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持續輸入,反復練習)
為什么要學習及如何學習
1、自毀趨勢(熵增),故需要能量輸入(負熵流) //引申:水往低處流是趨勢,學習是逆趨勢。
2、持續輸入能量(物質和信息),輸入信息就是學知識,不再學習就會走下坡路(走向自毀的自然趨勢)
3、知識有兩種:
- 實踐型:書中沒有或者有但不容易找到,例如怎么待人接物,怎么搬磚 --事關重大,優先掌握。// 商人就是每天的實踐經歷就相當于看書;普通人:進入新環境半年后就穩定了,爬坡也只爬了一段。
- 書本知識:大規模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涌現效應。
4、碎片化閱讀與已有知識沒有觸點,故無法吸收。
當你畢業后,如何繼續學習
1、讀書是否有用?
- 讀書有用 --即使有搜索引擎也得知道搜什么
2、怎么讓自己可以讀書?
- 強制自己看兩頁書,目標小點;堅持學習后獎勵自己。--習慣后就非常容易,神經會修高速公路
3、學習方法?
- 不管讀書還是看紀錄片,先構建知識框架,然后再看專題方面的書。
4、寫作技巧?
- 看完什么東西后立馬寫個新的,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即可 --后面會越寫越利索,并且訓練思維
5、看書忘?
- 多從幾個角度看書,使得信息冗余;記憶關鍵知識點
厲害的人的工作和學習心得
1、獎勵
2、練習--先易后難,每個階段都扎實練習;新手村設計也是讓游戲玩家一點點進階
3、工具--學會掌握更復雜的工具
4、時間--前期都沒有方向,隨著時間投入增多,自然到一個點就豁然開朗了
5、運動--運動能治療多動癥,補充精力,增大精力電池容量。//可以試試下蹲
關于積累、精進、進階
質量問題都是因為數量不夠。
五年后再回過頭看,會發現五年后的自己是現在你的每個行為塑造的。
關于記憶、鏈接的一些思考
1、多記筆記。
2、注意力可以通過鍛煉來加強
3、大腦神經是關系型數據庫,記不住是因為沒有鏈接到思想大樹
4、自然是不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所以必須“反自然”,雖然不爽才不會自我毀滅。
5、大腦運作依賴“涌現”和“鏈接”,所以注意量,學習量。人也是靠“鏈接”,比如認識人多了就可以各種玩法,還有大基建、移動互聯網都是為了增加鏈接。
6、提高大腦運作效率兩個層面:
- 常用鏈接高速公路化 // 比如一邊筷子吃飯一邊侃大山,需要反復練習。
- 激活更多鏈接 // 學習新知識。大腦不想學,費能量
第二章 財富的本質(自己多努力)
如何向上跨越階層
1、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努力過,也沒主動過,都是被動接受生活的擺布。所以稍微努力就可以超過70%的人。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動。
2、社會競爭不需要比所有人都強--絕大多數人又懶又低俗,幾年都不進步,稍微努力點就可以超過60%人;然后踏踏實實,干什么事都努力認真些,多給別人笑臉,少覺得別人欠自己,然后就可超過80%人;再在這個基礎上做更好些,進入10%甚至1%并不難。
3、怎么做?
1)承認平庸,肯下笨功夫
2)堅持下去,不要死到起跑線上 // 慢啟動,剛開始收效甚微
3)談啥天賦 //現在還是慢啟動階段到不了拼天賦
4、發財的兩個必要條件:
1)可以全年無休
2)堅定態度 // 對未來有信心
5、利用好自己的業務時間,做有長線收益的事情。//作者是寫文章給公眾號引流
6、最普適的方法論:
1)重復就是力量
2)數量堆死質量
理解“資源邊界”,忘記“邊界”
1、擴展資源邊界
2、行動起來,大家往往高估一天內能學的東西,低估三年內能學的東西。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到底說了什么
這本書沒啥好看,主要分析印度窮人
窮人翻身有多難
1、貴族的祖先也是泥腿子
2、孩子命運的起點就是父母。
3、窮人為什么難翻身?
? ? ? 1)天花板就是父母 --照樣學樣,自己沒有拼勁兒,孩子怎么會有呢?
