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CPU發展史

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們對物質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CPU作為電腦的核心組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71年只有2300顆晶體管的Intel 4004微處理器到現在的以億為單位的Intel i7處理器,科技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止,隨著對原有技術的升華和新技術的提出CPU會向著更高的空間發展!

CPU,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他是計算機的核心所在正如同人的大腦一樣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既然CPU的重要性如此高,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CPU的發展歷史吧!由于在處理器方面Intel在各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我們就以Intel為代表來進行討論。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Intel以數字命名的CPU類型:

Intel 4004 微處理器


發布時間:英特爾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場推出4004微處理器。

其晶體管數目:約為2千3百顆。

特征:

· 頻率/前端總線 : 108KHZ/ 0.74MHz (4bit)

· 封裝/針腳數量 : 陶瓷DIP / 16針

· 核心技術/晶體管數量: 10微米 / 2250

· 尺寸為3mm×4mm

歷史意義:4004只能稱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處理器,而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第一款微處理器應該是美國軍方研制,用于F-14雄貓戰機中由6顆晶片組成的中央空氣數據計算機:CADC(CenterAir Data Computer),雖然它的構造比4004還要簡單,速度只有9.15KHz。

4004 是英特爾第一商用款微處理器,當年Intel 4004處理器每顆售價為200美元。為日后開發系統智能功能以及個人電腦奠定發展基礎。Intel還曾開發出4001(動態內存DRAM)、4002(只讀存儲器ROM)、4003(Register),三者再加上4004,就可架構出一臺微型計算機系統。

Intel 8008微處理器


發布時間:1972年Intel推出8008微處理器,其運算威力是4004的兩倍。

晶體管數量: Intel 8008晶體管數目約為3千5百顆。

特征:

· 8位運算+16位地址總線+16位數據總線

· 共推出兩種速度,0.5 Mhz以及0.8 Mhz

· 8008可以支援到16KB的內存。

歷史意義:Intel C8008為世界上第一款八位元處理器。Radio Electronics于1974年刊載一篇文章介紹一部采用8008的Mark-8裝置,被公認是第一部家用電腦。

Intel 8080處理器


發布時間:時隔2年,1974年,Intel推出8080處理器。

晶體管數量:Intel 8080晶體管數目約為6千顆。

特征:

· 頻率為2MHz

· 16位地址總線+八位數據總線+7個八位寄存器,

· 支持16位內存。

· 同時它也包含一些輸入輸出端口:這也是一個相當成功的設計,有效解決了外部設備在內存尋址能力不足的問題。

歷史意義:并作為Altair個人電腦的運算核心,Altair在《星艦奇航》電視影集中是企業號太空船的目的地。電腦迷當時可用395美元買到一組Altair的套件。它在數個月內賣出數萬套,成為史上第一款下訂后制造的機種。

Intel 8086和8088處理器


發布時間:1978,時隔4年Intel 在年推出了8086和8088處理器。

晶體管數量:Intel 8088晶體管數目約為29,000。

特征:16+位暫存器 + 8 位元外部 總線

歷史意義:在取得IBM新成立之個人電腦部門敲定的重要銷售合約后,讓Intel 8088處理器成為IBM新款暢銷產品 ,IBM個人電腦的大腦,Intel 8088處理器的成功將英特爾拱上財富雜志500大企業排行榜,財富雜志將英特爾評為 “70年代最成功的企業”之一。8088 的后代包括到現在還在使用的intel_80188、80288(不再制造或使用)、和 80388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Intel 80286處理器(官方名稱為IAPX 286)


發布時間:1982年,同樣時隔4年,Intel推出了80286(也被稱為286)處理器。

晶體管數量:Intel 80286處理器晶體管數目為13萬4千顆。

特征:

· 最大主頻為20MHz。

· 24位址總線+16位資料總線。

· 有兩種工作模式:真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在真實模式下,80286直接訪問內存的空間被限制在1M字節,更多內存需要通過EMS或XMS內存機制進行映射。而在保護模式下,80286可以直接訪問16M字節的內存,并具有異常處理機制,這為后來的微軟的多任務操作系統Windows準備了條件。

