入實踐,關于gpt的主體架構、關于prompt,同時也看了不少書和直播,下周開始再慢慢總結出來。
今天想特地聊下周四下午的時候周鴻祎的ai公開課第一講,收獲很大!挺羨慕老周的,當ai突破到來,可以拿出大量精力和時間去研究,還能隨時和業界最厲害、最前沿的大咖,深度溝通。作為沒有條件all in ai的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其實是守好主業的同時,盡可能投入空閑時間去摸索!好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平權,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些大咖的演講、課程中去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并不用花費太高的成本。其實最難的是過濾,如何分辨信號與噪聲。
今天先簡單記錄下從周鴻祎演講上我自己得到的收獲!
序號 | 視角 | 備忘 | 個人收獲 |
1 | 老周學習的技巧 | 先把握整體框架,再去選擇性挖掘細節,區分戰略和戰術。 抓主干和框架,忽視對與錯。 |
|
2 | 企業家視角 | 技術觀、產業觀、方法論 | 這是企業家獨有的視角,我們普通人好像平時思考也就技術實現,需要鍛煉這種全局意識 |
3 | ai的終極方向 | 人工智能的終極是生物學、腦科學 | 這句話在chatgpt爆火的時候就有感覺,想不到居然和老周想到一塊了 |
4 | 蘋果all in ai | 蘋果all in ai,重點是all in,要看到蘋果在這場取舍中的決心和擔心,ai未來會重塑手機行業,蘋果必須all in,避免趕不上反而丟了主業 | 之前自己只關注新能源卷,忽略了未來ai對于手機廠商的沖擊。否則最近不會有那么多做手機喊話要“all in” |
5 | 關于sora | sora是對世界的觀察能力 逼真的背后是觀察世界,理解常識 |
|
6 | 泛化 | 學習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為了泛化 |
|
7 | 對待大模型的態度 | 我們抱著“玩”大模型的心態,去使用它,體驗它 | 不要那么大壓力和功利,并不見得為了掙錢,只是我們不愿被時代淘汰,ai是未來高效的標配。 |
8 | ai是發動機 | ai是發動機,必須裝上輪子、離合、剎車,才能發揮作用。正如當下,我們需要找場景、定位需求,訓練垂直大模型,而不是盯著發動機本身。 | 讓ai用起來,發動機對于普通人沒什么好研究的,先落地! |
9 | 創業建議 |
| 普通創業者沒有資格研究發動機,我們要垂直化、產業化、深度化 |
10 | 國家ai產業 | 發揮舉國體系優勢,算力共享,造出一個對標open ai的超級大模型 | 目前國內和美國的人工智能說實話差距還是有點大的,再加上美國的阻撓,我們并不能獲取最厲害的硬件進行計算,所以讓更多公司團結起來、利用舉國體制的優勢,彌補差距,或許真的是一種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