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愛書不愛輸的程序猿的博客, 本博客致力于知識分享,與更多的人進行學習交流
通過HFS低成本搭建NAS,并內網穿透實現公網訪問 - cpolar 極點云
- 前言
- 1.下載安裝cpolar
- 1.1 設置HFS訪客
- 1.2 虛擬文件系統
- 2. 使用cpolar建立一條內網穿透數據隧道
- 2.1 保留隧道
- 2.2 隧道名稱
- 2.3 成功使用cpolar創建二級子域名訪問本地hfs
- 總結
前言
云存儲作為一個新概念,在前些年炒的火熱,雖然伴隨一系列黑天鵝事件,讓熱度快速下降,但云存儲帶來的方便深入人心。因此在大廠的云存儲產品熱度下降后,私人的NAS熱度快速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必然是群暉NAS。但群暉價格太高,個人和小型企業無法承擔。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使用cpolar,與特定軟件配合,打造屬于自己的低成本NAS。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操作吧。
1.下載安裝cpolar
云存儲的核心功能,是在任何網絡條件下(公共互聯網或局域網),都能方便的調取和存入數據,這個功能與共享文件存取一致,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共享文件存取網頁+cpolar的內網穿透數據隧道,實現在在公共互聯網訪問局域網內的電腦,并調取下載或共享文件。我們使用的文件共享網頁,則是HFS。因此,我們需要下載并安裝的,就是Cpolar、HFS兩項,其下載地址如下:
- cpolar:https://www.cpolar.com/download
- HFS:https://www.rejetto.com/hfs/?f=dl(中文版在百度搜索亦可)
在這兩個軟件下載完畢后,就可以在解壓獲得程序文件。其中cpolar可以直接雙擊安裝文件進行安裝。
而HFS并不需要安裝,雙擊后就會直接運行程序。HFS的主程序看起來是這樣的:
雖然這個軟件看起來比較簡陋,但功能卻很實用。我們只要將打算分享的文件(包括文檔、圖片、視頻、壓縮包等等)拖動到主界面左側“虛擬文件系統”的空白處,就能將這個文件變為共享文件。
1.1 設置HFS訪客
此時我們本地的HFS沒有設置訪客權限、沒有設置遠程文件上傳的路徑,也沒有指定輸出端口,因此我們需要先對這些內容進行設定,才能安全的使用HFS。首先是HFS的訪客設置。我們打開軟件主界面的“菜單”選項卡,在其中找到“其他設置”項,并從跳出的次級目錄中找到“用戶賬號”選項。
在“添加用戶”,我們能對用戶名進行更改(雙擊打算建立的用戶,直到用戶名變為可編輯狀態),接著勾選頁面中部的“啟用”和“超級用戶”,并在下一行輸入密碼。完成設定后,就可以點擊右下角的“應用”,保存這個用戶。
接著我們再以同樣的方式,建立一個“普通用戶”,不過這個用戶就不再授予“超級用戶”權限
此處需要注意,我們一直勾選的“啟用”項,可以直接決定該用戶是否有效,而不必頻繁的添加刪除用戶。在設立完成兩個用戶后,就可以點擊右下角的“確定”按鈕,保存所做的設置并回到HFS軟件主界面。
1.2 虛擬文件系統
接著,我們設定一個用于存放上傳文件的文件夾,并對這個文件夾進行權限的設定。首先我們在本地電腦上新建一個文件夾(此處命名為“上傳存儲”),然后在HFS主界面左側的“虛擬文件系統”空白處,單擊鼠標右側,就能從彈出的菜單看到“從磁盤添加目錄”選項,點擊后找到我們新建的“上傳存儲”文件夾,并在彈出的對話框選擇“真實目錄”,就能將這個文件夾列入“虛擬文件系統”之中。
接著,我們右鍵點擊這個紅色的“上傳存儲”文件夾,在彈出的菜單中點選最下方的“屬性”按鈕,為這個文件夾進行權限設置。在這個頁面,我們點選“權限”選項卡,在“上傳”頁面按實際需求勾選允許上傳的用戶。最后點擊頁面下方的“確認”按鈕保存設置。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菜單”的“上傳”項,并在彈出的選項欄中點選“如何上傳”,查看上傳設置的指引。
