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電視制式均采用隔行掃描,但是現在很多的高清、專業級的視頻采集卡都是采用逐行掃描模式,雖然現在的視頻設備和數字視頻技術已近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在時候中這兩種掃盲模式和顯示模式一直還存在,在前面我們介紹第四代視頻采集卡的時候,曾經介紹到TC 2102A 音視頻VGA信號采集卡可逐行采集1920 x 1440 x60HZ的VGA信號,采集VGA信號分辨率可達逐行高清效果(1920×1080P);為什么要用逐行掃描模式呢?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有什么區別呢?
掃描:無論是逐行掃描,還是隔行掃描,都是在顯示設備表示運動圖像的方法。說到掃描,通常的液晶電視顯示畫面的掃描方法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每秒鐘掃描固定的幀數。
隔行掃描(Interlaced):隔行掃描方式是每一幀被分割為兩場畫面交替顯示。
隔行掃描(Interlaced)就是每一幀被分割為兩場,每一場包含了一幀中所有的奇數掃描行或者偶數掃描行,通常是先掃描奇數行得到第一場,然后掃描偶數行得到第二場。由于視覺暫留效應,人眼將會看到平滑的運動而不是閃動的半幀半幀的圖像。但是這時會有幾乎不會被注意到的閃爍出現,使得人眼容易疲勞。當屏幕的內容是橫條紋時,這種閃爍特別容易被注意到。
逐行掃描(Progressive):逐行掃描方式是將每幀的所有畫面同時顯示。
逐行掃描(Progressive)每次顯示整個掃描幀,如果逐行掃描的幀率和隔行掃描的場率相同,人眼將看到比隔行掃描更平滑的圖像,相對于隔行掃描來說閃爍較小。每一幀圖像均是由電子束順序地一行接著一行連續掃描而成,這種掃描方式稱為逐行掃描。
VGA顯示原理
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業界制定了多種顯示協議標準。根據分辨率和刷新頻率的不同,顯示模式的發展可分為:VGA(640×480像素);SVGA(高級VGA,800×600像素);XGA(可擴展圖形陣列,1 024×768像素)。可以識別各種刷新頻率的上述顯示模式,并得到像素頻率值,進一步應用于A/D轉換器采樣模塊處理中。常見的彩色顯示器一般由CRT(陰極射線管)構成,彩色是由R(紅)、G(綠)、B(藍)3色組成。
逐行掃描(Progressive):
顯示是采用逐行掃描的方式,陰極射線槍發出的電子束打在涂有熒光粉的熒光屏上,產生RGB三色基,最后合成一個彩色圖像。從熒幕的左上方開始向右掃描,每掃完一行圖像電子束回到下一行的最左端,每行結束后電子槍回掃的過程中進行消隱。然后從新開始行掃描,消隱……,直到掃到熒幕的右下方,電子束回到熒幕的左上方從新開始新的圖像掃描,并且在回到熒幕左上方的過程中進行消隱。在消隱過程中不發射電子束。每一行掃描結束時,用HS(行同步)信號進行同步;掃描完所有的行后用VS(場同步)信號進行同步。
VGA的行、場掃描行頻和場頻在數量上有很大差別,但時序上一樣。根據存儲的像素頻率值保存后可用來配置FPGA中的PLL(鎖相環)輸出像素的采樣時鐘,應用于像素點的采樣,進而設計出高性能的基于 FPGA嵌入式系統的視頻采集卡。
?
隔行掃描(Interlaced)和逐行掃描(Progressive)都是在顯示設備表示運動圖像的方法。要得到穩定的逐行掃描圖像,每幀圖像必須掃描整數行。舉例來說,一幀圖像是連續掃描625行組成的,每秒鐘共掃描50幀圖像,即幀掃描頻率為50幀/秒,或寫成50Hz(赫芝),行掃描頻率為31.25kHz。
?
逐行掃描方法使信號的頻譜及傳送該信號的信道帶寬均達到很高的要求。電視專家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把一幅625行圖像分成兩場來掃,第一場稱奇數場,只掃描625行的奇數行(依次掃描1、3、5、…行),而第二場(偶數場)只掃描625行的偶數行(依次掃描2、4、6、…行),通過兩場掃描完成原來一幀圖像掃描的行數,這就是隔行掃描。對于每幀圖像為625行的隔行掃描,每幀圖像分兩場掃,每一場只掃描了312.5行,而每秒鐘只要掃描25幀圖像就可以了,故每秒鐘共掃描50場(奇數場與偶數場各25場),即隔行掃描時幀頻為25Hz、場頻為50Hz,而行掃描頻率為15.625kHz。
?
隔行掃描的行掃描頻率為逐行掃描時的一半,因而電視信號的頻譜及傳送該信號的信道帶寬亦為逐行掃描的一半。
?
這樣采用了隔行掃描后,在圖像質量下降不多的情況下,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由于信道帶寬的減小,使系統及設備的復雜性與成本也相應減少,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早期的電視制式均采用隔行掃描的原因。
?
但隔行掃描也會帶來許多缺點,如會產生行間閃爍效應、出現并行現象及出現垂直邊沿鋸齒化現象等不良效應。自從數字電視發展后,為了得到高品質的圖像質量,逐行掃描也已成為數字電視掃描的優選方案。
即時通訊包: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fanxiaojun66/4565787
對本博有任何疑問的朋友都可加QQ:99213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