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刪除亂碼文件、目錄
由于編碼原因,在linux服務器上上傳、創建中文文件或目錄時,會產生亂碼,如果想刪除它,有時候發現用rm命令是刪除不了的
這種情況下,用find命令可以刪除亂碼的文件或目錄。
首先進入亂碼文件或目錄所在的目錄
使用ls -i命令找到文件或目錄的inode
[root@VM-4-6-centos yum.repos.d]# ll -i
total 16
263772 -rw-r--r-- 1 root root 614 Aug 14 20:50 CentOS-Base.repo
263807 -rw-r--r-- 1 root root 230 Aug 14 20:50 CentOS-Epel.repo
263947 -rw-r--r-- 1 root root 2081 Aug 14 20:50 docker-ce.repo
263761 -rw-r--r-- 1 root root 70 Aug 14 20:37 test.repo
如上,文件或目錄前面的數字字符串就是inode,
接下來使用find命令查詢并且刪除此文件或目錄
[root@k8s-m1 ~]# find -inum 917947 -delete
注意:此方法只適用于刪除文件或空的文件夾。
非空文件夾怎么刪除呢?
首先也是先查inode,
然后用如下命令即可:
[root@k8s-m1 ~]# find -inum 2348437 -exec rm -rf {} \;
會提示找不到此文件或文件夾,但再次查看會發現其實已經刪除了。
Linux下亂碼轉換
在windows上使用ftp上傳文件到Linux上,中文名稱在Linux系統中顯示為亂碼。雖然將Linux的env設置了LANG=en_US.UTF-8,并且本地的Shell客戶端編碼也設置成UTF-8,但在Shell中(或通過http訪問),仍是亂碼……
原因在于,Windows 的文件名中文編碼默認為GBK,壓縮或者上傳后,文件名還會是GBK編碼,而Linux中默認文件名編碼為UTF8,由于編碼不一致所以導致了文件名亂碼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文件名進行轉碼。
yum install convmv -y
convmv -f gbk -t utf-8 -r --notest /home/要操作的文件
常用參數:
-r 遞歸處理子文件夾
–notest 真正進行操作,默認情況下是不對文件進行真實操作
–list 顯示所有支持的編碼
–unescap 可以做一下轉義,比如把%20變成空格
-i 交互模式(詢問每一個轉換,防止誤操作)
linux下有許多方便的小工具來轉換編碼:
文本內容轉換 iconv
文件名轉換 convmv
更多關于Linux的知識請前往博客主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