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環
一、認識循環-while
1、循環條件不能超出列表長度
當i +=1,while i < len(lst1) 時,i =3后, 打印print(lst[3])=小宋老師,?繼續+1, i =4, 4不小于 len(lst1),打破循環。
2、循環條件超出列表長度報錯
當i +=1,while i <= len(lst1) 時,i =3后, 打印print(lst[3])=小宋老師,繼續+1, i =4, 4等于 len(lst1),繼續循環,if lst1[4] 超出列表索引范圍,程序報錯。
3、總結:
# 設定一個初始值i = 0, i每次循環都會+1# 設定一個循環條件,這個條件不能夠超過列表的最大長度,所以,while i < len(lst1):一定不能有等號。不能寫成while i <= len(lst1):# 此時這個i就可以當做lst1列表的下標進行取值
?二、FOR循環
1、for循環的次數
for循環的次數是由可遍歷的數據的長度來決定的。不需要像while一樣必須判斷對錯再循環執行。
for循環 -- 就是遍歷(數據)
1.遍歷 -- 復雜的數據中,將里面的值,一個個的讀取出來
2.循環語法規則:
for 自定義的變量名 in 可遍歷的數據(需要讀取的數據): # 自定義的變量名:自定義,每一次循環的時候,都會把讀取到的數據賦值給變量循環體內的代碼塊(判斷條件、打印的操作、其他的操作)print(自定義的變量名)循環:
1.循環的次數是由可遍歷的數據的長度來決定的,不需要給變量做運算
在for循環里面,大家默認用i來當作變量,
for循環的次數是由可遍歷的數據的長度來決定的
2、斷點調試
"""
斷點調試 -- 但凡是編碼的同學,都需要掌握
用來獲取當前程序中,變量的值是什么,對于值是固定的是不用斷點的在代碼的行數和代碼塊之間的空白,左鍵點擊,打斷點
概念:程序在運行中,手動去設置節點,中止程序執行,可以手動繼續執行
一般用來排查變量的數據是否正確,為了了解程序的執行流程(邏輯)
通過debug模式運行代碼 -- 點擊debug蟲子圖標
已經中止程序執行,那么手動去執行下一步
斷點只在debug(甲蟲)模式中生效,在普通運行模式中,不生效
"""
斷點1--變量i 的此時值
斷點2--變量i 的此時值
3、不同數據類型的循環
1)整數型是不可以被循環的
2)字符串型可以被循環
3)字典可以被循環
4、迭代器
1)迭代器的本質
迭代器的真實數據展示形式,有點像列表,不過是左閉右開。
直接用迭代器循環遍歷是可以的
2)用列表來表現迭代器的數據
迭代器本身也有數據展示形式,列表只是換一種形式展示而已
3)迭代器的數據,左閉右開。左邊不寫默認為0
4)迭代器的數據,左閉右開。左邊等于,右邊小于。
5)迭代器的數據,不存在 3=a<3這樣的數據,所以是空
5、for循環中i變量的用法
1)i 作為列表的元素使用
2)i 當做列表lst2下標來使用
替換i的作用,把這個i當做lst2下標來使用。i的值也就是 0,1,2,3
三、For的雙重循環
1、循環的嵌套
嵌套就是 外層乘以內層
2、99乘法表
1)全部輸出--縱向
print()? -- 自帶換行
2)全部輸出--橫向
end 使不換行
3)全部輸出--每輪
print()? ?來控制換行
4)99乘法表
缺失很多 i = j的乘法公式:1*1? 5*5? 9*9等
5)最終的99乘法表
6)99乘法表優化
少引入變量k
小技巧:
"""
查看源碼/源頭 -- 變量、方法/函數、類
快捷鍵:ctrl + 左鍵,點擊你要了解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