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網絡商店開到美國
【人物】關寧/男/28歲/電子商務
今年28歲的關寧,在很多人眼中算得上小富翁,不但城中有一套140平方米的無貸豪宅和一輛標致307,有份穩定的職業和穩定的工資收入,手里還有大把的股票基金幫著他不斷把個人資產往上抬。最要緊的是,關寧算是白手起家,除了借父母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其他賺來的鈔票完全和父母不沾邊。說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關寧也有些得意,他把網絡商鋪開去了美國,賺美國人的美金,而這樣的創意,在2005年絕對是罕見的。
2005年,電子商鋪雖然聲勢浩大地向地面商鋪發起進攻,但國內愿意網絡購物的人,還是少數。關寧是學電子商務的,深知電子商務會擁有美好前景,但是在國內做電子商務,大氣候還沒形成,而那時,美國人民已經掀起網絡購物熱,于是“把店開到美國的想法誕生了”。“同樣是運用網絡平臺,同樣品牌的商品,把商店開到美國去,你可以賺翻倍的錢,而如果只是國內零售,卻最多只能賺到30%。只要了解美國人的購物思維以及網絡推廣技巧,個人電子商鋪完全可以成為盈利頗豐的對外貿易站臺。我當時就是這個想法,后來和一個在美國居住的朋友一合計,決定就這么操作試試,賺了大家分錢,賠了也嚇不死人,反正年輕,有的是機會翻本。”
關寧告訴記者,其實用網絡做外貿零售生意十分簡單,找到可靠的美國伙伴合作,就可以開展業務。只要將國內的特色產品掛到網上,有人下單訂購后,開店者就可直接發送產品至美國合作者處,然后再由美國合作者將商品發貨給消費者。而開店者的主要工作就是維護并推廣這個網上商鋪,讓美國人熟識。雖然從原理上講,這和在淘寶、意趣上開店一樣的道理,不過同樣是網絡商鋪,同樣是售賣百貨商品,盈利卻大不相同。“就拿我售賣的小型摩托車來說,從廠家進貨的價格約200美金,差不多1600元人民幣,如算上運輸成本,40尺的集裝箱運費在一兩千美金之間,平攤到商品頭上,不過五六十美金,也就是說每輛小型摩托車的成本價格在260美金左右。可轉手到美國售賣,這260美金的摩托車可以標出500-600美金的價格,而如果只是在國內售賣,最多也就只能賣到2200元。據我所知,國內目前做電子商務通常都是通過淘寶、易趣、一拍等網絡平臺進行操作,效益好的商鋪月收入可在3000元上下,但如果把商鋪搬去國外,月收入10萬美元也不會太難。”據關寧透露,雖然第一個月做買賣幾乎沒賺錢,可自己第二個月銷售額就達到12萬美金呢。
當然,這種對外的網絡零售店入門門檻顯然要高于普通的網絡商店。“開店的人肯定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另外,開店者必須掌握一定的網絡推廣的訣竅,比如各種搜索引擎的優化技巧,國外各種比價引擎的使用等。這種電子商務風險也比較大,如果沒有豐富的電子商務經驗,對美國人的購買習慣不了解,即使你花精力做了漂亮網站,2個月能有1筆訂單就已經很不錯了。此外,合伙人的選擇也非常重要,中方找貨美方出貨,這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而中間又牽扯著錢財問題,雙方得非常信任才行。”關寧告訴記者,由于種種原因,他的中美合作也就愉快了半年,不過就是用這半年的盈利,他買了無貸款的大房,并豪裝一番,還買了車,手里的余錢又投向其他渠道,目前收益也挺高。
