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謙實思紀]整理自2023雷軍年度演講 ——《成長》(上篇)武大回憶(夢想與成長)
- 0. 寫在前面
- 1. 夢開始的地方
- 1.1 要有夢想,要用目標量化夢想
- 2. 在兩年內修完所有的學分。
- 2.1 別老自己琢磨,找個懂的人問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2.2 自學?彈性思維!
- 2.3 搞定點名!——現象與本質
- 3. 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 3.1 刻苦鉆研書上的樣例代碼。
- 4. 在學報上發論文
- 4.1 寫個論文試試?——敢想敢干!
- 總結
- 參考資料及推薦
[謙實思紀]整理自2023雷軍年度演講 ——《成長》(上篇)武大回憶(夢想與成長)
0. 寫在前面
- 該文章整理自2023年8月14日雷軍的2023年年度演講——《成長》
- 該文章主要精摘演講中的經歷分享部分,不涉及新品發布相關的內容。
- 成長是最重要的事情。
- 該文章的整體框架將以雷總在演講中的觀點為引子,而作者本人(以一個計算機專業準大四學生的角度出發)在這些引子上進行一些適當的發散的探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討論和交流。
- 出于篇幅和筆者個人的情況,這里博主優先出關于雷總的
武大回憶
部分的思考,關于雷總的創業部分
的就作為下篇后續再嘗試深入整理,因為目前筆者本人更多是有大學生的經歷而并無創業開公司的經歷,所以出于嚴謹,先只談大學部分。
- 對于主題——《成長》
- 我覺得成長這個詞我很喜歡,其實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對成長的定義會誤把成功當成是唯一的成長,而帶著這種認知,當我們有時候停滯的時候,或者當有時候我們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走入一種內耗的狹路中去,我們就會開始失去動力或者陷入自卑的境地。
- 但其實,這是一種狹義的認識,結合雷總在年度演講中的種種分享,我更愿意稱成長是一個復雜的曲折向前的過程。
- 夢開始的地方。
- 如何在兩年內學完四年的課程?
-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 在學報上發論文。
1. 夢開始的地方
1.1 要有夢想,要用目標量化夢想
- 關于硅谷之火:以下是關于這本書的內容的簡介。
- 我們今天正處于這樣一個時代:充滿幻想的人們發現他們獲得了他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力量,并且可以利用這個力量來改造我們的世界。這是個轉折的時代,跨國公司迷失了發展方向,而小企業家卻舉起了計算機革命的大旗,成了開拓未來的先鋒。在這個時代里,計算機奇才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胸懷大志者成了富有理想的人,而富有理想的人則成了億萬富翁。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它促使人們變得偉大,變得富有而充滿理想,自豪而富于愛心,努力實現前人從未達到的目標,乘風破浪去奪取這場計算機革命的勝利。
-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批計算機業余愛好者在硅谷掀起了一場計算機技術革命,目的是要打破專業技術人員對封閉在空調機房中的大型計算機的壟斷使用權,讓需要使用計算機的人自己就能夠擁有一臺計算機。同時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蘋果、微軟、太陽微系統、網景、蓮花以及Oracle等公司的創業者們在實現個人計算機夢想的過程中創業的艱辛,守業的艱難、失敗的痛苦,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奮斗的精神,以及在技術上不斷前進的歷程。
- 雷總因硅谷之火燃起自己心中的夢想之火,心中涌起了自己的科技創業之夢——
想創建一個偉大的公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雷總不是心有夢想,然后倒頭就睡,雷總做到的是心有夢想,然后腳踏實地去去用一個一個現實具體的,符合自己當下的情況的小目標來逐步接近自己的夢想。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2. 在兩年內修完所有的學分。
2.1 別老自己琢磨,找個懂的人問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雷總在開始為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付出行動的時候,提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在兩年內修完所有的學分?” 而對于這個問題,他自己想了很多,但是光靠自己想想不出太多有用的消息。于是他想到的方法就是去找同鄉的高年級的學長問問,鼓起勇氣去敲門問。“老鄉”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拉近社交距離的好方法哈哈哈。
-
但是在這里,其實我覺得值得強調的是,遇到問題,多去問! 尤其是找個懂的人問問! 雖然你可能一開始也不確定到底是誰可能會更懂,但是敢于邁出第一步,去問,去找人來問!這本來就是很棒的一件事情,是很有效的一種信息收集的方法,也是很具體的一種做出行動的方案,總比自己干想,或者啥都不干強。
-
不要低估真誠和勇敢的力量!也不要低估學長學姐的熱情!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提問需要懂禮貌些!
