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的話,不考慮把基礎課和專業課好好學一學嘛~ 大一的話數分高代幾何已經占了很長時間啦,多刷刷題,把績點和排名搞得高一點是重中之重嘛~
再說學習語言的事兒~ 要說日常使用,那還是更推薦python和R。至于學得深不深還是要看個人興趣和需求啦,如果喜歡的話學的越深入越好。不一定局限于解決統計學問題,python和R可以涵蓋到數據應用的各個領域,統計問題是很小一部分。
我們本科的時候,院里給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軟件課程,C語言,matlab,SAS,Eviews,R,SPSS都學過,還必須拿來寫作業,但是用來用去多且雜,沒必要。時間一長還是只剩下R。
R雖然在數據處理方面不如python火爆,但是這幾年進步驚人,有很多優秀的工具包可以對標python中的庫,用起來已經很方便。
樓主非常用心了,大一開始學習語言是有非常足夠的時間了。過往經驗分享一下,
(1)可以常備4-5本優秀的、經典的參考書,基礎知識分模塊翻看,書上的例子跟著練習一下。遇到問題查一下書,劃一下重點。
(2)多用,開始可以寫一些小函數,實現簡單的方法。拿數理統計來說,比如學到了假設檢驗,單樣本下有好幾種情況,方差已知的、未知的,隨手寫一個小函數實現一下;往后又學到了兩樣本假設檢驗,再寫一個小函數實現一下,其他課程也一樣,有時間都可以自己寫寫小函數。這個其實比較需要自律能力,之前本科時候都是老師要求動手實現哪個方法自己才會去寫,老師不要求自己也不會去弄,后來才發現如果有時間多寫寫會大有裨益。重點是不要只依賴于調包,理解其過程和含義很重要。(我想起來前幾年保研面試的時候,面試老師看到簡歷上有R語言,著重問了是不是僅限于調包?有沒有實現過什么方法?)
其次是多參加競賽,或者自己找些案例跟著做做,遇到不會的就上網查或者查書,短時間里可以得到很大提高。跟著做完一個案例,感覺有點眉目了,接著做上三五個,感覺有了質的提升;繼續做上三五個,感覺基本的使用已經沒有障礙輕車熟路了。
(3)多看。有很多開源的代碼,沒事翻翻,別人競賽開源的代碼也看一看,自己慢慢就有感覺了。
(4)跟緊前沿。工具包更新換代非常快,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全面,論壇或者知乎上都有人定期推薦介紹新出的包,看一看有助于增加興趣,提高認同感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