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發展和提高我國的計算機技術和水平,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許多中學都相繼開設了計算機課程,計算機課程將逐步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計算機課程的開設,豐富了基礎教育的內涵,改變了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對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價格的下降,在社會和家庭中的進一步普及與應用,作為學生接受計算機普及教育的主渠道——計算機學科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目前,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學校數成倍增加,浙江省教育委員會還規定了省重點高級中學的計算機省證書會考,并制訂了相應的教學大綱.但由于計算機學科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計算機的發展很快,又具有很多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特別是現在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還沒有設立中小學計算機教研室,很多市,縣的教研室還沒有相應的專職或兼職的教研員,各學校的教學設備與課時的安排又很不平衡.因此,各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從內容安排,教材選擇,教學模式到教學評估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那么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跟蹤把握其發展趨勢和脈絡,讓中學生掌握哪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教學內容應如何科學合理地安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