歷史意義:英特爾首款能執行所有舊款處理器專屬軟件的處理器,這種軟件相容性之后成為英特爾全系列微處理器的注冊商標,在6年的銷售期中,估計全球各地共安裝了1500萬部286個人電腦。

Intel 80386處理器


發布時間:1985年10月17日,此次發布縮短到了3年。

晶體管數量:Intel 80386晶體管數目約為27萬5千顆。

特征:

· 次在x86處理器中實現了32位系統,

· 可配合使用80387數字輔助處理器增強浮點運算能力,

· 首次采用高速緩存(外置)解決內存速度瓶頸問題。

· 由于這些設計,80386的運算速度達到了前代產品80286的數倍。

· 80386DX的內部和外部資料匯流排是32位,位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以定址到4GB內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虛擬存儲空間。

· 80386有三種工作模式:真實模式、保護模式、虛擬86模式。真實模式為DOS系統的常用模式,直接內存訪問空間被限制在1M位元組;保護模式下80386-DX可以直接訪問4G位元組的內存,并具有異常處理機制;虛擬86模式可以同時模擬多個8086處理器來加強多工處理能力。

· 初期推出的80386 DX處理器集成了大約27.5萬個電晶體,工作頻率為12.5MHz。此后80386處理器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直至最后的40MHz。

歷史意義:80386的廣泛應用,將PC機從16位時代帶入了32位時代。80386的強大運算能力也使PC機的應用領域得到巨大擴展,商業辦公、科學計算、工程設計、多媒體處理等應用得到迅速發展。這款32位元處理器首次支持多工任務設計,能同時執行多個程序。

Intel 80486處理器


發布時間:1989年4月,發布間隔為4年。

晶體管數量:Intel 80486晶體管數目為120萬顆。

特征:

?

歷史意義:從硬件的觀點來看,i486的結構有很大的突破。它有內置資料快取芯片,一個浮點運算處理器(只有DX型才擁有),和多重管線。在最佳的條件下,i486的核心可以提供一個時間周期內處理一個指令。這會提供大約二倍同時脈的80386的效能。然而,有些低等級的i486實際上會比最高速的386還要慢,這在i486 SX型會格外的明顯。Intel 80486處理器時代讓電腦從命令列轉型至點選式(point to click)的圖形化操作環境,據史密森美國歷史博物館的科技史學家David K. Allison回憶道:“當時我擁有第一部彩色螢幕電腦,開始能以大幅加快的速度進行桌面排版作業。”Intel 80486處理器率先內建數學協同處理器,由于能扮演中央處理器處理復雜數學運算,因此能加快整體運算的速度。

CPU發展到該階段,在工藝,頻率,和晶體管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CPU的提升個人計算機也在此時期快速發展。但是,更大意義的CPU應該屬于奔騰系列了。Intel從奔騰系列開始放棄了以數字為命名的方式取而代之采用了更加易記和有代表性的命名方式。

Intel Pentium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3年,和以前的發布周期差不多。

晶體管數量:Intel Pentium處理器晶體管數目為310萬顆。

歷史意義:Pentium是Intel首個放棄利用數字來命名的處理器產品,在微架構上取得突破,讓電腦更容易處理 “現實世界”的資料,例如語音、聲音、書寫、以及相片影像。源自漫畫與電視脫口秀的Pentium,在問市后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Intel Pentium Pro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5年11月1日,這次發布間隔為2年。

晶體管數量:Pentimu Pro的內部含有高達550萬個的晶體管。

歷史意義:初步占據了一部分CPU市場的INTEL并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在其他公司還在不斷追趕自己的奔騰之際,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棗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號,上市之后P6有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棗Pentimu Pro。內部時鐘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mu Pro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個封裝中除Pentimu Pro芯片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芯片,兩個芯片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總線互連,處理器與高速緩存的連接線路也被安置在該封裝中,這樣就使高速緩存能更容易地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Pentium Pro 200MHZ CPU的L2CACHE就是運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與處理器相同的頻率上。這樣的設計領Pentium Pro達到了最高的性能。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后的又一次飛躍。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頻率是150/166/180/200,一級緩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級緩存,至于頻率為200的CPU還分為三種版本,不同就在于他們的內置的緩存分別是256KB,512KB,1MB。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7年,發布周期縮短到一年。

