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表示可讀w:表示可寫x:表示可執行也可以用數字表示這一點我們會在修改文件權限說明。對于文件夾的rwx表示:r表示可讀及可以查看文件夾內容可以ls查看w表示可寫及可以向文件夾中傳送內容如文件x表示可執行及可以向文件夾中可以cd進去
執行增刪查(cd, touch, ls, rm, mv等)改文件動作, 需要哪些權限.
1.cd ——進入目錄 (需要 執行(x) 權限 )
2.touch——在目錄中創建文件 (首先需要 執行(x) 權限進入該目錄,然后要有寫(w)權限 )
3.ls 和 ll ——-查看目錄里的文件 (首先需要 執行(x) 權限進入該目錄,然后要有讀(r)權限 )
4.rm ——-刪除文件 mv ———–移動文件 (首先需要 執行(x) 權限能夠進入該目錄,然后要有寫(w)權限 )
Linux下的重要目錄
(1) **/bin**
/bin目錄又稱為二進制目錄,存放可執行二進制文件的目錄,如常用命令:ls、tar、mv、cat、bash、rm、chmod等。同時還存在有某些可執行 文件的符號鏈接。(2) **/dev**
/dev目錄保存著外部設備代碼的文件,相當于訪問某個設備。
常用的是掛載光驅mount/dev/cdrom /mnt。
子目錄/dev/console表示控制臺;
子目錄 /dev/fd表示軟驅;
子目錄/dev/hd表示硬盤上的一個分區;
lp0表示打印機;
ttyS0表示系統的串口設備;
dsp表示系統的音箱設備。
例如在系統中鍵入“cd /dev/cdrom”,就可以看到光驅中的文件;輸入“cd /dev/mouse”即可看鼠標的相關文件。(3) /home
/home目錄是系統默認的用戶家目錄,新增用戶賬戶時,用戶的家目錄都在此目錄下,~表示當前用戶家目錄,~admin表示admin的家目錄。(4) /lost+found
/lost+found目錄存放所有和其他目錄沒有關聯的文件。系統異常產生錯誤時,會將遺失的片段存放于該目錄下,等待管理員的進一步處理。(5) /mnt
/mnt 目錄是被系統管理員使用,手動加載一些臨時媒體設備的目錄。(6) /proc
/proc 是進程系統proc的根目錄。此目錄的所有數據都在內存中。
這是一個虛擬的文件系統,包含有關正在運行的進程的信息。
例如:/proc/{pid}目錄中包含的與特定pid相關的信息。
這是一個虛擬的文件系統,系統資源以文本信息形式存在。
例如:/proc/uptime(7) /sbin/sbin
/sbin 目錄/usr/sbin和/usr/local/sbin存放了該目錄啟動系統時需執行的程序,如管理工具、應用軟件和通用的根用戶權限命令等內容。如包含getty、init、update(8) /srv
/srv目錄里面存放服務器特定服務相關的數據。(9) /tmp
/tmp目錄存放臨時文件,包括系統和用戶創建的臨時文件,當系統重新啟動時,這個目錄下的文件都將被刪除。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重要數據不可放在此目錄。(10) /var
/var目錄存放系統執行過程中經常變化的文件,
如隨時更改的日志文件 /var/log,
/var/log/message:所有的登錄文件存放目錄,
/var/spool/mail:郵件存放的目錄,
/var/run:程序或服務啟動后,其PID存放在該目錄下。建議單獨分區,設置較大的磁盤空間(11) /boot
/boot目錄存放Linux下文件啟動時必須讀取的文件。包括了Linux內核的二進制映像。
其中/boot/vmlinuz 為 linux 的內核文件,以及 /boot/gurb。(12) /etc
/etc目錄是整個Linux系統的中心,是系統管理和維護的配置文件存放的目錄,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 通常注意備份這個目錄中重要的配置文件,以便快速恢復系統。
例如保存用戶賬戶名稱的password文件,該目錄不包含任何二進制文件,并且這些文件只有管理員使用,其他用戶只有閱讀權限。(13) /lib
/lib目錄存放必要的運行庫,主要是編程語言的庫,在程序運行過程中,還需要調用一些額外的函數庫的協助。
重要的目錄為:/lib/modules。(14) /media
/media目錄是自動掛載的目錄,比如我們的U盤插在ubuntu下回自動掛載,就會在/media下生成一個目錄,這個目錄就是U盤所在目錄,或者說文件。(15) /opt
/opt目錄包含從個別廠商的附加應用程序。opt代表opitional;附加應用程序應該安裝在/opt/或者/opt/的子目錄下。(16) /root
/root目錄是超級用戶root的主目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Linux下,斜杠字符“/”是整個系統的根目錄,不是超級用戶的主目錄。(17) /selinux
/selinux 目錄主要用來加固操作系統,提高系統的安全性。(18) /sys
/sys目錄存放管理設備文件,用于存放系統信息。(19)/usr
/usr目錄包含二進制文件、庫文件、文檔和二級程序的源代碼。
/usr/bin 存放應用程序,
/usr/share 存放共享數據,
/usr/lib 存放不能直接運行的,卻是許多程序運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數庫文件。
/usr/local: 存放軟件升級包。
/usr/share/doc: 系統說明文件存放目錄。
/usr/share/man:程序說明文件存放目錄,使用man、ls時會查詢/usr/share/man/man1/ls.1.gz 的內容建議單獨分區,設置較大的磁盤空間
重要命令.