先編《樓市大全》再炒房
【人物】吳啟星/女/27歲/財務會計
吳啟星在同齡人中絕對算得上小富婆,有房有車,有穩定職業和收入,另外還有一套房在收租。當然,這小富婆能發家也完全是憑自己超級夠用的腦細胞。提起這一點,吳啟星還是稍有點得意的。“雖然爸爸媽媽也有錢,不需要我贍養還能貼補我,但是我覺得自己賺錢更有成就感,而且花自己的錢就是硬氣,和老一輩投資理念有沖突時,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做主,活得自由自在。”
說起吳啟星的第一桶金,實在是有點讓人大跌眼鏡,因為這個法子賺錢真是簡單,可沒人想得起來去做。“我是2003年大學畢業,大四的學分大三就修完了,我不想考研,至于工作,家里也給安排得大差不差,所以大四對我來說,就是等著畢業。那個時候樓市正火,不斷能在報紙上看見報道,哪里樓盤開盤售樓現場差點擠爆,為一個房號一家人守在售樓處過夜等等,當時我就覺得樓市潛藏無限商機。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先生,是個和我一樣等著畢業的人,于是我們倆商量一下,決定趁空在樓市上賺點錢。我們兩人每天都去各個即將開盤售賣的樓盤,裝成小夫妻,詢問行情。售樓人員以為我們真買房,就把房子周邊配套是什么,未來周邊規劃是什么,房子的優勢在哪里等等介紹得詳詳細細,我們也順便從售樓處拿來各種房型圖。回到學校,我們兩人分工合作,把各個售樓人員的介紹寫成生動的說明文,和十幾個樓盤的房型圖一起拿去校門口小店復印,做成小冊子。一頁紙2角錢,一本也就幾元錢的成本,然后我們拿著自己編的《樓盤大全》去售樓處賣給那些要買房的人。沒敢要高價,一本10元,15份十幾分鐘就賣完了。我們兩人特開心,回去又復印了幾十本,還加了實景照片,價格升到15元。因為里面資料詳細,方便比較,我們兩人打工大學生的形象又顯得很誠實,所以買的人很多。我們感覺像是發了大財。”
當然,這點小本買賣是成不了百萬富翁的,不久吳啟星就開始“玩大點的”了。“在有的樓盤售樓處,我們聽到不少人對排隊買房很頭疼,就主動要求幫他們排隊買房,他們看我們是缺錢用的大學生,就同意了,說好一手拿房號一手交錢,排一個晚上100元。其實我們轉頭就去工地找了民工排隊,一個房號50元,對一個月也就800元工資的民工來說,這個價格他們很滿意。于是我們又每個房號凈賺50元。就這么七湊八湊,很快我們就有了萬元資產。再后來,又學人家炒房號,花好幾百元請民工排房號,拿到房號轉手一兩千賣掉,幾次搗騰,我們就有好幾萬了。這筆錢,加上學計算機的男朋友賣自編軟件賺到的錢,再加上平時省下的零用錢、壓歲錢,我們手里有了10萬元。”
2003年8月,城中一個單身公寓開盤,吳啟星和男友買了套35平方米的公寓,總價25萬元不到,首付10萬,其余貸款。因為當時已經工作,兩人還15萬貸款壓力不大。2005年拿到房子后,他們又把房子出租給一個韓國學生,租金是2000元一個月,這錢除了還貸,還能小賺200元。2006年,兩人還完小房子的貸款,又把房子做了抵押,循環貸,買了江寧翠屏清華一套137平方米,總價40多萬的房結婚,小房租金用來還抵貸款,兩人的薪水還完大房貸款后還能余下不少,接著他們又用這些存下來的閑置資金投資股票、基金。恰好碰上大牛市,只見賬戶上的資金不停漲。到記者采訪時,兩人不但還清所有債務,還賺了不少。而此時,2003年購得的單身公寓也已經漲至每平方米15000元了。本版撰稿 周西寧
?
