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由器技術NAT:
- 網絡地址翻譯,解決IP短缺,路由器內部和外部地址進行轉換。
- 靜態地址轉換:靜態NAT(一對一)
? ? ? ? 靜態NAT,內外一對一轉換,用于web服務器,ftp服務器等固定IP的主機服務器。
- 動態地址轉換:動態NAT(多對少)
? ? ? ? 動態NAT,內外多對少轉換,用于內部局域網較多用戶訪問外部網絡。外部需要地址池
- 網絡地址端口轉換:NAPT(多對一)
? ? ? ? 網絡地址端口轉換,NAPT(PAT多對一)內外多對一轉換,使用外部一個IP,多個端口號對應內部IP。也稱為IP偽裝,可以隱藏內部主機。
2.路由器技術VLSM:
可變長子網掩碼。在有類的IP地址的基礎上,從它們的主機號部分借出相應的位數來做網絡號,也就是增加網絡號的位數,子網劃分。
各類網絡可以用來再劃分子網的位數為:A類有24位可以借,B類有16位可以借,C類有8位可以借。前面的“三步劃分子網”。
VLSM是把標準網絡分割成更小的子網的技術,而CIDR是把幾個標準網絡合并成一個大網絡的技術。?
3.路由器技術CIDR:
無類域間路由,解決路由縮放問題,采用/比特位,無類不區分A、B、C類,稱為CIDR地址塊,路由匯聚。
4.路由器技術Qos:
網絡服務質量。將網絡數據流分成不同的等級,提供不同的服務。有集成服務(IntServ)和區分服務(DiffServ)兩種標準。
- 集成服務分為三種:保證質量的服務、控制負載的服務、盡力而為的服務(目前因特網提供的服務)
- ?集成服務:資源預約協議RSVP。每個業務流申請資源預留,包括緩沖區及帶寬的大小,每一跳。
- 區分服務:不再使用資源預約,而是區分不同的業務流。分為三種:盡力服務BE、優質服務AF、加速服務EF。
- 區分服務代碼點DSCP,利用IP包頭的服務類型字段ToS。
- 逐跳行為PHB:逐級跳的轉發方式,每個PHB對應一種轉發方式。
5.路由器技術MPLS:
多協議標簽交換,屬于2.5層,一般認為是第三層交換,硬件交換、速度快,叫一次路由,多次交換。用標簽交換代替復雜的路由運算
MPLS基本原理。標記邊緣路由器LER ,標記交換路由器LSR。
6.路由器技術:
MPLS轉發等價類(FEC),把等價的通信流匯聚轉發。標記具有局部性。提供QoS、粒度控制、負載均衡等。
7.路由器技術:
IP組播,有一個源向一組主機發送信息,D類地址。(一個IP地址代表一個主機,稱為單播地址。)
8.路由器技術:
IP組播用途,用于視頻點播、網絡電視、視頻會議等點到多點的業務。IP組播地址分為三類:
- 保留組播:224.0.0.0~224.0.0.255用于路由協議,如224.0.0.1代表所有主機,224.0.0.2代表所有路由器。
- 用戶組播:224.0.1.0~238.255.255.255,全球范圍分配,類似公網IP。
- 本地組播:239.0.0.0~239.255.255.255本地子網分配,類似私網IP。
9.常用IP組播地址:
224.0.0.1 | 所有主機的地址 |
224.0.0.2 | 所有組播路由器的地址 |
224.0.0.5 | 所有ospf路由器 |
224.0.0.6 | ospf DR/BDR |
224.0.0.9 | rip-2路由器 |
224.0.0.10 | Eigrp路由器 |
224.0.0.12 | dhcp服務器/中繼代理 |
224.0.0.13 | 所有pim路由器 |
10.路由器技術:
IP組播地址與MAC地址:組播MAC地址:01-00-5e-xx-xx-xx。?
11.IP組播協議:
IGMP因特網組管理協議,管理主機加入或離開組播組。IGMP封裝在IP中,協議號2。IGMPv3報文:分為三種:
- 成員資格詢問報文:組播路由器發出,詢問是否有主機加入組播。
- 成員資格報告報文:主機加入組播組。
- 組記錄報文:記錄組播的狀態和信息
12.IP組播路由協議:
用來建立組播樹,是實現組播傳輸的關鍵技術。源分發樹和共享分發樹。13.IP組播路由協議:PIM-DM:
????????
密集模式PIM。用于組播成員集中,且較多,如局域網。
采用“泛洪擴散-修剪丟棄”維護組播分發樹。使用“推”的機制,先給你,可以不要。
關鍵技術是利用反向通路,使用自己找回來的路徑。
使用源分發樹:以組播源為根節點構造到所有組播組成員的生成樹,通常也稱為最短路徑樹(SPT)。
PIM-SM:
????????
稀疏模式PIM,用于組播成員較少,且稀疏分布,如廣域網。
采用選擇性的建立和維護分布樹。只有發送請求的才會收到數據。使用“拉”的機制,你要了,才會給你。
使用共享分發樹:確定一個匯聚點。先發給匯聚點,再由匯聚點發給其他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