晶體管數量:內含750萬個晶體管。

歷史意義:Pentium II處理器結合了Intel MMX技術,能以極高的效率處理影片、音效、以及繪圖資料,首次采用Single Edge Contact (S.E.C) 匣型封裝,內建了高速快取記憶體。這款晶片讓電腦使用者擷取、編輯、以及透過網際網絡和親友分享數位相片、編輯與新增文字、音樂或制作家庭電影的轉場效果、使用視訊電話以及透過標準電話線與網際網絡傳送影片。

Intel Celeron 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8 年,發布間隔同樣為一年,Intel之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推出CPU是有一定原因的。

歷史意義:當時,AMD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于 Intel 同時脈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臺的低價電腦。 在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共同發表了新一代架構 - Slot-1,并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3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當初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架構上維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采用 Slot-1,核心架構也和 Pentium II 一樣,具有 MMX 多媒體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tium II 上的兩顆 L2 快取記憶體則取消了。 Intel 拿掉 L2 快取,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和當時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別,除了 L2 快取,處理器的外部工作頻率 (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來區分主流與低價處理器的分水嶺:當時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的外頻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屬于低價的 Celeron 則是維持傳統的 66 MHz。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快取,這對整體效能上的影響,到底大不大 ? 看看今天的 P3c 大家心理應該就有個底了,舉例來說,核心時脈同樣為 500 MHz 的 P3 處理器,外頻相同的狀態下,On-Die 256K 全速 L2 快取記憶體的 P3 500E,效能上硬是比 P3 500 的半速 512K L2 快取要來的快,光是 L2 快取的速度,就有如此大的影響 (先撇開 ATC 以及 ASB 不談),更何況是‘沒有’L2 快取記憶體。 Cache-less 的 Celeron 低價處理器,剛剛推出時,目標放在低價電腦上,由于采用 Slot-1 架構,當時可以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只有 440 LX 以及 440BX,不過這類型的主機板都是以搭配 Pentium II 為主,價位上也難以壓低,加上 Cache-Less 的 Celeron 處理器,在 Winstone 測試中,成績低的可憐,所以,Intel 最早推出的 Celeron 266/300 MHz,在效能上一直為大家所唾棄。

Intel Celeron 300A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8年,由于前一代處理器市場響應不是很好,時隔一年Intel又推出了第二代賽揚處理器。

1998年8月24日這個日子讓像筆者這樣熱愛硬件的人們都會無法忘記,Intel推出了裝有二級高速緩存的賽揚A處理器,這就是日后被眾多DIYer捧上神壇的賽揚300A,一個讓經典不能再經典的型號。賽揚300A,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是Intel的第二代賽揚處理器。第一代的賽揚處理器僅僅擁有266MHz、300MHz兩種版本,第一代的Celeron處理器由于不擁有任何的二級緩存,雖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性能也無法讓人滿意。為了彌補性能上的不足,Intel終于首次推出帶有二級緩存的賽揚處理器——采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366。經典,從此誕生。 賽揚300A的經典,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超頻(多數賽揚300A可以輕松超頻至550MHZ),還在于賽揚300A的超頻性幾乎造就了一條專門為它而生的產業鏈,主板、轉接卡......有多少這樣的產品就為了賽揚300A而生。一時間,報紙雜志網絡媒體都在討論這款Celeron300A的超頻方式、技巧、配合主板、內存等等。DIY的超頻時代正式到臨。

