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調研,?評測
運行平臺 win 8
軟件版本:微軟必應詞典桌面版 3.5.2
BUG標題:必應背單詞無法發音
BUG詳細描述:如圖,左邊為必應詞典該單詞的搜索,可以發音,而右邊必應背單詞中該單詞的發音按鈕點擊無反應。注:在win7的舍友的電腦上能夠正常發音。。。
BUG嚴重程度:一般
BUG優先級:重要不緊急
BUG類型:功能錯誤
BUG標題:單詞挑戰加入生詞本錯誤
BUG詳細描述:當在單詞挑戰中遇到句子的時候,如點擊添入生詞本,則依然會將該句子添入生詞本,并且作為一個單詞出現,同時釋義為空,當如果題目中直接給出英文句子,倒是能直接將句子添加進單詞本,但是不能給出釋義;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英文句子的時候,便會將中文題目添加進生詞本,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如圖
BUG嚴重程度:一般
BUG優先級:重要不緊急
BUG類型:內容相關
采訪:
?
采訪對象背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大三學生
需求:提高英語能力,擴充詞匯量,糾正發音
需求很好的解決了,口語訓練營令用戶十分滿意。
改進意見:(注:這里用戶體驗的是手機版)拍譯功能效果不盡人意,用戶試了兩下均無法識別到文字,用戶之前使用的金山同樣距離同樣鏡頭同一個網頁拍照后獲得立馬獲得翻譯,并且金山拍照時提供的瞄準線,拍照后在圖片上選擇的選擇框,都十分人性化。
用戶評價:一般,該用戶用完后覺得之前的金山就很好。
?
第二部分?分析
?前置條件補充:六人相互之間無需太多磨合,六人在開發這一軟件過程中無需學習新知識。
?
PSP 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Time |
Planning | 計劃 | ? |
??·?Estimate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間 | ?110~120 |
Development | 開發 | ? |
??·?Analysis | ??·?需求分析?(包括學習新技術) | ?2 |
??·?Design Spec | ??·?生成設計文檔 | ?2 |
??·?Design Review | ??·?設計復審?(和同事審核設計文檔) | ?1 |
??·?Coding Standard | ??·?代碼規范?(為目前的開發制定合適的規范) | ?1 |
??·?Design | ??·?具體設計 | ?10 |
??·?Coding | ??·?具體編碼 | ?50~60 |
??·?Code Review | ??·?代碼復審 | ?10 |
??·?Test | ??·?測試(自我測試,修改代碼,提交修改) | ?30 |
軟件優劣:比較對象:有道詞典
現安裝了一下pc版有道詞典,安裝時體驗便十分差我找了半天才在一個小角落找找自定義安裝,以至于第一次安裝的時候都沒找到點了快速安裝自動安裝到了C盤;運行時體驗更差,頁面多出廣告,在使用時也到處是推廣,如下圖。作為一名用戶,夸張一點的說,我已經想卸載有道了,必應的頁面相比于有道精簡直觀,就這張圖上的同一個單詞的查詢來看,有道小小一個頁面就有兩處推廣,同時必應右邊直接列出了一堆搭配,單詞用法簡潔明了。同時有道打開時會彈出的熱點是一個彈窗,而必應則是容在窗口內部,搜索單詞后直接消失,這點也令我十分滿意。
?
比較完名聲大的有道詞典,我又安裝了歐路詞典進行比較。歐路詞典同樣也是一個十分簡潔的軟件,有一點令我十分滿意,就是他將臨近的單詞列出,有效解決了我提筆忘詞或者拼錯詞的尷尬,但是整體來說,除了這一點以外,歐陸諸方面均不及必應的強大,歐路詞典有一種一群大學生坐在這里編出來的感覺。。。
具體建議:我們應該增多測試人員,在測試方面多下功夫,細小的bug雖然不能給用戶帶來多少麻煩,但是如果減少了能讓用戶使用的更加舒心。更多廣告確實能夠給軟件帶來更多收入,但是用戶體驗永遠要更加重要,就如有道和歐路,歐路其他功能幾乎都沒有,也就查查單詞,但是如果只是在這兩個中做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歐路。
第三部分??建議和規劃
這次實踐中使用的均為PC端的詞典軟件,注意到一點,PC端詞典的翻譯均沒有圖片翻譯的功能,從技術層面,取詞劃詞都能取到圖片中的詞,那么在詞典的翻譯功能中增加圖片翻譯應該不是難事吧。當前市場環境極為嚴峻,pc端用戶遇到單詞大可直接網頁搜索,對于詞典軟件的需求也很少,例如我,已經好久未使用pc端詞典,嘗試參考扇貝的成功經驗,在pc端也設置類似幫助記單詞的功能,就如利用屏幕的一角,如同360加速球,瑞星的小獅子,或者輸入法圖標那么大的空間輔助用戶在工作娛樂之余記憶單詞,不知不覺背單詞 desktopVoc背單詞等軟件均有這樣的功能,但是這些軟件均并非十分成功,功能除了講的這一功能以外毫無可取之處,必應詞典作為本身就已經足夠強大的詞典,加上這一功能后在這一方面必定會比前兩個走更遠。
配置:開發 3人,測試1人,美工1人,完成后再共同進行測試
1~2周:需求分析,生成設計文檔
3~10周:具體編碼,美工前端各種版面的設計
11~12周:整體測試,團隊復審
13周:尋找外部人員進行反饋
14~15周:結合外部人員的反饋進行改進
16周:最后的測試以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