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ette Sutherland和Elinor Slomba在一起收集一些人的故事,這些人的業務模式須要依靠遠程團隊正確完畢工作。故事中體現出遠程團隊怎樣協作。怎樣跨越距離的障礙,怎樣建立信任,怎樣完畢任務。即將出版的《高能協作:遠程戰地指南》一書將會講述這些故事。
InfoQ 採訪了 Lisette 和 Elinor。請她們講講人們怎樣在遠程團隊中工作,他們使用何種工具協作、溝通,以及遠程團隊哪些東西。
InfoQ:為什么人們選擇遠程團隊工作方式?
Lisette:吸引合適的人才,將有特定技能的人聚合在一起,這是一個重要推動因素。不管小企業,大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是如此。人們不必呆在一個辦公室里,要想跟有特定能力的人工作,還不須要旅行或是通勤。這樣一來。團隊能夠得到來自多個工種的高速反饋。
辦公室有潛在的社交習慣。
一種工作方式對你來說高效,對我可不一定。所以大家的工作效率就被拉低到最低的平均值。假設想要讓遠程工作得以成功,就得讓大家能夠用自己最高效的方式自由工作。 Elinor:不必受限于特定辦公地點,還能夠減少啟動和維持商業投資的風險。遠程團隊不須要處理那么多現實問題。這也非常有優點。
面臨改變的組織,曾經會外聘一個咨詢顧問,一段時間之內,就要讓一僅僅毛毛蟲變成蝴蝶(Mike Sutton提供了這個比喻)。
然而,企業發現。要想讓一些東西穩定、持續下來,變更過程并不遵循嚴格的線性回歸方式。
隨著時間不斷推移。某些遠程人員可以為組織提供很多其它外部專業知識,令組織收益良多。
假設想讓合適的人可以長時間參與。完畢有價值的事情,他們不須要掙扎于通勤路上,或者遠離自己的家庭。在全新的職場中,某些定量的改進正在發生,這在不久之前似乎還是不可能的!當然,也不是到處都如此,但確實有一些地方值得研究,成功者的故事可以讓很多其它人看到。
相關廠商內容
QClub廣州:規模化敏捷在大規模企業的實戰訓練工坊(10月18日 周六)一次 clojure web REST API 項目的開發實戰馮宏華吳博領銜ArchSummit北京2014出品人。
騰訊SNG織云自己主動化運維體系構建跨平臺移動應用的自己主動化驗收測試
InfoQ:遠程團隊與坐在一起的團隊之間有什么差別?
Elinor:當然,面對面溝通還是不一樣。習慣下來也須要一定時間。但當然有其好處。有些結對的程序猿喜歡真正坐在一起,連續緊密工作幾個小時。
如果用點兒腦子,僅僅要有快速寬帶支持彼此的互動。遠程連接也能夠非常流暢,并且滿足個人的特定需求。比方。在會議中。為了測試某些如果。遠程團隊成員能夠馬上聯系對方。要聯系一個負責業務的副總裁,與聯系開發者或團隊其它成員沒有不論什么差別。
遠程團隊的關注點在于正在創造的價值,而不是某些公司的條條框框,或是操心流程是否符合坐在一起的經理的要求。假設對照分布式辦公環境中的可能產出,一幫人在監督之下。于固定時間出如今固定地點,天長日久,這看起來像是工業革命時期過時的廢氣遺跡。
遠程工作會讓大家更加享受與珍惜和同事站在一起分享實際空間的機會。
由于這種時間不多。所以人們不再將彼此的行動視為理應如此。在分布式團隊的成員看來,不論什么能夠一起工作或者交流的機會。都應得到細致規劃和珍惜。
InfoQ:你們訪談了不少遠程工作的團隊。并整理成故事分享出來。
是什么促使你們這么做?
