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目錄的根的目錄,通常不會在這里放置文件
/bin:存放頻繁使用的命令,二進制文件,存放了很多用戶級的GNU實用工具。
/boot:引導目錄,存放引導文件,包含啟動Linux所需的核心文件。
/dev:設備目錄,linux在其中創建設備節點。
/etc:存放系統管理所需的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home:用戶的主目錄,linux在其中創建用戶目錄(可選)。
/lib:庫目錄,存放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庫文件,存放系統的動態連接共享庫,類似于Windows的DLL文件。
/libname:庫目錄,存放替代格式的系統和應用程序庫文件(可選)
如/lib32, /lib64):
- 在某些系統中,為了區分不同架構的庫文件,可能會創建特定名稱的庫目錄,比如在64位系統中,32位庫可能存放在/lib32,而64位庫則存放在/lib64。
/lost+found:通常為空,存放系統非法關機后的文件,沒有正常關機時,僅完成部分寫入的文件受到損壞。下一次啟動時,fsck(filesystem check )程序自動運行,檢查文件系統并修復問題,fsck將這類文件移動到/lost+found目錄中;系統管理員可以按需處理它們。
/media:媒介目錄,可移動存儲設備的常用掛載點,自動識別的設備(如U盤、光驅)被掛載的目錄。
/mnt:掛載點目錄,用于臨時掛載文件系統的目錄。
/opt:可選目錄,存放第三方軟件包,安裝額外軟件的目錄,安裝第三方程序位置。
/proc:進程目錄,存放現有內核,系統以及進程的相關信息,虛擬目錄,是系統內存的映射,用于獲取系統信息。
/root:root用戶主目錄,系統管理員(超級用戶)的主目錄。
/run:運行目錄,存放系統運行時數據。
- 運行時目錄,用于存儲系統和應用程序在運行時產生的數據,例如PID文件、鎖定文件以及會話信息等。這些數據僅在系統運行時有效,重啟后通常會被清除或重新生成。
/sbin:存放系統二進制文件目錄,存放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序及GUN實用工具。
/selinux:Redhat/CentOS特有,存放selinux相關文件的目錄。
/srv:服務目錄,存放服務啟動后所需的數據。
/sys:系統目錄,Linux 2.6內核的文件系統sysfs的目錄。
/tmp:臨時目錄,存放臨時文件的目錄。
/usr:用戶目錄,存放用戶的應用程序和文件,如目錄是一個目錄層級結構,包含可共享的只讀文件。包含用戶命令,源代碼,游戲等等。
- /usr/local/bin 和 /usr/local/sbin:
- 類似于/usr/bin和/usr/sbin,但主要用來存放本地編譯安裝的用戶級命令和管理工具。/usr/local/bin存放的是普通用戶可以使用的程序,而/usr/local/sbin則存放超級用戶使用的系統管理腳本和二進制文件。
/usr/bin:系統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
/usr/sbin:超級用戶使用的管理程序和系統守護程序。
/usr/src:內核源代碼默認放置目錄。
/var:可變目錄,存放經常變化的文件,如日志文件。
/var/log:
- 特別強調/var/log目錄,它是系統日志文件的主要存儲位置,包含了各種服務和系統的運行日志,對于故障排查和安全審計非常重要。
/var/cache與/var/tmp:
- /var/cache:緩存目錄,存放系統或應用的臨時緩存數據,例如軟件包管理系統下載的軟件包緩存。
- /var/tmp:類似于/tmp,但它的內容即使在系統重啟后也可能被保留一段時間,主要用于那些需要在多次啟動之間持久化的臨時文件。
重要提示:
- /etc:包含重要配置文件,不應隨意更改。
- /bin, /sbin, /usr/bin, /usr/sbin:存放執行文件的目錄,分別用于系統用戶和超級用戶。
- /var:存放日志文件,對系統運行非常重要。
這些目錄的設計保證了Linux系統的高效和穩定運行,同時也方便用戶和系統管理員的管理工作。
- /bin 和 /usr/bin 以及 /usr/local/bin:
-
- 這些目錄主要用于存放二進制可執行文件,是系統和用戶常用的基本命令的所在地。例如,ls, cd, cp, mv 等。一般來說,/bin 中存放的是系統啟動時必須用到的命令,而 /usr/bin 和 /usr/local/bin 則用于存放更多額外或用戶安裝的應用程序命令。
- /sbin 和 /usr/sbin 以及 /usr/local/sbin:
-
- 這些目錄主要存放超級用戶(root)使用的系統管理工具和守護進程。如重啟網絡服務的命令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這些命令通常在系統維護或者進行底層操作時才會使用。
- /home:
-
- 用戶主目錄,每個普通用戶的個人工作空間都在此目錄下,如/home/user1,其中包含用戶配置文件、文檔、下載等。
- /root:
-
- 系統管理員(root用戶)的主目錄,擁有最高權限的用戶的個人工作空間。
- /lib 和 /lib64(在某些64位系統中):
-
- 存放系統啟動和運行過程中需要的共享庫文件,類似于Windows中的.dll文件。應用程序運行時會依賴這些動態鏈接庫。
- /etc:
-
- 存儲系統的各種配置文件,包括網絡設置、用戶賬號信息、數據庫配置、啟動腳本等。修改這里的文件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
- /boot:
-
- 包含Linux內核映像文件(vmlinuz)、初始化ramdisk映像文件(initrd)以及其他與系統啟動相關的文件。
- /dev:
-
- 虛擬設備文件目錄,包含了所有硬件設備的接口,通過訪問/dev下的文件來與硬件交互。
- /media 和 /mnt:
-
- 這兩個目錄通常用于臨時掛載外部存儲設備,如U盤、移動硬盤、光驅等。
- /opt:
-
- 可選軟件包的安裝位置,一些第三方商業軟件或者大型開源項目可能選擇將安裝包安裝在這里。
- /usr/local:
-
- 用戶自行編譯安裝的軟件默認的安裝目錄,與/opt類似,但更傾向于存放本地編譯生成的程序。
- /var:
-
- 存放系統運行時需要改變的數據,如日志文件(/var/log)、郵件(/var/mail)、打印隊列(/var/spool)等。
- /proc:
-
- 虛擬文件系統,提供了一個查看系統內核及進程信息的接口,不實際占用磁盤空間。
- /srv:
-
- 服務數據目錄,用來存放特定服務的數據文件,比如網站的網頁內容、FTP服務器上傳的文件等。
- /sys:
-
- 系統文件系統,提供了對內核參數進行實時修改和查詢的能力。
- /tmp:
-
- 存放臨時文件,系統可能會定期清理這個目錄的內容。
- /selinux:
-
- 安全增強型Linux(SELinux)相關的目錄,用于實現強制訪問控制策略。
- /lost+found:
-
- 在文件系統發生異常(如突然斷電導致的非正常關機)后,系統在下次啟動時檢查并恢復文件碎片所創建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