1、【du】
用來查看每個文件和目錄的磁盤使用空間
-a或-all 顯示目錄中個別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顯示目錄或文件大小時,以byte為單位。 -c或--total 除了顯示個別目錄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時也顯示所有目錄或文件的總和。 -k或--kilobytes 以KB(1024bytes)為單位輸出。-m或--megabytes 以MB為單位輸出。 -s或--summarize 僅顯示總計,只列出最后加總的值。-h或--human-readable 以K,M,G為單位,提高信息的可讀性。-x或--one-file-xystem 以一開始處理時的文件系統為準,若遇上其它不同的文件系統目錄則略過。 -L<符號鏈接>或--dereference<符號鏈接> 顯示選項中所指定符號鏈接的源文件大小。 -S或--separate-dirs 顯示個別目錄的大小時,并不含其子目錄的大小。 -X<文件>或--exclude-from=<文件> 在<文件>指定目錄或文件。 --exclude=<目錄或文件> 略過指定的目錄或文件。 -D或--dereference-args 顯示指定符號鏈接的源文件大小。 -H或--si 與-h參數相同,但是K,M,G是以1000為換算單位。 -l或--count-links 重復計算硬件鏈接的文件。
2、【df】
用來顯示目前在linux系統上的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統計,默認情況下以1kb為單位
-a:--all,顯示所有的文件系統,包括虛擬文件系統,參考示例2。
-B:--block-size,指定單位大小。比如1k,1m等,參考示例3。
-h:--human-readable,以人們易讀的GB、MB、KB等格式顯示,參考示例4。
-H:--si,和-h參數一樣,但是不是以1024,而是1000,即1k=1000,而不是1k=1024。
-i:--inodes,不用硬盤容量,而是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參考示例5。
-k:以K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相當于--block-size=1k。
-m:以K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相當于--block-size=1m。
-l:--local,只顯示本地文件系統。
--no-sync:在統計使用信息之前不調用sync命令(默認)。
-sync:在統計使用信息之前調用sync命令。
-P:--portability,使用POSIX格式顯示,參考示例6。
-t:--type=TYPE,只顯示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參考示例7。
-T:--print-type,顯示文件系統類型,參考示例8。
-x:--exclude-type=TYPE,不顯示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
--help:顯示幫助信息。
--version:顯示版本信息。
3、【top】
用來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資源占用情況等信息
-b 批處理
-c 顯示完整的治命令
-I 忽略失效過程
-s 保密模式
-S 累積模式
-i<時間> 設置間隔時間
-u<用戶名> 指定用戶名
-p<進程號> 指定進程
-n<次數> 循環顯示的次數
4、【free】
用來顯示系統使用和空閑的內存情況
-b 以Byte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k 以KB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m 以MB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g 以GB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o 不顯示緩沖區調節列。 -s<間隔秒數> 持續觀察內存使用狀況。 -t 顯示內存總和列。 -V 顯示版本信息。
5、【pstack】
用來顯示每個進程的棧跟蹤。pstack 命令必須由相應進程的屬主或 root 運行。可以使用 pstack 來確定進程掛起的位置。此命令允許使用的唯一選項是要檢查的進程的 PID。
6、【su】
切換用戶權限,從普通用戶切換至超級用戶
7、【sudo】
以其他身份來執行命令,預設的身份為root,用戶使用sudo時,必須要先輸入密碼,然后有五分鐘有效期,超過期限必須重新輸入密碼
由于用戶通過 su root 命令直接獲取root權限,從而造成用戶的權限太大,也就可能給系統造成危險。
為了既保證系統的安全又可以執行相應命令,sudo 也就以此誕生。
sudo 通過配置文件來限制用戶的權限 (以下就是 /etc/sudoers 文件)
8、【adduser】
在Linux中創建新的系統用戶,adduser可用來建立用戶帳號。帳號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設定帳號的密碼.而可用deluser刪除帳號。使用adduser指令所建立的帳號,實際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c:加上備注文字,備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備注欄中。-d:指定用戶登入時的啟始目錄。-D:變更預設值。-e:指定賬號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f:指定在密碼過期后多少天即關閉該賬號。-g:指定用戶所屬的群組。-G:指定用戶所屬的附加群組。-m: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M:不要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n:取消建立以用戶名稱為名的群組。-r:建立系統賬號。-s:指定用戶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u:指定用戶ID號。
9、【passwd】
用于設置用戶的認證信息,包括用戶密碼、密碼過期時間等。系統管理者則能用它管理系統用戶的密碼。只有管理者可以指定用戶名稱,一般用戶只能變更自己的密碼。
-d 刪除密碼
-f 強制執行
-k 更新只能發送在過期之后
-l 停止賬號使用
-S 顯示密碼信息
-u 啟用已被停止的賬戶
-x 設置密碼的有效期
-g 修改群組密碼
-i 過期后停止用戶賬號
--help 顯示幫助信息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
安裝gcc/g++, gdb, vim
yum install vim
如果安裝過了,就會提示沒有任何事可以做。
yum install gdb
yum install 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