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獲獎論文巧用多媒體,優化思品課堂教學
摘要: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有利于促進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使學生有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點撥,則學生的情感就一定會得到升華,抽象的理論知識也就自然而然地根植于腦中。在思品課堂教學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媒體,有利于激情、明理、導行,可以達到優化思品課堂的教學目的。
關鍵字:興趣? ? 靜動? ? 抽象? ? 具體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和逐漸深入,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典型代表的現代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多媒體融入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能逼真營造和創設不同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輕松地縮短與現實生活的差距,感受生活經驗的存在,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統一,實行激情、明理、明理、導行,所以它的運用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優化,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制作課件,而忽略教學過程,教學時也完全依賴課件,缺乏引導,這讓很多課堂失去了本質。如何巧用多媒體課件優化課堂教學,讓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輔助手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里談談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思品課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課堂就越活躍,學生學習就越積極主動,他們對接收知識的容量就大,理解和消化就快。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聲、色、動的特點,通過清晰的圖象,動聽的音樂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論課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說教課,顯得枯燥空洞,學生興趣不大,積極性難以調動。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利用它設計出仿真直觀情境,能把思想品德課課本中抽象的理論和原理用直觀的視、音頻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實際情境,通過聲、形、色、畫刺激學生的感官,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熱情。如在學習《理智面對壓力》一課時,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幾組畫面:第一組畫面是2006年12月7日在第15屆多哈亞運會上,中國國家乒乓球隊18歲小將郭躍頂住壓力,苦戰7局,奪取女單冠軍。比賽結束后,郭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塊金牌得來不易,壓力很大,但贏就贏在心態調整得好,沒有讓壓力束縛住。”由此引出我們本節課的課題。緊接著我播放了歌曲《小二郎》,學生邊欣賞邊體會小二郎的心情,欣賞完歌曲后,我提問:“在學習生活中,你有過類似小二郎的這些心境嗎?你還遇到過其他的什么情況嗎?這些情況下,你有什么反應?學生們暢所欲言,然后,我又出示了第二組畫面,顯示了對生活中壓力所出現的種種生理、心理反應,包括緊張發抖、擔心恐懼、興奮、頭腦空白,難以思考、煩躁,坐立不安、反應遲鈍、失去信心等,并配有文字說明:學習生活中總會有壓力,感受到壓力是正常的,出現生理、心理反應也是正常的,由此引出了本課的問題——學習生活總會有壓力。這樣,在一個個畫面的推進中配以適當的音樂和解說,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好兒童要謙讓》一課,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更有興趣,注意力更集中,我把“想一想”導入欄目制成“兩只小羊過獨木橋”動畫片,“嘩嘩”的流水聲、“咩咩”的羊叫,“啾啾”的鳥鳴,有聲有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迅速地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愛上思想品德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