Intel Pentium III 處理器


發布時間:1999年,發布間隔為1年。

晶體管數量:Intel Pentium III晶體管數目約為950萬顆。

歷史意義:Intel Pentium III 處理器加入70個新指令,加入網際網絡串流SIMD延伸集稱為MMX,能大幅提升先進影像、3D、串流音樂、影片、語音辨識等應用的性能,它能大幅提升網際網絡的使用經驗,讓使用者能瀏覽逼真的線上博物館與商店,以及下載高品質影片,Intel首次導入0.25微米技術。

Intel Pentium 4 處理器


發布時間:2000年,發布間隔1年。

晶體管數量:Pentium 4處理器內建了4200萬個晶體管。

歷史意義:及采用0.18微米的電路,首款微處理器Intel 4004的運作頻率為108KHz,Pentium 4初期推出版本的速度就高達1.5GHz,第二年8月,Pentium 4 處理理達到2 GHz的里程碑。

Intel Pentium M處理器


發布時間:2003年,發布時隔3年。

晶體管數量:數目高達7700萬的晶體管。

歷史意義:由以色列小組專門設計的新型移動(mobile)CPU,Pentium M是英特爾公司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筆記簿型個人電腦使用,亦被作為Centrino的一部分,于2003年3月推出。公布有以下主頻:標準1.6GHz,1.5GHz,1.4GHz,1.3GHz,低電壓1.1GHz,超低電壓900MHz。為了在低主頻得到高效能,Banias作出了優化,使每個時鐘所能執行的指令數目更多,并通過高級分支預測來降低錯誤預測率。另外最突出的改進就L2高速緩存增至1MB(P3-M和P4-M都只有512KB)。此外還有一系列與減少功耗有關的設計:增強型Speedstep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了,擁有多個供電電壓和計算頻率,從而使性能可以更好地滿足應用需求。 智能供電分布可將系統電量集中分布到處理器需要的地方,并關閉空閑的應用;移動電壓定位(MVPIV)技術可根據處理器活動動態降低電壓,從而支持更低的散熱設計功率和更小巧的外形設計;經優化功率的400MHz系統總線;Micro-opsfusion微操作指令融合技術,在存在多個可同時執行的指令的情況下,將這些指令合成為一個指令,以提高性能與電力使用效率。專用的堆棧管理器,使用記錄內部運行情況的專用硬件,處理器可無中斷執行程序。Banias所對應的芯片組為855系列,855芯片組由北橋芯片855和南橋芯片ICH4-M組成,北橋芯片分為不帶內置顯卡的855PM(代號Odem)和帶內置顯卡的855GM(代號Montara-GM),支持高達2GB的DDR266/200內存,AGP4X,USB2.0,兩組ATA-100、AC97音效及Modem。其中855GM為三維及顯示引擎優化InternalClockGating,它可以在需要時才進行三維顯示引擎供電,從而降低芯片組的功率。

Intel Pentium D 處理器


時間:2005年5月26日正式發布,時間上領先于AMD的雙核心Athlon 64 X2 (代號Toledo)。

特性:架構 90 納米技術

· 二級高速緩存 2x1MB

· 時鐘速度 3.20、3.0、2.80 GHz

· 前端總線 800 MHz

· 芯片組 英特爾 955X 高速芯片組

· 英特爾 945P 高速芯片組

· 英特爾 945G 高速芯片組

· 插槽 LGA775

· 主板 英特爾臺式機主板高端系列

· 英特爾 臺式機主板中端系列

歷史意義:首顆內含2個處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處理器登場,正式揭開x86處理器多核心時代。

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


發布時間:2006年。

晶體管數量:Core 2 Duo處理器內含2.91億個晶體管。

歷史意義:Core微架構桌面處理器,核心代號Conroe將命名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號比先前推出之最強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處理器,在性能方面提升了40%,省電效率也增加40%。

