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根據《柳州市改進電梯維護保養模式試點工作方案》,近日,廣西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柳州市首批按需維保試點電梯名單,冠亞藍灣國際小區和南慶安置小區共46臺電梯成為首批試點電梯,標志著柳州市全面啟動了按需維保改革試點工作,是電梯安全監管部門回應民生關切,提升電梯維保質量的重要舉措。

目前,柳州市在用電梯近1.6萬臺。依照現行的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電梯實行固定周期(半月、季度、半年、年度)、固定項目的維護保養,規定得過細、過于剛性,主要弊端有:一是為了搶奪業務和實現利潤,低價維保、以修代保,最終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電梯維保質量得不到保障,業主支付了維保費用但未能享受相應的優質維保服務;二是維保模式相對固化,低層站、機關辦公場所等使用頻次低的電梯過度維保,而醫院、商場等使用頻次高卻得不到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合理保養,不能體現電梯個性化維保需求,也造成資源浪費;三是不管設備質量高低、技術優劣,均采用15天1次的維保方式,制約了電梯制造企業和維保單位改進設計和制造以及運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內生動力。在歐洲,電梯現場維保一年2至4次。美國、日本的電梯,一年也是按季度現場維保。相比之下,我國要求所有電梯一年至少24次現場維保的頻次具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推動柳州市電梯維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項目向按需維保轉變的維保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已刻不容緩。電梯維保單位和使用單位共同制定“個性化”的維保方案,針對配備物聯網的遠程監測系統、實施“全包維保”等不同狀況的電梯靈活設置最長不超過3個月的維保間隔時間。在實施試點時,實時跟蹤試點電梯的運行狀況和故障情況,電梯的使用單位每15天向維保單位報告電梯運行狀況。通過實施按需維保,對乘客而言,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電梯安全全天候守護;對維保企業而言,提升了電梯維保信息化水平和維保工作的針對性;對監管部門而言,通過強化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實現社會共治。
目前,柳州市是全區電梯按需維保的唯一試點城市,試點周期為3年。本批試點電梯分別由廣州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和通力電梯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負責維保。下一步,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將推動大數據技術在電梯監管工作中的應用,對群眾投訴舉報、維保信息公示情況、電梯應急處置平臺處置信息、監督檢查信息、檢驗檢測信息、物聯網接入的故障等數據進行歸集,開展大數據統計分析,監督維保單位履行維保質量目標承諾。通過全面深化試點改革,堅持試點先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斷提高柳州市電梯質量安全水平,降低電梯故障率,預防和減少電梯事故,不斷增強市民乘梯安全感和滿意度。
柳州市2020年11月(第一批)電梯按需維保試點名單如下:


(通訊員 韋勇福 張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