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是大模型落地的一個重要方向。
?
@數科星球原創
作者丨苑晶
編輯丨大兔
八月中旬,AIGC+游戲的風潮撲面而來。在游戲大廠按捺不住投入巨資的背景下,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接觸到了多名業內精英也投身于此。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行業開始出現了新鮮血液,他們帶來了多款前衛、好玩的產品。
熟悉索尼PlayStation的朋友會了解,早年業界神作《底特律變人》曾試圖打開多故事主線模式,但彼時受制于技術,難以實現。如今,在AIGC時代到來后,游戲NPC可自動實現劇情生成、互相交互。
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01
AI?Agents開創了新時代
今年上半年,斯坦福AI小鎮一經推出震撼游戲界。
它是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SAIL)開發的一個虛擬城市,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應用。這個虛擬城市包括25個智能體(Agents),它們可以相互交流、工作和生活。每個智能體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背景故事,可以進行各種交互和決策。
初看之下,這款游戲類似有智能NPC的“牧場物語”。
今年四月,斯坦福AI小鎮風靡一時。但幾個月后,它的弱點開始暴露——游戲性弱,玩家沒辦法對其中人物進行細節控制。
實際上,這款開源軟件和玩家的物理世界并沒有太多交互,除了觀看外,軟件和玩家的物理世界相對割裂。以至于,業界一些人士吐槽,它屬“想法雖好,卻沒什么卵用”的典型。
?和波士頓機器狗的情形類似,看到這種情形,國內AI大牛決心將“斯坦福AI小鎮”重新制作一遍。
近日,《伊甸島》(斯坦福AI小鎮Plus版本)技術負責人、前《和平精英》項目組智能NPC負責人、AIGC開發管線負責人之一的金鼎健投身AIGC,并創立LUCKLAB。
據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了解,他對游戲領域的AI Agents研究頗深,并在國際Top期刊發表過多篇AI領域論文。
?依據大語言模型和AI Agents相關技術,LUCKLAB可通過智能NPC社群涌現生成故事劇情。金鼎健說:“相比斯坦福AI小鎮技術,我們又在AI Agents領域向前走了一大步”。
?《伊甸島》相比原版斯坦福小鎮,更像是一款游戲——因為玩家可以參與,AI輸出的內容也和游戲世界結合更加緊密。原理上,NPC大腦由大模型驅動,擁有自己的情感,游戲劇情不依靠玩家推動,而是NPC社群之間自發生成。當然玩家也可以在任何時間加入NPC社群,和他們一起交互。
就好像玩家不止可以觀看《老友記》,還可以作為客串角色加入到《老友記》中,和主角們一起交流互動,甚至影響劇情的發展。本質上,玩家是在與游戲內不同NPC上的大模型互動、并與NPC們一起生產內容。
和以往所有游戲都不同的是,《伊甸島》打破了游戲界的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即游戲廠商負責生產游戲內容、玩家負責消費游戲內容并為此買單。
在新模式里,游戲內容和內容消費形成了統一關系,玩家的互動本身就是在生產內容,而互動行為也是消費內容的一種形式,二者中間的橋梁是大語言模型和AI Agents。
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認為,根本上,上述商業模式對游戲界的潛在沖擊相當大:因為它重塑了游戲廠商和玩家之間的關系、重新定義了游戲的價值(玩家也是游戲價值貢獻者之一)、重新開拓了一種或幾種游戲品類以及找到了游戲和現實融合的新的橋梁(目前來看是大語言模型)...
02
AI Agents的未來預期
?
LUCKLAB的價值在于,它把自然語言和游戲引擎語言深度結合,可以適配包括虛幻引擎等在內的游戲引擎。
它不應被看作是一款游戲,而應該被看作未來開發更多AI native game的“母艦”。目前,該公司已在養成經營類等游戲類型中嘗試,并開發了新游戲“The Week”。
從圖中,可以看出“The Week”正在嘗試GTA5或“荒野大鏢客”等風格,LUCKLAB團隊也有育碧前藝術總監坐鎮把關。“采用這樣的系統,相較游戲廠商自研,也可以節省大量時間。”金鼎健對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這樣說。
?
?
與斯坦福AI小鎮邏輯不同的是,LUCKLAB的價值在于將游戲中的資源、場景、任務設定幻化為自然語言輸入給大模型,然后由后者輸出自然語言。“讓NPC理解動作的含義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指令是'點火',那么NPC的動作就要和自然語言結合的,做到這些的背后需要大量的開發。”他補充說。
?在AI Agents的定義上看,上文所提及的NPC已具有獨立思考行動能力(哪怕是“點火”),所以可以被涵蓋在AI Agents定義中(哪怕是雛形)。
加入自然語言模型和AI Agents后,玩家將得到什么體驗?
金鼎健說,這類似現實世界兒童在拿著放大鏡看地上的螞蟻,“看NPC生活也是一種有意思的游戲體驗”。在國外,上述看似“無聊”的游戲體驗帶來過熱潮。據某位行業資深人士稱,他曾看到幾百萬人同時在線看荒島NPC的生活。
翻譯成游戲語言,似乎可以這樣理解:
以往,游戲可為玩家提供具有上帝視角的自然景觀(如荒野大鏢客)、人文歷史景觀(如刺客信條)體驗。在AI Agents時代下,玩家還增加了對NPC的上帝視角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增游戲體驗幾乎可以“無限生成”。在游戲中,玩家還可以對NPC進行干預,以看到更多這種干預所帶來的影響——這不是劇情觸發機制,而是內容生成機制,導致的結果往往沒有預先設定。對比游戲廠商的內容制作而言,這種內容生產模式幾乎沒有成本。
由于玩家消費內容的同時也在生成內容,這樣一來,也杜絕了以往游戲界因廠商內容制作跟不上玩家消耗、導致玩家棄坑轉頭他作的尷尬。
03
AI?Agents的未來預期
數科星球(ID:digital-planet)認為,游戲界的變革打開了一扇窗:AI Agents由NPC智能體的落地可能誕生更多的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玩家和游戲的關系被重新塑造:如玩家可以是某NPC的粉絲、是某NPC的奶爸甚至是一個小社會的領導者。
反之,NPC同時具備了“飯圈文化”中的明星效應。NPC可以更容易走出游戲,以虛擬人形象的身份擔當更多職能。金鼎健將這種趨勢形容為“游戲的綜藝化”(或者“綜藝的游戲化”)。
更進一步地,以往在“飯圈”喜聞樂見的“磕CP”等動作都可以借NPC的形式落地。另外,游戲中的NPC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某明星(或者洛天依這種虛擬人物)的映射,這又為明星、MCN和經紀公司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空間。
在商業模式上,制作AI Agents的公司既可以To C開發游戲、也可以承擔類似“PaaS”平臺這類開發組件和開發系統供給者的角色。
應該說,AIGC+游戲的革新為國內游戲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由于抽卡類游戲產品過多,甚至有人將國內游戲形容為“不是在做游戲,而是在做支付工具”)。
同時,游戲+AIGC的模式也更適合出海。對比米哈游的成功,上述模式的未來不免給人以十足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