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像處理的基本操作
因為這是第一篇寫opencv的筆記,故先講講在python下寫opencv的基本操作。總共總結了三點如下:
- 開頭一定要加編碼聲明:-*- coding: utf-8 -*-
- python下記得引入opencv模塊:import cv2
- 要知道如何讀取并展示圖片,代碼如下: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name1=cv2.imread(圖片名稱,如何讀取)#讀取圖片
cv2.imshow(窗口名字,name1)#展示圖片
cv2.waitKey()#這是一個鍵盤綁定函數,只需記到在cv2.imshow后一定要加上這句.
cv2.destoryAllWindows()
二、顏色空間轉化
當我們讀取完一張圖片,一般情況下它都是BGR模式。那么什么是BGR模式呢?總所周知,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之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而其他顏色卻不能還原出本來的色彩。我們通常說光的三原色,即紅、綠、藍,它們按不同比例的相互混合是可以變成其他所有顏色。不知道你們用過Photoshop沒有,里面的調色板就是依靠這個BGR原理。
??? ? ?? ? ? ? ??
白色:RGB(255,255,255)
黑色:RGB(0,0,0)
紅色:RGB(255,0,0)
綠色:RGB(0,255,0)
藍色:RGB(0,0,255)
青色:RGB(0,255,255)
紫色:RGB(255,0,255)
當然顏色模式不止只有BGR一種,在這里我再向大家介紹一種模式,它叫HSV。咋一聽,大家是不是以為是在講病毒呢?哈哈,這只是恰巧重名而已,大家莫慌。HSV(Hue,Saturation,Value)是根據顏色的直觀特性由A.R.Smith在1978年創建的一種顏色空間,也稱六角錐體模型。這個模型中顏色的參數分別是:色調(H),飽和度(S),亮度(V)。HSV對用戶來說是一種直觀的顏色模型,它與BGR模式有很大的不同。Photoshop也有相似的模式,如下圖所示;
色調:用角度度量,取值范圍為0°~360°,從紅色開始按逆時針方向計算,紅色為0°,綠色為120°,藍色為240°。它們的補色是:黃色為60°,青色為180°,品紅為300°;
飽和度:取值范圍為0.0~1.0,值越大,顏色越飽和;
亮度:取值范圍為0(黑色)~255(白色);
現在向大家介紹一種使顏色模式轉化的函數,cv2.cvtColor(input_image,flag)其中第一個參數是目標圖片,第二個參數是轉化類型,如cv2.COLOR_BGR2GRAY、cv2.COLOR_BGR2HSV.下面這段代碼是將一個名為"1,jpg"的圖片改為HSV模式.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a=cv2.imread('1.jpg')#讀取一張圖片
b=cv2.cvtColor(a,cv2.COLOR_BGR2HSV)#轉化為HSV
三、物體跟蹤
在我們將一幅圖從BGR模式改為HSV后,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提取帶有特定顏色的物體,這是因為在HSV顏色空間中要比在BGR空間中更容易表示一個特定顏色。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a=cv2.imread('2.jpg')#讀取一張圖片
b=cv2.cvtColor(a,cv2.COLOR_BGR2HSV)#轉化為HSV
lower_blue=np.array([110,50,50])
upper_blue=np.array([130,255,255])#設定藍色的閾值
mask=cv2.inRange(b,lower_blue,upper_blue)#根據閾值構建掩摸
res=cv2.bitwise_and(b,b,mask=mask)# 對原圖像和掩模進行位運算
cv2.imshow('mask',mask)
cv2.imshow('b',b)
cv2.imshow('first',a)
cv2.waitKey()
cv2.destoryAll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