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信技術及其應用的快速發展,人們發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正在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正在改變和顛覆著傳統市場格局。于是人們看到,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物聯網、大數據等等,一波接一波的商業浪潮不斷涌現。
然而支撐這一切的通信網絡運營商卻有不同的感受,新商業浪潮成就了一大批新興企業,對運營商本身來說,收益總是與付出不成正比。華為運營商BG全球銷售與客戶群業務總裁唐曉明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信行業仍然是一個朝陽行業,千億級的聯接以及萬物互聯必將成為現實,而且會催生很多萬億級的市場。
“在這樣一個市場中,運營商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如管道、聯接、用戶、數據以及服務能力,都決定了運營商在數據洪流當中必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唐曉明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相信運營商現在所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
攜手打造極致業務體驗
如今是一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數字經濟的發展之快,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運營商的收入也因此從過去的二八比例(80%的收入來源于20%的業務)變成了六八比例(80%的收入來自于60%的業務)。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表明用戶開始愿意為各種好的應用、內容付費,數字產業開始進入良性發展。
對于數字產業而言,得用戶者得天下,面向最終用戶構筑極致的業務體驗,才是新時期下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華為將極致的用戶體驗總結為ROADS,即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服務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唐曉明認為,未來將是用戶體驗驅動業務創新,反過來促進網絡升級。
唐曉明認為,運營商在面向ROADS體現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敏捷”。“敏捷能夠帶來什么?敏捷意味著運營商的業務和應用推向市場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唐曉明指出。過去,電信運營商平均要花費18個月推出一項新業務,實現敏捷特性之后,時間將縮短至幾個月、幾周,甚至幾天或者幾分鐘。
同時,整個產業鏈呈現多元化,價值分配發生重構,運營商業務收入呈現碎片化、多樣化;運營商面向未來,挖掘潛力做大蛋糕,就需要在這些碎片化的業務中獲得商業價值,就要變得敏捷來提升收入。
從通信網絡層面看,網絡將會持續“軟”化,垂直架構的網絡和運營平臺將會水平解耦,
“這些業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但是實現路徑并不清晰,道路曲折。”唐曉明說,“這就需要身處其中的企業廣泛開展合作,相互信任、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在這個過程中,唐曉明認為運營商將發揮更大的價值、獲取更大的發展。“基于對客戶的理解和服務優勢,以及從2008年就開始構鑄的面向未來的ICT能力,華為有能力、有意愿助力運營商一起做大蛋糕,推動敏捷運營,滿足用戶越來越多樣性的業務需求。”唐曉明說,“華為不僅是運營商的Vendor,更要在探索的路上成為運營商的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