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一)計算機網絡體系
-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 概念
- 功能
- 組成
- 分類
- 二、體系結構和參考模型
- ISO/OSI模型
- 物理層
- 網絡層
- 傳輸層
- 會話層
- 表示層
- 應用層
-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
-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不同
- 5層參考模型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概念
計算機網絡是一個將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與線路連接起來,由功能完善的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功能
主要有五大功能:
1.數據通信
2.資源共享
3.分布式處理
4.提高可靠性
5.負載均衡
組成
1.組成部分由硬件、軟件、協議組成
2.工作方式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
邊緣部分:用戶直接使用,由c/s方式和p2p方式
核心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
3.功能組成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實現數據通信,資源子網實現資源共享/數據處理
分類
二、體系結構和參考模型
ISO/OSI模型
物理層
主要任務是在物理媒體上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物理層傳輸單位是比特
功能一:定義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義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雙工)
功能三:定義傳輸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編碼
(主要協議:Rj45、802.3)
數據鏈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網絡層傳下來的數據報組裝成幀。
數據鏈路層/鏈路層的傳輸單位是幀。
功能一:成幀(定義幀的開始和結束)
功能二:差錯控制 幀錯+位錯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訪問(接入)控制 控制對信道的訪問
主要協議:SDLC、HDLC、PPP、STP
網絡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網絡層傳輸單位是數據報。
功能一:路由選擇
功能二:流量控制
功能三:差錯控制
功能四:擁塞控制
主要協議: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傳輸層
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傳輸單位是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
功能一: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
功能二:差錯控制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復用分用
主要協議:TCP、UDP
會話層
向表示層實體/用戶進程提供建立連接并在連接上有序地傳輸數據。
這是會話,也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一:建立、管理、終止會話
功能二:使用校驗點可使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同步點繼續恢復通信,實現數
據同步
主要協議:
ADSP、ASP
表示層
用于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功能一:數據格式變換
(語法和語義)
功能二:數據加密解密
功能三:數據壓縮和恢復
主要協議:
JPEG、ASCII
應用層
典型應用層服務:文件傳輸(FTP)電子郵件(SMTP)萬維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