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在一起”,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希望的結果,無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空間角度,似乎二者都有著很多理由被放在一起完成任務。但是,二者為何一直沒有“在一起”呢?也許這句歌詞可以回答原因:“沒那麼簡單?就能去愛?別的全不看變得實際?也許好也許壞各一半”。
是的,內存與CPU即使相愛,想在一起,也沒有那么簡單,不可能別的全不看,人們需要從實際出發,才能夠決定二者是否能夠在一起。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二者之前在一起有什么羈絆呢?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CPU和內存的關系:
什么是CPU?
盡管人們一直著重強調CPU的技術和性能,但簡單來說,CPU其實只不過是一臺超級快速的計算器。CPU從內存中獲取數據,然后再進行一系列數學運算(加,乘)或者邏輯運算(和,或,不是)來處理這些數據,最后將這些數據傳輸給其它系統。CPU的價格越昂貴/復雜,它的運算能力就更強,同時電腦運行速度就更快。
CPU
什么是內存?
內存就是暫時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例如,當我們在使用word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符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盤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
內存
CPU和內存二者的關系?
內存是計算機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后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總結來說就是:CPU是負責運算和處理的,內存是交換數據的,沒有內存,CPU就沒法接收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