結婚禮金炒股三月賺兩倍
【人物】高健/男/30歲/炒股
今年,股市大熱,一路看漲。股票市場里永遠不缺少一夜暴富的神話,其快速的賺錢效應,刺激著越來越多的老股民、新股民義無反顧地“投身”股海。上世紀90年代股民的經典鏡頭是退休老頭老太逛完菜場就到證券公司。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加入到了炒股的隊伍中。幾近瘋狂的股市,正開始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也給不少人帶來了生平第一筆財富。
今年30歲的高健先生在一家網絡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但是他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卻賺到了比辛辛苦苦一年的工資還要多的錢,這些錢都是他從股市淘來的。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在去年年底接觸到股票的,之前家里沒有人炒股,他對股市也一點都不了解,興趣也不大。“看到報紙、電視上報道關于誰因為炒股而暴富的新聞,我也將信將疑。”
那時,保守的高健總認為股市風險大,炒股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干的活。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身邊炒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同事之間討論的話題也多是與股市有關,以前大家之間的問候語多是“買房了嗎?”“結婚了嗎?”而后來,大家見了面經常說的是“賣了嗎?”“漲了嗎?”有一次一個同事請客吃飯,在飯桌上,他才知道原來這個同事在股市賺了錢,而且好多同事都在股市賺了錢,有的幾千,有的上萬。他開始心動了。
回去后,高健與他新婚的太太商量了一下,從結婚收的“份子錢”中拿了兩萬塊,去證券公司開了戶,開始了他的炒股之旅。為了心中有底,高先生買來了一些股市入門的指導書,學習怎么看股市行情,怎么做走勢分析,報紙上的財經版也是每天必讀。此外,他還向周邊炒股的朋友討教,開始重點關注幾家公司的業績。因為股本比較少,他就選了三只滬市A股中價格不高但他認為比較有潛力的股票,分別是亞通股份、人福科技和隧道股份。他告訴記者,從那之后,他的生活因為炒股一下子忙碌了起來,周一到周五9點半到15點,從電腦上看股市行情就成了他必做的功課,心情也跟隨著個股的此跌彼漲,大盤的跌宕起伏而起落。
一開始令高先生驚喜的是,他買的股票中有兩只股票沒讓他失望,其中亞通股份更是從買進的4.27元漲到了18.62 元,高先生賣了這只股票后的收益達到了300 %,另一只人福科技也讓高先生賺了1萬多元,就這樣,高先生在短短的三個月里用兩萬元賺了4萬元,這讓他喜出望外。
近期,股票性情大漲大跌,弄得高先生也是忽喜忽憂,整天惦記著那幾只股票,好在經過上一周的折磨,本周股票重現轉機,總算讓他舒了一口氣。高健表示,自己的理想是賺到10萬元,然后開個屬于自己的精品蛋糕店。今后可能就會專心經營自己的店鋪,雖然股市為自己帶來了一些財富,但是畢竟有比較大的風險,不是長久之計。 實習生 林麗 本報記者 朱亞萍
?
網絡小店做成時尚名鋪
?
【人物】香香/女/28歲/在網上開店
早在幾年前,香奈兒、倩碧、雅詩蘭黛、蘭蔻等大品牌還沒有進入南京的商場時,已經有一部分小資女人用上了這些品牌的護膚品,并不是這些人都有機會去香港或國外購買,而是因為“香港名品貨棧”這家專門經營大牌化妝品的網上小店,店主人香香是位不折不扣的美女,也是位很有生意頭腦的商人。香香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很愛美,對那些經常在雜志上看到的大牌化妝品仰慕不已,后來去香港探親,第一次接觸到這些品牌,就喜歡得不得了!“當時,我就問我家那位親戚,我可不可以多買一些帶回去給同事朋友?親戚說可以啊,有好多內地來的女生都是一箱一箱的買,然后回去在網上賣,很不錯的。”就是這么一句話,香香開始了自己網上開店的步伐,通過親戚在香港幫忙訂貨、發貨,自己則在網上開了一個版,詳細介紹這些品牌,有買家喜歡就約好見面時間,然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為待人和氣、又很懂護膚之道,這家小店的名聲越來越響,口碑極佳,網站人氣也隨之旺了又旺。因為網上小店太過紅火,香香經常都來不及送貨,遂又萌生了再開一家實體店鋪的想法,2004年初,“香港名品貨棧”正式開在了東鐵管巷,巷子的兩頭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方和金鷹,不少時尚美眉逛完大商場后就會專門來逛香香的小店,口口相傳,大家對這家專賣大牌化妝品的小店充滿了好奇,也因此小小的店鋪經常擠滿了人,生意自然非常之好。
據說,“香港名品貨棧”有南京奢侈化妝品店“鼻祖”之稱,美女老板香香表示,店里所有商品都來自于香港專柜,自己每隔兩個月就會飛去香港大批進貨。因為價格適中,薄利多銷。因為生意太好了,還經常缺貨。小店的口碑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香香對化妝品很有研究,據說店內80%的化妝品她都親自使用過。就這樣,年紀輕輕的美女,賣化妝品賣出了名氣,也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