? ? ? ? ? ?生理基因和社會基因。義務教育幫忙打破了一些社會基因,突破了父母的天花板。
? ? ? 2)同質化分層 --各種圈子
? ? ? 3)消費的枷鎖--窮人有錢就亂花
? ? ? 4)習得性無助--長期不做選擇(做一些不一樣的),就會得過且過,變得消極湊合過日子。// 做了做不好可能是能力或運氣,沒做就覺得做不好則是心理問題。
? ? ? 5)從小的決定開始吧--現在開始進行一些低成本試錯,多嘗試,做起來則翻身了!
“貧窮陷阱”到底是什么
1、窮人不擅長賺錢,更擅長浪費錢。說的是印度?
2、為什么會淪為窮人?
1)皮質醇:有助于遇到危險逃跑;副作用是讓人煩躁 // 知道狀態不對就要改變,而不是越陷越深
2)奢侈品:把本用來投資的錢用于買名牌。
3、總結:貧窮陷阱就是不切實際的奢侈消費。// 買房會更加貧窮嗎?
鏈接即財富
1、一定保持樂觀--堅持看多,才有動力去折騰
2、世界資源是無窮的--不總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多多探索
3、鏈接本身是財富--多接觸真實的世界和市場,會發現很多賺錢機會與主流媒體宣傳的不一致。
4、內卷化--人多,則節省人力的技術變遷無法實現,文明就鎖死。
5、有些事投入不大但能帶來收益,應該多做--比如閱讀和寫文章 // 多注意收益尾巴,給自己打工,積少成多的交付件就會帶來很大收益。
第三章 認知突圍
掉進坑里如何爬出來
1、清朝不研究機器,人口一直過剩,加速農業領域人口過剩--走向惡性循環
同理,留守兒童早早打工,只有體力出賣,閑暇只有游戲和抖音,想學點新東西也不會得到周圍人的支持--低層次循環
再比如,一個白領,每天都很忙,過了些年發現能力沒上去。
2、如何跳出內卷化陷阱?
1)輸入外部資源--比如教育的引進
2)多試錯會帶來運氣。--作者就是文章先寫,然后被貴人推薦;多嘗試不同的事,加大不確定性,就會帶來運氣。
是什么讓我們變得更強
1、毒物興奮效應--適當的毒激發抗體,有益健康
2、創新--有問題有麻煩就會有創新
3、總結:適當的毒素讓生命體更加健康,適當的麻煩會讓人和組織更有創造力。
承認平庸可能才是進步的第一步
1、父母高身高和高成就,孩子則大概率走向均值回歸,小概率繼續維持,對嗎?
//歐美豪門繼承性是因為家長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比如多生孩子多種樹方式。
總結: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損不足是指損貧窮不足人來供給富人嗎?
2、承認自己普通
- 很多人都自認為了不起,但有時又覺得別人無視自己。
- 大部分人是狂妄的,認為自己非同凡響,要做就做有難度的事,對基礎的不屑一顧。基礎不掌握,高級的也無法掌握。--循序漸進
3、家長承認孩子普通
- 父母太強的話,不要不敢于承認孩子普通,只是均值回歸罷了
4、認識到普通就要放縱嗎
- 認清自己后,制定合適的戰略。// 很多人現在在舒適區,直奔挑戰區,而沒有先到訓練區
- 厲害人有兩種:天賦異稟或大量練習
- 認識自己后,采取合適自己的方法論 //普通人的方法就是大量練習
5、客觀地認識自己,就能更好的出發
- 三次妥協:一是意識到父母普通,二是意識到自己普通,三是意識到孩子普通
- 大多數事不依賴天賦,只依賴堅持長期練習
- 承認普通才能選對正確的路
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確定性
1、年齡大后各種生活瑣事較多,無法專心鉆研技術
2、年齡越大越關注錢,不大關注技術,但太關注錢反而賺不到,要關注能帶來錢的東西:
- 長期打磨獲得的技能 --碼農
- 人與人的鏈接 --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大V
- 敏銳的商機慧眼
3、三十五歲后為什么難以被很多單位歡迎?
- 技術能力停滯,畢業五年后技術進步就停了 --大多數人的現狀
- 激情消退
- 工資高,性價比低
- 輕松找到更年輕的
- 絕大部分人沒法不可替代
- 小公司學不到核心競爭力,大公司不是不可或缺
4、有什么解決方案?