-
其實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尤其在大學這個階段是我們開始獨立去解決很多問題的開始,我們離開了家長的身邊,心智也相對成熟些,我們開始嘗試獨立去挑戰這個世界。但我們也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不知道了。所以別悶著,勇敢點,多思考,多提問,如果不知道怎么開始,先隨機找個人問問! 你或許會收獲很棒的友誼!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除了向他人詢問,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其實互聯網也是一個很豐富的信息的來源,學習如何通過互聯網來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問題的答案,也是一項非常值得鍛煉的能力!
-
而無論是找個懂的人問問,還是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搜索的能力,這一切的背后所蘊含的思維,我想應該是一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思維,是一種學習
的思維。學會從外界學習,學會向他人學習,是與一種很重要的學習的思維。
2.2 自學?彈性思維!
- 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外力,更多的問題還是得靠自己去自學。
- 當決定了要在 “兩年內學完所有的學分” 后,擺在 雷總 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了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完全循規蹈矩地按照教學的日程來學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如何高效地自學,就是雷總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
- 對于自學,雷總提出了 知識不完全是線性的,大部分是網狀的,知識點之間不一定有絕對的先后關系;前面的內容看不懂,跳過去,并不影響學后面的;后面的學會了,有時候更容易看懂前面的。
-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 首先是對知識的看法,我個人對知識的定義是 “ 知識是眾多有結構的信息的集合。”
- 其次,正如雷總說的,知識不一定的線性的,所以跳過去也無妨。怎么理解這個觀點呢?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到過
思維導圖
或者流程圖
這一類工具。尤其是我們在做一些課程的筆記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結合一些關鍵詞來梳理整個課程的框架。 - 當然,討論如何更有效的地自學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但在這里我更想聊聊雷總加亮的這一句
“前面的內容看不懂,跳過去”
,或許關于自學的這個例子,雷總更想告訴我們的是一種彈性思維
,成長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我們也沒必要把自己卡死在一個牛角尖里,打開視野,或許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 這個觀點其實很計算機!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有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叫
數據結構與算法
。在計算的世界中,我們總要把信息表達成數據的形式,然后對于特定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很多算法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就是帶有著彈性思維
的特點,如果啥都正面硬剛的話,那就只需要蠻力法
就夠了。
- 另外值得補充的是,演講中,雷總提到的是周而復始一遍一遍地去讀,最后才讀懂,所以回到自學這個命題,
它必然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不斷重復,不斷迭代,不斷深化的過程。
成長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在追求不斷成長的路上,我們需要終身學習
。
2.3 搞定點名!——現象與本質
- 當決定了要在 “兩年內學完所有的學分” 后,擺在 雷總 面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課程和課程之間的時間重疊在一起,而課上老師往往會通過點名的方式來監督同學們是否都有正常出勤上課。但是這對雷總來說,想要同時分身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兩個教室,顯然是不可能的。
- 而對于這個問題,雷總并沒有將自己限制于點名這個現象本身,相反地他是透過了點名這個現象看到這個現象背后老師做這件事的內在因素,去直面了這個內在因素以此來說服老師。
他選擇上課坐前排并且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和向老師提問等行動,向老師表明了自己是想要認真去學習的這個態度。
一來二去,讓老師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想法后,那老師們也就都能理解和支持了,點名問題,也就因此迎刃而解。
- 在雷總的這個故事中,我覺得首先值得去探討的一點就是
誠以待人