在完成這些設置后,我們對HFS的設定就告一段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hfs是一款綠色軟件,如果想要其長期穩定運行,最好將其加入開機自啟動列表和后臺運行列表。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cpolar建立一條內網穿透數據隧道,將本地的HFS發布到公共互聯網,讓我們的電腦成為能夠上傳下載并存儲文件的簡約版NAS。
2. 使用cpolar建立一條內網穿透數據隧道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使用cpolar,建立一條內網穿透數據隧道,讓我們能在公共互聯網上訪問到位于內網的hfs,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操作。
2.1 保留隧道
首先我們登錄cpolar的官網,在官網主頁面的左側,我們找到“預留”按鈕。在“預留”頁面,需要屬于幾項信息,以建立一條空白數據隧道。首先是“地區”這里按實際使用地選擇即可;接著是“二級域名”,二級域名最終會顯示在生成的網頁鏈接內,因此需要注意填寫內容,這里我們填入HFSNAS;最后是“描述”,可以理解為這條數據隧道的注釋,可以任意填寫。完成這些內容填寫后,就能點擊右側的“保留按鈕”,將這條數據隧道保留下來。
接著,我們回到cpolar的本地電腦客戶端(可以在開始菜單中找到cpolar快捷方式,也可以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localhost:9200登錄)。在cpolar客戶端的主界面左側,找到“隧道管理”項下的“創建隧道”,點擊今日那個創建隧道頁面,就能將我們在cpolar云端設定的空白數據隧道與本地的hfs軟件結合起來。
2.2 隧道名稱
首先是“隧道名稱”,這一項可以看做備注說明,主要與其他數據隧道進行區分。第二行“協議”我們選擇HTTP;第三項“本地地址”就是hfs軟件的數據輸出端口,由于我們并沒有修改hfs的輸出端口,因此hfs仍以默認的80端口輸出數據(可以在hfs主界面上方點擊“端口”按鈕,修改輸出端口號),這里只需填入“80”即可;記下來是“域名類型”,由于我們已經在cpolar云端建立了一條空白數據隧道,因此這里選擇“二級子域名”,選擇二級子域名后,就會在下方出現一個空白的Sub Domain欄位,這里我們填入保存的數據隧道名“HFSNAS”;最后的“地區”我們按實際使用地區選擇即可。
以上信息填寫完畢后,就可以點擊頁面下方的“創建”按鈕,將空白數據隧道與本地hfs軟件的輸出端口關聯起來。
而我們可以在cpolar主界面左側“狀態”項下的“在線隧道列表”頁面,找到能鏈接本地hfs軟件的隧道入口,即公共互聯網地址。讓我們嘗試輸入這個網址,看是否能鏈接到本地電腦的HFS軟件
2.3 成功使用cpolar創建二級子域名訪問本地hfs
可以看到,我們已經成功的使用cpolar創建的二級子域名網址,訪問到位于本地電腦上的hfs,在登錄用戶后,不止能從hfs下載各類型文件,還能將文件上傳到hfs的“上傳文件夾”內,實現最低成本打造一個簡易版的NAS。
總結
至此,我們成功的使用cpolar+hfs的組合,建立起一個簡約版NAS。我們既可以用其進行企業協同辦公,也能用其進行企業重要工作的安排和跟蹤。需要注意的是,保留二級子域名和自定義域名功能屬于高級功能,需將cpolar升級至VIP級別才可使用。當然,cpolar+hfs組合打造私有NAS,只是cpolar強大功能的應用場景之一,cpolar創建的數據隧道還能應用在更多場景中。
級子域名和自定義域名功能屬于高級功能,需將cpolar升級至VIP級別才可使用。當然,cpolar+hfs組合打造私有NAS,只是cpolar強大功能的應用場景之一,cpolar創建的數據隧道還能應用在更多場景中。
轉載自cpolar極點云文章:[通過HFS低成本搭建NAS,并內網穿透實現公網訪問](通過HFS低成本搭建NAS,并內網穿透實現公網訪問 - cpolar 極點云)
😘感謝大家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如果大家覺著還算可以,那么就給個三連支持一下吧
🏡也可以加入我的社區一起學習呀
?如果想要繼續關注和學習后續更多的內容,那就關注一下愛書不愛輸的程序猿吧,當然,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其他方面的知識點想要看,可以在評論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