- 很多人開始心態就不對,準備給企業奮斗一生,然后讓企業養活自己,這種心態很容易一廂情愿,要時刻記住,企業雇傭你是為了和你交換價值。(共鳴點)
- 要么低工資接著找到一個公司茍著,要么自己轉型創業
- 三十五歲前追求的技術具有普適性、遷移性特點
- 保持危機感,看懂行業的趨勢
5、其他需要注意的:
- 鍛煉身體 --精神不好可能不是腦子問題,單純是身體虛弱,大腦養于身體這個培養皿中
- 主動提前給生活增加不確定性 --比如嘗試up主、業余電影解說,需要加點自己的特點,賣弄思維
- 奮斗加運氣--生活中加入不確定性,運氣才會出現
第四章 積極才是硬道理
如何堅持下去并且成事
1、作者的經驗是目標定的非常低,以至于不需要特別費勁兒就能完成,具體干成啥看自己干的過程中會不會闖一下。--培養長期習慣應該聚焦于每天都能去干,而不是干多少,不要斷開就行。(啟發點)
2、舒適區擅長的事才能搞的風生水起又不用太大精力 --開拓新的舒適區
3、利用復利法則--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涌現效應
娛樂到底是怎么致死的
1、奶頭樂是消耗人的精力,避免鬧事。
2、長時間大跨度的積累 沒法快速掌握--讀書和寫作
3、大部分事情不需要天賦,投入時間多,就能做的好,做的越好就越樂意投入時間。
4、小部分人好奇心和求知欲,大部分人都是有墮落的天賦。--腦袋不喜歡累,厲害的人都主動求虐
5、游戲、抖音爆款視頻設計思路:隔一會兒來一波刺激,讓人爽
- 過度游戲腐蝕人的獎勵系統
- 原本鬧心的東西,比如學習、考試、上班,現在讓人更痛苦了
6、長期迷戀游戲的危害
- 類似毒品,快快樂樂成為廢人,一干枯燥事就疲勞、暴躁
- 現在游戲趨勢是有錢人出錢,沒錢人貢獻注意力,玩家的時間就是新貨幣。
為什么“喪尸文化”越來越嚴重
1、喪尸文化是指只接受基礎的刺激,沒有高級目標,只有基本需求,深陷電子鴉片。
2、不求上進是跨文明的文化核心,力爭上游終身奮斗的,永遠是少數人,屬于非主流。(啟發點)
3、為什么大多數人停止了努力?
- 仿佛知道游戲結局,一眼望到頭,失去了興趣。--認命的感覺
4、喪尸文化和焦慮型人群的比例
無感是指隨時向兩邊滑落的潛在用戶,焦慮是指比較上進且充滿責任人。
喪尸文化的特質的人的兩種
- 樂在其中
- 充滿負罪感,沒法開開心心、踏踏實實做喪尸。想改變又無法解決
5、身上有喪尸特質,大多數人都是懶。// 經濟形式不好只會影響虛弱不堪的人,消滅弱者,起來強者 //懶惰則永遠沒機會
- 如若越來越喪,想改變就要趕快動起來,冒點能承受的險趕緊動手
- 成事的人都是一不小心接觸到某些項目開始做,沒想到成了。反倒計劃好并投入巨資開始做的事,往往前期投入太大,沒等盈利就把血流干了。
- 總之不要怕,想去做什么就去干,動起來,是跟僵尸斗爭的最好辦法,焦慮點也沒什么。
第五章 年輕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選擇
不要偷懶,也不要耍機靈
1、程序員如何入門?
- 書上的每個例子都敲一遍,然后運行一編,不要偷懶和耍機靈 --一萬行
- 繼續敲代碼。基本的東西做熟練,看到題就會 --五萬行
- 繼續敲代碼。找點復雜點的算法題 --五十萬行
程序員也是有硬指標的,達不到,就沒法建立神經元間的硬鏈接。找不到編碼的感覺。
不要把你的想當然作為選擇的依據
1、你以為領導是來自管理學專業,實際是從基層選擇的
2.你以為金融行業需要數學好,實際高手依賴的是關系網、筆桿子、嘴皮子,而且高手也不是學金融的。
3、當好碼農不是天賦,也不是數學(3萬以下初中數學即可),重要的是獲得“語感”
技術才是硬通貨
1、碼農飽和后會拉低整體的工資,但優秀的碼農依然可以繼續在好的公司升職加薪
2、通信工程師之類的碼農不是輕松的事,因為網絡復雜極了,出現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混沌性和隨機性。
3、選擇技術相關的專業:
- 技術性強的專業,選擇余地大得多--自動化專業可以去做計算機專業的事,不行去鏈家賣房
- 學技術可以治療自大狂的病--知道技術的難度
- 容易找工作--騎驢找馬,層層漸進
第六章 看懂趨勢,掌控未來
最可怕的事,是你對“經濟周期”一無所知
凡事最好在周期啟動時候做,為什么會有經濟周期呢?
