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項目經理,就一定要改變你的思維方式。這對于技術出身的朋友尤其重要。
清末人們自以為天朝,他國皆為蠻夷。結果如何呢?喪師辱國,自己淪為病夫。其根本莫非自己腦筋不對頭?后來又搞洋務運動,以為洋人只是工具好,其他都不如我們,師夷長技以制夷就可了。而事實卻告訴我們,感情我們又錯了。
做技術出身的項目經理,就仿佛清末的國人。技術第一的概念已經深入骨髓,說是做管理,其實還是把自己的技術看做天朝上國,管理當做蠻夷丑類,或者只是把管理當做一種工具來學習學習。這么做,果真能做好項目管理嗎?
從技術走向管理是很難的一個課題。要成功地實現這一轉變,單靠行為方式的轉變是做不好的,甚至將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因此,我們必須強調思維方式的轉變、觀念上的轉變。
首先,管理的對象并不僅僅是項目,更多的是人。這方面要認識清楚。不要為了項目成功而不顧人際關系,也不要天天對著機器較勁而忘了活生生的組員。很多PMP(項目管理專家認證)出身的項目經理最后混的還不如只會拍馬屁的人,原因就在于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學習了十年以上的英語,可是要是別人問起你來:你英語怎樣?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不行。原因出在哪里?因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和人交流溝通,而不是背語法記單詞參加考試。把精力放在考試上,英語永遠學不好,把精力放在聽懂對方和讓對方聽懂上,效果就會截然相反。對于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管理是通過他人來執行的,而不是自己來執行。這一點是根本。作為底層管理者,你不可能完全脫離執行,但是要記住,你作為執行者出現時,執行的任務應該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可以由別人來執行的,就爭取不要自己親自來執行。就比如說,士氣鼓舞、團隊建設、績效考核,這些工作顯然你是不能交給別人去執行的,而技術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別人也可以來做的,那么就交給別人來執行好了。
?
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你可以依次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①這件事兒該我做嗎?如果不該自己做,那么別猶豫,立即問自己下一個問題:②誰適合來做這件事兒?選定最合適的執行人,然后去說服他。這便是你的管理工作。
再次,管理是要做給別人看的。也就是目標是群體,而不是個體。講兩個故事。一個是商鞅。商鞅變法前,在城中放了一個大木頭,說:“誰能把木頭搬到北門,賞金。”結果卻是有人去搬木頭了,商鞅也如數兌現了賞金。一個是孫武。在練女兵時,為了嚴肅軍法殺了吳王的兩個妃子。商鞅賞金并不是錢多了閑的,孫武殺人也不是他內心變態,這里也沒有什么私人恩怨,完全是為了做給他人看的。
古人云: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現代人常說:樹立榜樣,獎勵先進,搞標兵模范什么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通過個體忽悠群體。因此,臺下小恩小惠小動作要少搞,那上不了臺面,想做管理,就要把眼界放大點兒,丟西瓜撿芝麻的事兒別做,要把整個群體裝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