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最多做三件事 請拿出你落落長的待辦清單,圈出最重要的一~三件事,然后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卯足全力解決它! 你不需要因為還有很多事要做而焦慮,只需要專注今天、當下、以及最重要的問題。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說,傳統時間管理思維容易讓人陷入與時間賽跑的惡性循環,成為想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事的“急迫性偏執狂”,但如果把時間看成是一個罐子,重要的事看成大石頭,想要順利填滿整個罐子,你應該先放入大石頭,再依序填入小石頭、沙粒和水。因此,試著把自己的待辦事項重新組合,依照重要程度分成高、中、低三種層次,“最重要的事”今天解決,例如完成企畫;“次要的事”本周完成,例如顧客感謝函;“沒那么重要的事”,有空再做吧,例如上網申請會員注冊。
2、以結果為導向衡量工作進度 許多人努力擠出更多時間塞入更多事情,但回顧成果時,才發現實際進展有限,這是因為你只注意創造更多時間,卻忘了想辦法提高效能。試著把大計畫拆解成眾多小項目,讓你的忙碌成果一目了然。
3、記錄生活習慣,揪出時間小偷 如同記帳軟件可以呈現每月各項支出的比例,你也應該記下自己如何運用24小時,也許你會發現,真正用在工作的時間遠比你想像中的低。 甚至每天花極少的時間接收新訊息,但你依然忙碌,因為逗留社群軟件的放松時間,取代了你研究該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思考時間。 假如你的工作和休閑時間都重度依賴網絡,可用些小工具追蹤自己的時間運用,例如安裝RescueTime軟件。
4、建立“準備動工”的日常規律 每日開工時總是有拖延習慣的人,往往浪費了美好早晨。請建立你專屬的觸發工具,用規律讓身體自然而然地進入工作狀態。舉例來說,當你播放古典樂進行曲時,強迫自己關掉正在瀏覽的社交網頁,啟動工作模式。 當然,如果你假日的生活規律跟周間差不多,開工時你就能更快進入狀況,例如都用一杯咖啡,提醒自己思考今日最重要的事,喝完咖啡之后,你已經準備好付諸實踐。 Twitter和Square聯合創始人杰克.多爾西(Jack Dorsey)這樣設定他的工作規律: 星期一“管理公司”,周二“產品”,星期三“行銷、溝通與成長”,星期四“研發與合作伙伴”,星期五“公司文化與招聘”。如此一來,即使臨時有事打擾,他也能立刻回神,專心處理今日要務。
5、養成幫助你停下工作的習慣 培養工作規律有助于運用時間,停止工作也是如此。你應該為自己設定停工時間,以免無止盡地繼續瞎忙。 例如,午餐前必須完成一件最重要的事,或者跟朋友約頓晚餐,強迫自己提高工作效率順利赴約。這些正向獎勵也會使你抱著期待愉快工作。 Twitter執行長依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原本都在早上去健身,但他發現自己早上效率最好,之后逐漸下滑;于是他把時間規畫切成兩半,早上專心工作、中午去運動;或者傍晚運動前要完成今日任務,結果每個時段他都能保持充沛活力充沛、高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