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不是技術文章,就是對總是看到但是不知道具體是什么的一些電影名詞、評分、來源,學習一下。
IMDb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簡稱IMDb)是一個關于電影演員、電影、電視節目、電視明星和電影制作的在線數據庫,創建于1990年10月17日。
IMDb的資料中包括了影片的眾多信息、演員、片長、內容介紹、分級、評論等
對于電影評分目前使用很多但不敢說最多的,就是IMDb評分
?
- weighted rank = (v ÷ (v+m)) × R + (m ÷ (v+m)) × C
- R = average for the movie,是用普通的平均方法計算出的分數
- v = number of votes for the movie,投票人數,注意只有經常投票者才會被計算在內,這個下面詳細解釋
- m = minimum votes required to be listed in the top 250,進入top 250需要的最小票數,只有三兩個人投票的電影就算得滿分也沒用的
- note: for this top 250, only votes from regular voters are considered.
- 只有 'regular voters' 的投票才會被計算在top 250之內,這是IMDb防御因為某種電影的fans拉票而影響top 250結果,把top 250盡量限制在資深影迷投票范圍內的主要方法
- regular voters 的標準不詳,估計至少是“投票電影超過xxx部以上”這樣的水平,搞不好還會加上投票的時間分布,為支持自己的心愛電影一天內給N百部電影投票估計也不行
而IMDB的過人之處不僅僅在于這兒,它除了給出分數,還給了一個更詳細的根據年齡、性別、國別等不同的情況,列出了不同的分數chart,這個其實是比較有用的。比如你在要選擇動畫片的時候,就應該點選一下小于18歲,或者30-44歲這個選項看看他們的評分,因為他們才是這部電影的最大觀眾群,其他人的分數都是僅供參考的。
我們在選擇影片的時候,可以不僅僅看個總得分,多花一點時間,看看影片各個年齡段的得分會更有幫助的。
有些影片我們覺得不好看,但是分數很高,也可以參照一下“us users”和“non-us users”這部分的數據,如果美國投票用戶遠遠大于海外用戶,那說明此片的確是有相當重的美國文化底蘊的,不覺得好看也是正常。
相反的,如果我們覺得不錯,但是IMDB的分數很低,這也許是老美的評分人數多,打的分低,就把總分給拉下來了。
- IMDb是一個很全面很厲害的電影信息網站,他的評分很有用,但電影的評分權重,和用戶是不是IMDB的會員、以及用戶投票歷史有很大關系
- 截止2018年1月1日,評分第一: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9.2分
- IMDb Top250名單:https://www.imdb.com/chart/top
?
爛番茄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是美國一個網站,以提供電影相關評論、資訊和新聞為主
網站的名稱是因輕歌舞劇時期,觀眾在演出不佳時會往舞臺上扔擲番茄和其他蔬果而來。好的評價用新鮮的紅番茄表示,壞的評價用腐爛的綠番茄表示
爛番茄新鮮度:
這個和電影是否剛剛出爐沒關系,不是上映時間是否是近期的意思哈
- 網站會根據影評人的評價認定是好(新鮮番茄)還是不好(爛番茄),來決定評論是正面或負面,正面以一個鮮紅的番茄作為標記,負面為一個綠色被砸爛的番茄
- 網站會追蹤所有的評論內容,以及正面評價的比例。若正面的評論超過60%以上,該部作品將會被認為是“新鮮”的。相反,若一部作品的正面評價低于60%,則該作品會被標示為“腐爛”
- 目前爛番茄也有了認證新鮮(certificated fresh)標示,其中認證新鮮的電影新鮮度需至少達到75%
但是注意:
比如一部作品有80%的影評給出了正面評價,其爛番茄新鮮度即為80%,但這與IMDb評分得8.0分不同。這80%的人每個人給電影打了多少分,是不一定的,僅僅代表有80%的人給出正面評價
這種奇葩的評分機制,也就造成爛番茄對電影評分會比較籠統,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只有喜歡和討厭,確實是縮小了對電影評分的客觀評價
舉例:
- 雷神3
- 大部分影評人給出7.5分,甚至只是6.0分
- 但對于爛番茄來說,都是喜歡(以10分算,6分以上都是喜歡)
- 最終大部分的人都是新鮮番茄,這就造成了雷神3在爛番茄的高口碑
簡單來說:爛番茄的評分機制,只有喜歡,和討厭
嚴格來說:爛番茄并不是一個標準的電影評分網站,大家所看到的新鮮番茄,腐爛番茄的標簽,是網站收集了各個報刊雜志影評人的評論,綜合總結出喜歡和討厭的比率
官網: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
?
MTC
Metacritic(MTC)是專門收集對于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專輯、游戲的評論的網站,不光做電影評分
MTC 不光是個人用戶、媒體用戶去打分的平臺,同時還收集整合各個來源的評分,根據影響力與權重,統一轉化為10分制
官網:http://www.metacritic.com/movie
?
其他一些平臺的評分
只能說,大部分平臺的評分和售票、營銷等行為有一些聯系,也不是壞事,只是可能有些虛高
截止2018年初,IMDb top250的第249名:Tenk? no shiro Rapyuta 天空之城,得分是8.0,
so,并沒有那么那么多的剛上映的電影就能拿到8分以上的評分,在各平臺的得分還是需要綜合來看。
?
基本就是這樣,各位可以看下各個電影在不同平臺的評分來感受下
IMDb分數參考性比較好,有對各個維度的用戶的評分查看,雖然也有水軍但對總分能起到的影響很小
爛番茄新鮮度僅代表想看與不想看的人比例、或看好于看衰的比例,不是很能說明電影質量的好壞
MTC相對綜合,綜合了各路媒體、影評人的結果
比如剛剛提到的《天空之城》:
- IMDb評分:8.0,top250中排行249
- 爛番茄新鮮度:95%,大部分人認為是一部好片,不是爛片
- MTC評分:7.8,MTC一向比較理智
比如我個人超喜歡的20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
- IMDb評分:8.5,top250排名32,超厲害
- 爛番茄新鮮度:71%,大部分觀眾想看,但比例不懸殊,還是有不小比例的觀眾不喜歡
- MTC評分:7.4
比如最近剛剛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這個數據很動態,統計日期是2018年6月21日):
- IMDb評分:6.8,嗯 ...
- 爛番茄新鮮度:55%,嗯 ...
- MTC評分:5.2,嗯 ...
- 淘票票:8.5,嗯 ???
- 貓眼:8.5,嗯 ???
各家的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