Intel Atom處理器


發布時間:2008年6月3日,英特爾在北京向媒體介紹了他們與臺北電腦展上同步推出的凌動處理器Atom。

歷史意義:英特爾凌動處理采用45納米制造工藝,2.5瓦超低功耗,價格低廉且性能滿足基本需求,主要為上網本(Netbook)和上網機(Nettop)使用。作為具有簡單易用、經濟實惠的新型上網設備——上網本和上網機,他們主要具有較好的互聯網功能,還可以進行學習、娛樂、圖片、視頻等應用,是經濟與便攜相結合的新電腦產品。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半年前華碩率先推出的Eee PC電腦,而現在戴爾、宏基、惠普等眾多廠商也紛紛推出同類產品,行業對該市場前景樂觀。這次推出的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分為兩款,為上網本設計的凌動N270與為上網機設計的凌動230,搭配945GM芯片組,可以滿足基本的視頻、圖形、瀏覽需求,并且體積小巧,同時價格能控制在低于主流電腦的價位。據英特爾核算,采用凌動處理器的上網本可以做到低至250美元左右,而上網機則不會超過300美元。 會上英特爾展示了以長城、海爾、同方為代表的上網機和上網本設備。其中一款同方的上網機售價預計在1999元左右,主要用于連接液晶電視,通過遙控器進行各種上網和數碼應用,并具備安裝XP系統進行電腦應用的能力。而多款國產上網本售價還并未公布,但估計定價會在2999元左右以贏得市場。

I時代的到來,讓處理器的性能更上一層樓。下面我們就談談現在十分熱門的i系列,這里要強調的是,i系列中后面的數字并沒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i”的意思是智能(intelligence的首字母)。i7,i5,i3,中的7,5,3并不代表第7代第5帶和第3帶。另外,并不是3先發布于5和7,相反,i7是最先發布的而i3則是最后發布的。

Intel Core i7處理器


發布時間:處于2008年11月17日年推出的64位四核心CPU。

歷史意義:Intel官方正式確認,基于全新Nehalem架構的新一代桌面處理器將沿用“Core”(酷睿) 名稱,命名為“Intel Core i7”系列,至尊版的名稱是“Intel Core i7 Extreme”系列。Core i7(中文:酷睿 i7,核心代號:(Bloomfield),沿用x86-64指令集,并以Intel Nehalem微架構為基礎,取代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Nehalem曾經是Pentium 4 10 GHz版本的代號。而Core就是延續上一代Core處理器的成功,有些人會以“愛妻”昵稱之。

Intel Core i5處理器


發布時間:2009年。

酷睿i5處理器是英特爾的一款產品,同樣建基于Intel Nehalem微架構。與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儲器不同,Core i5只會集成雙通道DDR3存儲器控制器。另外,Core i5會集成一些北橋的功能,將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接口亦與Core i7的LGA 1366不同,Core i5采用全新的LGA 1156。處理器核心方面,代號Lynnfiled,采用45納米制程的Core i5會有四個核心,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總共僅提供4個線程。L2緩沖存儲器方面,每一個核心擁有各自獨立的256KB,并且共享一個達8MB的L3緩沖存儲器。芯片組方面,會采用Intel P55(代號:IbexPeak)。它除了支持Lynnfield外,還會支持Havendale處理器。后者雖然只有兩個處理器核心,但卻集成了顯示核心。P55會采用單芯片設計,功能與傳統的南橋相似,支持SLI和Crossfire技術。但是,與高端的X58芯片組不同,P55不會采用較新的QPI連接,而會使用傳統的DMI技術[1]。接口方面,可以與其他的5系列芯片組兼容[2]。它會取代P45芯片組。

Intel Core i3處理器


發布時間:2010年。

酷睿i3作為酷睿i5的進一步精簡版,是面向主流用戶的CPU家族標識。擁有Clarkdale(2010年)、Arrandale(2010年)、Sandy Bridge(2011年)等多款子系列。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


發布時間:SNB(Sandy Bridge )是英特爾在2011年初發布的新一代處理器微架構。

歷史意義:這一構架的最大意義莫過于重新定義了“整合平臺”的概念,與處理器“無縫融合”的“核芯顯卡”終結了“集成顯卡”的時代。 這一創舉得益于全新的32nm制造工藝。由于Sandy Bridge 構架下的處理器采用了比之前的45nm工藝更加先進的32nm制造工藝,理論上實現了CPU功耗的進一步降低,及其電路尺寸和性能的顯著優化,這就為將整合圖形核心(核芯顯卡)與CPU封裝在同一塊基板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第二代酷睿還加入了全新的高清視頻處理單元。視頻轉解碼速度的高與低跟處理器是有直接關系的,由于高清視頻處理單元的加入,新一代酷睿處理器的視頻處理時間比老款處理器至少提升了30%。

