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家譜族譜數據庫可以登錄、查詢了
中青在線武漢6月6日電(黨波濤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數據量全球第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萬歷年間。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由該院建設的中國家譜族譜數據庫正式上線,向公眾免費開放。
中國家譜族譜數據庫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達8.44TB,共17723冊,120893卷,居全球第一。
中國家譜族譜數據庫有如下特點:
一是家譜類型多樣,包括家譜、族譜、房譜、通譜、聯譜等多種形式;
二是時間跨度較長,最早的家譜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歷年間,明刊本、明抄本亦有358冊、1413卷,清代、民國期間刊本更是豐富;
三是涵蓋姓氏齊全,共有547個,其中陳姓達到7113卷,李姓、汪姓在4000卷以上,葉姓、潘姓、黃姓、張姓、王姓均在2700卷以上;
四是涉及地區廣闊,已覆蓋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33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省的數量最多,均達到了1000冊以上,其中湖南省的家譜數量達到了2289冊,29076卷;港澳臺地區的家譜數量達到3742冊、4464卷。
為方便公眾使用,中國家譜族譜數據庫提供了在線搜索、在線瀏覽等相關服務。訪問者可通過標簽化處理,直接在搜索框輸入相關信息,一鍵獲取相關家譜資料,實現對資料的精確查詢;也可通過設定具體地區、年份、姓氏等不同篩選條件的限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系列家譜,并且得出相應的數量統計。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表示,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家譜和族譜作為記述一個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播遷以及發展的歷史,不僅涵蓋姓氏源流、族規家訓、禮俗儀式等內容,還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蘊涵著大量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歷史文獻,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