Elinor:我們都有多年遠程工作經驗,并且發現每一個職場人士都要跨越某種形式的遠程距離,即使是在同一個地方。我們希望講述這些故事,讓很多其它人看到這個問題,創建一個平臺,分享解決方式。
每一個公司和團隊,都須要組合特定于自己情形的溝通方法、個性、技術和能力,以適應自己的遠程情況。從 IT 到藝術,跨越多個地點共同學習,我們希望讓遠程協作者和主持推動者共同發出聲音,讓優秀遠程團隊的特質得以深入展現。
Lisette: 我們寫的這本書,將會展現針對成功遠程協作團隊的廣泛調查結果。只是,我們在構建的社區要更廣泛。
這個空間充滿活力,人們在嘗試許很多多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希望可以促進對話,讓人們彼此相識,并留住有趣的故事。讓大家可以分享知識,一起變得更加有力量。
InfoQ:大家使用什么樣的工具來遠程協作?這些工具真得實用嗎?
Lisette:簡單的工具比方即時消息。復雜的完整的協作平臺比方Yammer,如今有幾百種工具。能夠讓遠程工作富有成效。我們如今也在實驗和嘗試非常多其它工具。比方:Sqwiggle、Trello、Boardthing、Hangouts、Sococo、Second Life 等。它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只是總的來說技術層面總是比較簡單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選擇一組符合團隊須要的工具。然后不斷地調整讓它們適應團隊。
然而。溝通比工具更重要。遠程工作須要積極溝通。
有一種積極溝通的技巧,名為“大聲工作(Working out loud)”,就是要講述你的工作,讓別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
就其本質而言,這就是記錄你正在做的工作,然后讓與你一起工作的人們知道你在干什么。
有非常多種不同方法能夠實現這個目的,再次強調。選擇一種適合你的團隊的方法非常重要。
Elinor:假設一個團隊可以達到自組織的水平,他們就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具。可是我們知道。自組織須要組織架構層面的配合。
當你與幾個不同大陸的人一起。開發一些非常重要的項目,并且能進入隨心所欲的狀態,那確實非常easy提升提振士氣。
只是,挑戰確實存在,并且我們也不會掩飾這一點。
管理人員能夠提供非常多支持,當中最好的做法。就是創建一種異步聊天機制。
在這里,團隊成員能夠放進去全部的東西。從新頁面的設計。到下個季度應有的業務目標。
你不必操心郵件應該抄送給誰,并且也不會丟失不論什么上下文。
另一個額外的優點,編寫方針手冊的壓力也變小了。由于如今有記錄,能夠搜索到最新決策。
Lisette: 保持簡單非常重要。溝通應該簡單、頻繁,并且要輕量級。
無論怎么做,焦點都要放在怎樣讓溝通更加高效,同一時候盡量降低摩擦。
InfoQ:當人們在時間和空間都分散的團隊中工作時。他們都會使用什么樣的實踐?能給出一些樣例嗎?
