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C ?TCP/IP 三位一體
Linux天生是網絡操作系統
程序員的學習:不斷地敲代碼,不斷地看別人的代碼。
Linux兩大領域:
? ? (1)服務器
? ? (2)嵌入式設備
www.netcraft.com?查看網站服務器系統
VMware快捷鍵:
Ctrl+Alt+Enter 全屏
Ctrl+Alt 從VMware中切出
局域網中Windows主機名不能重復,Linux主機名可以重復
系統分區:
磁盤分區是使用分區編輯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盤上劃分幾個邏輯部分。
碟片一旦劃分成數個分區(Partition),不同類的目錄與文件可以存儲進不同的分區。
主分區:最多4個
擴展分區:最多1個
?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最多4個
? ??不能寫入數據,只能包含邏輯分區
邏輯分區
又稱為邏輯格式化,根據用戶選定的文件系統(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在磁盤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數據,在分區中劃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錄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盤空間。
硬盤設備文件名:
IDE硬盤 ?/dev/hd[a-d]
SCSI/SATA/USB硬盤 ?/dev/sd[a-p]
光驅 ?/dev/cdrom ?or ?/dev/hdc
軟盤 ?/dev/fd[0-1]
打印機(25針) ?/dev/lp[0-2]
打印機(USB) ?/dev/usb/lp[0-15]
鼠標 ?/dev/mouse
掛載文件分區:
必須分區
·/ 根分區
·swap分區 ?交換分區,內存2倍,不超過2GB
推薦分區
·/boot ?啟動分區,200MB
總結:
分區:把大硬盤分為小的邏輯分區
格式化:寫入文件系統
分區設備文件名:給每個分區定義設備文件名
掛載:給每個分區分配掛載點
密碼原則:
>復雜性:八位以上,大寫、小寫、數字、符號
>易記憶:
>時效性:
安裝日志:
/root/install.log ?安裝在系統中的軟件包及其版本信息
/root/install.log.syslog ?安裝過程中留下的事件記錄
/root/anaconda-ks.cfg ?以Kickstart配置文件的格式記錄安裝過程中設置的選項信息
?
注意事項:
(1)嚴格區分大小寫
(2)所有內容以文件形式保存,包括硬件
? ? 硬盤文件是/dev/sd[a-p]
? ? 光盤文件是/dev/sr0
(3)不靠擴展名區分文件類型
壓縮包:.gz ?.bz2 ?.tar.bz2 ?.tgz
二進制軟件包:.rpm
網頁文件:.html ?.php
腳本文件:.sh
配置文件:.conf
(4)所有存儲設備都必須掛載之后用戶才能使用,包括硬盤、U盤、光盤
(5)遠程服務器不允許關機,只能重啟
(6)重啟時應該關閉服務
(7)不要在服務器訪問高峰運行高負載命令
(8)遠程配置防火墻不要把自己踢出服務器
(9)指定合理的密碼規范并定期更新
(10)合理分配權限
(11)定期備份重要數據和日志
Linux各目錄作用:
/bin/ 存放系統命令,普通用戶和超級用戶都可執行
/sbin/ 保存和系統環境設置相關的命令,超級用戶可以執行
/usr/bin/ 存放系統命令,普通用戶和超級用戶都可執行
/usr/sbin/ 存放根文件系統不必要的系統管理命令,例如多數服務程序,超級用戶可以執行
/boot/ 系統啟動目錄,保存系統啟動相關的文件,如內核文件和啟動引導程序
/dev/ 設備文件保存位置
/etc/ 配置文件保存位置。系統內所有采用默認安裝方式的服務的配置文件都在其中
/home/ 用戶家目錄
/lib/ 系統調用的函數庫保存位置
/lost+found/ 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而產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這里。只在每個分區中出現
/media/ 掛載軟盤和光盤
/mnt/ 掛載目錄
/misc/ 掛載NFS服務的共享目錄
/opt/ 第三方軟件保存的位置,或者將第三方軟件安裝在/usr/local下
/proc/ 虛擬文件系統,數據保存到內存中。主要保存系統的內核,進程,外部設備狀態和網絡狀態燈。
/proc/cpuinfo CPU信息
/proc/devices 設備驅動列表
/proc/filesystems 文件系統列表
/proc/net 網絡協議信息
/sys/ 虛擬文件系統,保存到內存當中,保存內核相關信息
/root/ 超級用戶家目錄
/srv/ 服務數據目錄,一些系統服務啟動后,可以在這個目錄中保存所需要的數據
/tmp/ 臨時目錄,存放臨時文件,所有用戶均可訪問和寫入
/usr/ 系統資源目錄,Unix Software Resource。系統中安裝的軟件大多在這里
/var/ 動態數據保存位置。主要保存緩存、日志以及軟件運行所產生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