,解決點名問題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但是雷總沒有采取欺騙性的方式,而是選擇去用自己的態度來說服老師,我覺得這點很重要。我覺得為人要有誠信,有正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可能會覺得雷總在搞定點名這件事情上,某種程度上是有點小聰明在里面的。對此,我覺得我不否認。這個是一種技巧。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本質上是積極向上的技巧,是陽謀。 我是推崇陽謀的,而會選擇陽謀的人,必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自己為人之心。必須是一顆誠心。把自己的心立穩了,學會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點很重要!這是一切出發的根本點。如果為人不端,那即使成就,也不過是誤國誤民罷了,不如一事無成。 - 另外一點是關于認知角度的,在處理自己的目標和點名的這個矛盾的時候,雷總沒有拘泥于點名這個過程的形式本身,而是能夠通過現象看到點名背后的本質,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解決這個貓矛盾,我覺得這種思維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也容易求簡單而沒有想那么多,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到事事都能窺探到本質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但是我們要學著去思考,學著不要拘泥于事物的表象,這樣我們的認知才能更為深刻。
3. 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 計算機人都應當想著去當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 修完學分只是完成了一個學生的本職工作,而作為一個計算機的學子,應當把自己的專業能力打扎實,代碼能力就是一個計算機學子的最最根本的能力。
3.1 刻苦鉆研書上的樣例代碼。
- 雷總當年的學習的環境上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時候往往是沒有電腦可以用來寫代碼的。所以為了珍惜寶貴的上機的機會,他做過這些事情:
- 經常到機房去排隊,有得用就用,沒得用就蹲別人沒來的空位用,再沒得用就站在別人的旁邊看別人用,有時候還能指導一下別人。
- 提升自己的打字速度,比如把鍵盤畫下來,貼在書桌上,然后對著桌子練習打字。
- 先在紙上把程序寫好,這樣上機的時候就只需要作代碼的錄入和驗證的工作即可。
- 另外,雷總還經常在紙上去反復摘抄書上的示例程序,并且要求自己寫程序的時候也要向示例程序那樣去寫,這樣一來久而久之,他的代碼就寫得很棒很標準了。
- 在這個問題上,我想說的不多,雷總的經歷其實也凝練出了一句話:
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去多學代碼,去多寫代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 在學報上發論文
4.1 寫個論文試試?——敢想敢干!
- 在本科階段寫論文,哪怕放在現在,依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雖然慢慢的對于優秀本科生來說,寫論文做科研是家常便飯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大多數的本科生來說,寫論文都是一件很可望不可及的難事。
- 而雷總定下了這個目標之后,他就真的去做了,去問老師怎么寫論文?寫出論文后去問同學的各種意見,并且虛心采納同學的各種意見。他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他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算論文,什么是學術研究。但最終他確實做到了。
在這件事情上,他對此的解釋就是:“我覺得你的那些看起來很了不起的目標,你去試一下,也許,也許沒那么難。每個年輕人,還是要有年輕人的魄力,要敢想敢干!也不要聽人家這個建議,那個建議,我覺得敢想敢干最重要。你去試一下,說不定就成了。”
- 到挑戰寫論文這件事上的時候,其實雷總也再一次體現了他在完成上一個目標——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中所潛移默化培養的
實干
的品質了。只不過這一次,除了實干
之外,還多了份勇敢
。敢想敢干! - 體現出來的一個樸素的道理就是,我們會在實干中變得更自信,變得更具有思考力,變得更具有想象力,也會變得更具有挑戰困難的勇氣,而這個過程,就是
成長
。
總結
- 在本文的文末以雷總對這個章節的小結來結尾以共勉。
很多人年輕時,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個人,夢想被點燃了,我幸運的是,真的把夢想當回事,想辦法拆成一個又一個可實現的目標。夢想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正是因為這個夢想,我想盡辦法,把各種不可能的情況變為可能。
- 夢想是要有的,但是不是空有夢想,我們談用目標量化夢想。夢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是可以清晰達成并及時給予正向的反饋的。
- 要相信夢想的力量!與大家共勉!
參考資料及推薦
【演講回顧】2023年雷軍年度演講純凈版
【全程回放】2023雷軍年度演講
《雷軍請回答》第一彈——雷軍的 MBTI 首次揭密
《雷軍請回答》第二彈——雷軍為什么建議大家少刷手機?
《雷軍請回答》第三彈——雷軍建議不要給年輕人太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