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的數據安排以及操作方式,與array非常相似。兩者的唯一區別在于空間的運用的靈活性。array是靜態空間,一旦配置了就不能改變;要換個大(或小)一點的房子,可以,一切瑣細都得由客戶端自己來:首先配置一塊新空間,然后將元素從舊址一一搬往新址,再把原來的空間釋還給系統。vector是動態空間,隨著元素的加入,它的內部機制會自行擴充空間以容納新元素。因此,vector的運用對于內存的合理利用與運用的靈活性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再也不必因為害怕空間不足而一開始要求一個大塊頭的array了,我們可以安心使用array,吃多少用多少。
vector的實現技術,關鍵在于其對大小的控制以及重新配置時的數據移動效率。一旦vector的舊有空間滿載,如果客戶端每新增一個元素,vector的內部只是擴充一個元素的空間,實為不智。因為所謂擴充空間(不論多大),一如稍早所說,是” 配置新空間/數據移動/釋還舊空間 “的大工程,時間成本很高,應該加入某種未雨綢繆的考慮。
另外,由于 vector維護的是一個連續線性空間,所以vector支持隨機存取 。
注意:vector動態增加大小時,并不是在原空間之后持續新空間(因為無法保證原空間之后尚有可供配置的空間),而是以原大小的兩倍另外配置一塊較大的空間,然后將原內容拷貝過來,然后才開始在原內容之后構造新元素,并釋放原空間。因此, 對vector的任何操作,一旦引起空間重新配置,指向原vector的所有迭代器就都失效了 。這是程序員易犯的一個錯誤,務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