好了,如果你把整篇文章從頭到尾都看完的話,相信你對CPU的發展歷史已經有個很好的理解了。當然,如果你想對CPU進行深入的了 解的話,如構造、工作原理、性能指標等可以到網上搜索相關教程。

注意:本教程只是為了讓大家對CPU的發展歷程和個很好的理解,其內容大部分由百度百科整合而來,自己進行整理以方便大家查閱。畢竟人的記憶周期遵循記憶曲線的!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451465.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451465.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451465.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1031 查驗身份證

題目鏈接&#xff1a;https://pintia.cn/problem-sets/994805260223102976/problems/994805290334011392 題解&#xff1a; 1 #include <iostream>2 #include<cstdio>3 #include<string>4 using namespace std;5 6 int main() {7 int weigth[] { 7,9,10…

漫談程序員系列:一張圖道盡程序員的出路

前些天發現了一個巨牛的人工智能學習網站&#xff0c;通俗易懂&#xff0c;風趣幽默&#xff0c;忍不住分享一下給大家。點擊跳轉到教程。 《推背圖》相傳由唐太宗時期的司天監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xff08;此兩人其實是超級武學高手&#xff0c;參見小椴的《開唐》&#xf…

使用@Order調整配置類加載順序

4.1 Order Spring 4.2 利用Order控制配置類的加載順序 4.2 演示 兩個演示bean package com.wisely.spring4_2.order;public class Demo1Service {}package com.wisely.spring4_2.order;public class Demo2Service {}兩個配置類,注意Order配置加載的順序 package com.wisely.…

[php] 高級教程

include 和 require 語句用于在執行流中插入寫在其他文件中的有用的代碼。 include 和 require 除了處理錯誤的方式不同之外&#xff0c;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xff1a; require 生成一個致命錯誤&#xff08;E_COMPILE_ERROR&#xff09;&#xff0c;在錯誤發生后腳本會停止…

常見電腦字符編碼總結

一 、背景知識1、計算機中所有的數據都用01串來表示&#xff0c;至于一串01到底代表什么是由軟件來設定的。比如&#xff1a;01111101111101010111110111110101 可以理解為一條指令&#xff0c;也可以理解為4個字節的char字符&#xff0c;具體是什么要看這個數據是在代碼段還…

jsp+easyui+DataGrid 例子

轉自:https://blog.csdn.net/l3922768721/article/details/51597977 導入js和css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 taglib uri"http://java.sun.com/jsp/jstl/core"…

@Pointcut的用法

Pointcut 是指那些方法需要被執行"AOP",是由"Pointcut Expression"來描述的.Pointcut可以有下列方式來定義或者通過&& || 和!的方式進行組合. args()args()execution()this()target()target()within()within()annotation其中execution 是用的最多的…

restful風格使用小例

1. 頁面傳參數寫法&#xff1a; http://write.blog.csdn.net/ 參數1 / 參數2 / 參數N restful風格是把參數 直接拼在 / 后面&#xff0c;而不是URL地址重寫方式。 2. 后臺接收用法&#xff1a;

Mac 10.12徹底關閉Dashboard

1、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2、點擊進入【Mission Control】。 3、中間有一項【Dashboard】&#xff0c;點擊它右邊的下拉菜單&#xff0c;選擇【關閉】&#xff0c;即可。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asonJim/p/9547489.html

BHO插件操作IE瀏覽器,js調用C#方法

BHO是IE瀏覽器的擴展程序&#xff0c;全名Browser Helper Object&#xff0c;文件格式為DLL文件。可對IE瀏覽器的界面和訪問內容進行修改操作。BHO只適用于IE瀏覽器&#xff0c;對其他任何瀏覽器都沒有作用。&#xff08;引用自百度百科>_<&#xff09; 本示例實現的功能…

