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函數實現多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基類People
class People{
public:virtual void display(); //聲明為虛函數
};
void People::display(){cout<<"無業游民。"<<endl;
}//派生類Teacher
class Teacher: public People{
public:virtual void display(); //聲明為虛函數
};
void Teacher::display(){cout<<"是一名教師"<<endl;
}int main(){People *p = new People();p -> display();p = new Teacher();p -> display();return 0;
}
結果:
無業游民。
是一名教師
?
有了虛函數,基類指針指向基類對象時就使用基類的成員(包括成員函數和成員變量),指向派生類對象時就使用派生類的成員。換句話說,基類指針可以按照基類的方式來做事,也可以按照派生類的方式來做事,它有多種形態,或者說有多種表現方式,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多態(Polymorphism)。
上面的代碼中,同樣是p->display();
這條語句,當 p 指向不同的對象時,它執行的操作是不一樣的。同一條語句可以執行不同的操作,看起來有不同表現方式,這就是多態。
多態是面向對象編程的主要特征之一,C++中虛函數的唯一用處就是構成多態。
int main(){People p();Teacher t();People &rp = p;People &rt = t;rp.display();rt.display();return 0;
}
引用同樣可以多態
注意事項
1) 只需要在虛函數的聲明處加上?virtual 關鍵字,函數定義處可以加也可以不加。
2) 為了方便,你可以只將基類中的函數聲明為虛函數,這樣所有派生類中具有遮蔽關系的同名函數都將自動成為虛函數。
3) 當在基類中定義了虛函數時,如果派生類沒有定義新的函數來遮蔽此函數,那么將使用基類的虛函數。
4) 只有派生類的虛函數覆蓋基類的虛函數(函數原型相同)才能構成多態(通過基類指針訪問派生類函數)。例如基類虛函數的原型為virtual void func();
,派生類虛函數的原型為virtual void func(int);
,那么當基類指針 p 指向派生類對象時,語句p -> func(100);
將會出錯,而語句p -> func();
將調用基類的函數。
5) 構造函數不能是虛函數。對于基類的構造函數,它僅僅是在派生類構造函數中被調用,這種機制不同于繼承。也就是說,派生類不繼承基類的構造函數,將構造函數聲明為虛函數沒有什么意義。
6) 析構函數可以聲明為虛函數,而且有時候必須要聲明為虛函數,這點我們將在下節中講解。
純虛函數
在C++中,可以將虛函數聲明為純虛函數,語法格式為:
virtual 返回值類型 函數名 (函數參數) = 0;
純虛函數沒有函數體,只有函數聲明,在虛函數聲明的結尾加上=0
,表明此函數為純虛函數。
最后的=0
并不表示函數返回值為0,它只起形式上的作用,告訴編譯系統“這是純虛函數”。
包含純虛函數的類稱為抽象類(Abstract Class)。之所以說它抽象,是因為它無法實例化,也就是無法創建對象。原因很明顯,純虛函數沒有函數體,不是完整的函數,無法調用,也無法為其分配內存空間。
抽象類通常是作為基類,讓派生類去實現純虛函數。派生類必須實現純虛函數才能被實例化。
Line 是一個抽象類,也是最頂層的基類,在 Line 類中定義了兩個純虛函數 area() 和 volume()。
//線
class Line{
public:Line(float len);virtual float area() = 0;virtual float volume() = 0;
protected:float m_len;
};
Line::Line(float len): m_len(len){ }
在 Rec 類中,實現了 area() 函數;所謂實現,就是定義了純虛函數的函數體。但這時 Rec 仍不能被實例化,因為它沒有實現繼承來的 volume() 函數,volume() 仍然是純虛函數,所以 Rec 也仍然是抽象類。?
//矩形
class Rec: public Line{
public:Rec(float len, float width);float area();
protected:float m_width;
};
Rec::Rec(float len, float width): Line(len), m_width(width){ }
float Rec::area(){ return m_len * m_width; }
直到 Cuboid 類,才實現了 volume() 函數,才是一個完整的類,才可以被實例化。?
//長方體
class Cuboid: public Rec{
public:Cuboid(float len, float width, float height);float area();float volume();
protected:float m_height;
};
Cuboid::Cuboid(float len, float width, float height): Rec(len, width), m_height(height){ }
float Cuboid::area(){ return 2 * ( m_len*m_width + m_len*m_height + m_width*m_height); }
float Cuboid::volume(){ return m_len * m_width * m_height; }
它們的繼承關系為:Line --> Rec --> Cuboid
可以發現,Line 類表示“線”,沒有面積和體積,但它仍然定義了 area() 和 volume() 兩個純虛函數。這樣的用意很明顯:Line 類不需要被實例化,但是它為派生類提供了“約束條件”,派生類必須要實現這兩個函數,完成計算面積和體積的功能。
在實際開發中,你可以定義一個抽象基類,只完成部分功能,未完成的功能交給派生類去實現(誰派生誰實現)。這部分未完成的功能,往往是基類不需要的,或者在基類中無法實現的。雖然抽象基類沒有完成,但是卻強制要求派生類完成,這就是抽象基類的“霸王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