- 農業時代的商品生產是小作坊式的,融資模式也是自己攢錢自己投資
- 工業時代的商品生產是大規模、專業化生產,融資需求巨大,銀行、資本市場加入--信貸
- 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從市場籌集資金;個人也可以向未來的自己借錢,以時間換空間,比如賣房貸款
- 現在產業模式就是:先借錢,再建設,賺錢后還借款。欠錢太多還不上就會發生金融危機
- 經濟的上行起點一般因為技術的進步或者出現其他巨大的需求缺口,比如美國20世紀的互聯網繁榮、日本的家電狂潮、中國的移動互聯網 (啟發點)
- 企業瘋狂借貸擴大生產,給員工加薪,員工買房買車刺激供給,企業借更多的錢,整個社會負債率上升,泡沫就產生了
- 利率下降,大家就會去瘋狂買東西,房價也會上漲;拉高利息,就還不上貸款,斷供,銀行拍賣房子,進一步暴跌 (現在的降低利息難道是為了刺激買房?但也不能一直降)
- 為什么銀行要拉高利息引起危機?因為感覺借出去的錢太多想回收回來--加息就會把市場上的美元收回來
總結:有了技術突破或者新需求時,大家很樂觀,借錢生產和消費,欠錢太多,玩法激進,或者叫杠桿率太高,等到銀行意識到風險不再隨意放款,加息,企業或個人還不上后就只能破產倒閉,遣散工人。--經濟危機到來~
問題:銀行通過什么增發貨幣?
富人是怎么賺錢的
1、普通人想開一家超市或飯店,或者創業,幾乎不可能從銀行貸到錢;大佬則可以利用低利率從銀行貸款、從市場籌集資金
2、08年金融危機普通人根本沒有超額、低成本的資金去抄底,也就巴菲特這樣的股神可以
3、賺大錢套路:
- 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房產
- 前沿技術公司股票
- 根據如上運作輕松賺大錢,但普通人沒有資本,即使回到08年好多人還是不會買(啟發點)
4、大佬開掛的人生就是關系、廉價資金、內部信息 --通過高杠桿獲取廉價資源,適合時候賣出去//大佬也會全球投資避險,不大可能全賠了
5、有限責任公司:比如拿出10萬搞公司,將來破產了,最多付十萬
零利率到底是不是人們翻身的機會
1、古代中國地主給窮人的利率高,災年越高,還不上地就沒了,地產都會集中到地主,而且官紳不用交稅,國家越來越窮。
2、現代金融業
- 戰爭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比如槍炮、互聯網;后面軍轉民
- 科技推動社會進步,所以預期會持續穩定的變好,“投資”開始有意義,所以不會零收益了
- 殖民地瓜分殆盡,接下來就是通過技術進步促進進一步發展
- 利率和經濟增長率正相關(啟發點)
3、中央銀行
- 中央銀行可以控制利率來主動調節經濟,而不是讓利率隨著經濟發展變化
- 經濟蕭條之后得實行低利率,這樣才能刺激借錢投資
- 美國經常出現壞消息后股市不跌反漲,因為美國人覺得"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美聯儲可以繼續寬松" (啟發點)
4、負利率
- 指銀行沒有什么可投資項目,不想人們再存錢了,也不想白付利息了
- 現代社會,政府會鼓勵大家消費--大家都不買,危機就會蔓延到大多數領域
5、負利率對社會的影響
- 日本已經嚴重消費躺平,即使負利率人也寧可保險箱存起來--老齡化嚴重,為將來事打算
- 負利率代表經濟已經出問題,社會平靜如水
- 如何破局?以前都是殖民地或技術突破-- 現在只能靠新的技術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