多線程讀取文件File

Java代碼 import java.io.*; class DownThread extends Thread { //定義字節數組&#xff08;取水的竹筒&#xff09;的長度 private final int BUFF_LEN 32; //定義讀取的起始點 private long start; //定義讀取的結束點 private long end; …

LeetCode-----翻轉二叉樹

題目——翻轉二叉樹 翻轉一棵二叉樹。 示例&#xff1a; 輸入&#xff1a; 4/ \2 7/ \ / \ 1 3 6 9 輸出&#xff1a; 4/ \7 2/ \ / \ 9 6 3 1 備注: 這個問題是受到 Max Howell 的 原問題 啟發的 &#xff1a; 谷歌&#xff1a;我們90&#xff05;的工…

JAVA中字符串比較equals()和equalsIgnoreCase()的區別

1、使用equals( )方法比較兩個字符串是否相等。它具有如下的一般形式&#xff1a; boolean equals(Object str) 這里str是一個用來與調用字符串&#xff08;String&#xff09;對象做比較的字符串&#xff08;String&#xff09;對象。如果兩個字符串具有相同的字符和長度&…

Spring Boot 是什么,有什么用。

見&#xff1a;http://www.csdn.net/article/a/2016-05-12/15838098 maven/Java/web/bootstrap/dataTable/app開發QQ群&#xff1a;566862629。希望更多人一起幫助我學習。 首先&#xff0c;我們來看一下spring boot是什么&#xff0c;它幫助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xff1a; …

純html5+css3能寫出什么驚人效果?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弄清楚H5和css3有哪些驚人的特性首先我們來看下H5的新特性,canvas標簽,多媒體標簽(audio/video) 離線存儲, 新的表單元素, 新的表單控件 地理定位等等,要說道驚人效果,其中canvas audio video 還有地理定位等就可以夠玩一年 但題目中的一個純字,一…

FPGA數據傳輸模塊設計

摘要 FPGA適合于大量數據處理的應用&#xff0c;廣泛應用于嵌入式系統。本文設計的FPGA模塊需要對GPS、便攜打印機和串口數據進行處理&#xff0c;將詳細介紹如何設計FPGA和不同外設之間的數據傳輸。同時&#xff0c;在RTL編碼中&#xff0c;編寫使綜合與布局布線效果更佳的代碼…

java獲取當前時間戳的方法

獲取當前時間戳 //方法 一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方法 二 Calendar.getInstance().getTimeInMillis(); //方法 三 new Date().getTime(); 獲取當前時間 SimpleDateFormat df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設置日期格式 String date df.…

解決Linux 忘記root 密碼的辦法

今天突然遇到一個問題&#xff0c;那別人的 linux 系統發現root 密碼竟然不知道&#xff0c;這就尷尬了。經過一番百度&#xff0c;記錄下 如何修改root 密碼 1&#xff1a;開機linxu 按E 鍵 2&#xff1a;繼續按E 鍵 3:選擇 kernel..... 按E 4&#xff1a;在rhgb quiet 后面加…

tomcat的class加載的優先順序

來源&#xff1a;https://bbs.csdn.net/topics/80459833Tomcat的class加載的優先順序一覽 最先是$JAVA_HOME/jre/lib/ext/下的jar文件。環境變量CLASSPATH中的jar和class文件。\$CATALINA_HOME/common/classes下的class文件。\$CATALINA_HOME/commons/endorsed下的jar文件。\$C…

簡單理解Hadoop(Hadoop是什么、如何工作)

前些天發現了一個巨牛的人工智能學習網站&#xff0c;通俗易懂&#xff0c;風趣幽默&#xff0c;忍不住分享一下給大家。點擊跳轉到教程。 一、Hadoop主要的任務部署分為3個部分&#xff0c;分別是&#xff1a;Client機器&#xff0c;主節點和從節點。主節點主要負責Hadoop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