Lisette: Spotify 的大部分團隊都是坐在一起的。然而,當中一個遠程團隊決定使用Google Hangouts。團隊會一直開著它。
團隊通過視頻互相聯系。麥克風會靜音。假設有人有問題。他們就會取消靜音。這讓他們認為自己在同一個房間內工作。
Elinor: Treehouse Learning 的一切事務都基于項目。假設你想啟動某項工作,就將其作為項目提出草案,然后識別出須要的角色,比方:設計一個新頁面,你可能須要一個開發者、一個設計師和一個數據分析人員。
非常多人會了解這個項目,也能夠選擇接收通知。了解哪些新項目須要自己的技能。假設有足夠的人填充項目角色。項目就會往前推進。
非常多跨越多個時區的團隊。嘗試不同的工作安排時間表,讓團隊有盡量多的時間在一起工作。
Lisette: 對于這樣的通過時間表覆蓋解決空間分散問題,我們還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方式,就是在 Sococo 的環境中。在 Sococo里面,你能夠在空間上設計一個虛擬辦公室,其地理分布由工作流決定。在規劃視圖中。你能夠看到全部團隊成員,知道他們在哪個房間,或者他們在干什么。
團隊成員也能夠非常方便地開關視頻或麥克風。與個人或小組通話,分享屏幕。Agile Dimension 的 Billy Krebs 編寫了一套完整的分布式工具云圖,并運轉了一個分布式敏捷研究組(Distributed Agile Study Group)。
Elinor:我們接觸過這樣一位管理人員,他設計了一個實驗:尋常在一起工作的人們,在家呆上一整個星期,然后嘗試像你尋常一樣完畢他們的工作。
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讓坐在一起的團隊成員可以很多其它了解遠程團隊的感受。人們須要理解:要是認為被排斥了,每一個人都會非常敏感;并且對于坐在身邊的人。非常easy就會投放很多其它注意力。
有意識地制造真正的面對面接觸,這是非常重要的實踐。
我們訪談過一位遠程工作者,他為馬拉松提供技術支持。去辦公室的時候。與CEO見面的方法。是一起跑步。這對建立個人聯系非常有幫助。并且在業務策略層面,也能與高層保持對話。
InfoQ:在遠程團隊中工作。須要具備哪些條件?是不是得有某些特定技能?這些東西能夠學習嗎?
Lisette: 從性格層面說。有些人喜歡在安靜的個人空間中工作,他們對此非常敏感,并且產出更高。遠程工作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相反,喜歡社交、性格外向的遠程工作者。他們更適合于聯合工作空間(coworking),如今非常多城市都有類似環境,并且有一些全球文件夾能夠找到類似地方,比方Sharedesk。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非常有幫助,你就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解決的方法。
只是,紀律這件事兒就沒那么easy了。
你必須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犯了遲延癥,然后要有意識地制止自己。有時候你得激勵自己挺過去,有時候最好還是歇息一下。你要有自知之明。同事知道什么樣的東西可以激發自己。
與之相關的是,工作空間也非常重要。假設你想在家工作,須要考慮怎樣安排你的環境,滿足自己的工作要求。確保你有一個合適的工作空間,光線要好。還要能為視頻會議提供好的音質。
假設你在外旅行,要保證了解在路上展開工作須要的技術需求。以及你是否能具備對應的網絡連接。
Elinor: 對于管理者。遠程團隊建設的基礎。是對慢慢涌現的產出的信任。以及對團隊成員的激勵。
至于學習能力,我們如今做的一些事情。在曾經的職場中從未出現過。所以假設有人是某些特定方法論的“純粹主義者”,或者將某些宣言視為“天條”。一個字都不能動,他們就會成為障礙,阻礙這個工作領域的演化。
InfoQ:對于希望遠程工作的人們。你們能提供一些建議嗎?有什么事情是他們必需要做。或者不應該做的?
Elinor: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種健康的荒謬感。知道事情總會出問題。我們提倡多用幾種方法。不要依賴特定的技術。而是重點保證對話能夠一直進行。在2013年10月那個通過病毒式傳播的Stoos in Action大會上,我們觀察到這一點。
這個大會很依賴 Google Hangouts,當大會將要開始直播時。系統由于要維護就掉線了。所以僅僅能使用本地衛星開始會議,直到系統上線。
Lisette: 團隊日程表中。確保既有正式時間。也有非正式時間。正式時間就是會議或是工作時段,有很明白的安排。
安排明白了,就能夠高速而流暢地開始或結束工作。
正式時間沒有為直覺和問題的有機產生留出余地……假設有人產生某些感覺,也沒有時間表達,無法讓其它人了解。
非正式時間能夠替代“飲水機時間”,大家能夠任意聊天。遠程團隊採取虛擬咖啡或是虛擬午餐方式,能夠達成相同目的。假設整個團隊都是遠程的,你必須細致考慮怎樣管理工作環境,讓人們產生自發的聯系。我們將其稱為“設計的巧合(engineered serendipity)”。
版權聲明:本文博客原創文章,博客,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