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背景
清華大學 經管學院
主要獲錄Offer麻省理工大學金融碩士
MIT MFin
哥倫比亞大學公共管理碩士
Columbia MPA
來自清華經管F學姐,以非量化背景成功斬獲MIT金融和哥大MPA項目。
她與大家分享了MIT金融項目的特色、優劣勢、錄取信息和未來的職業方向,同時也細致分享了她整個申請過程的準備,包括標化考試、學術背景的提高、文書寫作和面試等方面的經驗。
希望這篇文章會給大家帶來助力!
01
項目介紹
包括量化和非量化兩個方向的金融項目。
MIT項目對于純金融的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較容易的選擇。純金融項目開設的院校較少,所以MIT也是純金融背景的學生的必爭之地。
02
MIT項目的講授方式
有四個不同的方向,這個項目中不僅可以學到金融相關的知識,還有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 )和金融工程,21 fall 新增影響力金融(impact finance )方向。
該項目有一個必修課課組和一個選修課課組,可以在四個方向中(corporate finance、capital markets 、financial engineering、impact finance)選擇課程,完成學分即可拿到證書。值得注意的是,concentration是optional的,即只要上完選修課和限選課即可畢業。
MIT MFIN項目分為18個月和12個月,12個月的學生較多,18個月的學生相對較少,因此,時長較長的申請相對較難。兩種時長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12個月的項目,在時間安排上,要求你在7月8月左右就必須找到全職工作,而大部分學生來自陸本,在美國沒有工作經驗,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找到美國的全職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無論在職業適應上、語言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12月項目相對于18月項目的劣勢所在。而18個月可以先找summer,再找全職工作,而且對于想去投行的同學們來說,沒有summer,直接在美國找全職是比較大劣勢。
03
錄取信息
MIT這個項目申請人中,很多是直接本科申請,但也有很多是有工作經驗的人。該項目錄取學生的平均工作時間是11個月,而這個工作時間在逐年遞減,跟中國人在項目中的數量有所聯系,中國學生大多數是本科畢業直接申請的,尤其是陸本。因此在申請中,對職業描述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一個完全學術,或者本科畢業就可以申請的項目,學校還是更希望你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項目錄取同學的GRE平均分:quant 165-170,verbal 155-164 左右,該項目美本學生的項目會比陸本學生多很多,陸本的錄取難度較大,而且錄取分數較高,競爭相對激烈。
標化成績不是一個硬性的指標,盡自己所能刷到更高的分數,但是GRE相對較低的學生也可能被錄取。因此不要認為自己語言成績高就一定會比成績低的強,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04
職業規劃
超半數的學生找的是全職工作。一部分的學生找的是internship,這些學生里面,有些是18個月的,有些是12個月的,部分12個月的學生由于沒有找到理想的全職工作,因此找一段internship過渡。還有很少一部分的同學想推遲找工作,可能處于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其他家庭因素的考慮。總體來看,這個項目的就業還是不錯的,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
這個項目中國學生留美比例大概是30%左右,但是并不是剩下的同學沒有辦法留在美國,而是因為MIT的名氣足以支撐學生在大陸或者香港找到滿意的工作,相較于美國求職有明顯的優勢。
雖然這是一個金融項目,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會去咨詢行業,我們在錄取時也有很大比例是有咨詢行業的工作經歷,因此咨詢也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向。這個項目的錄取學生還是比較多元的。
在金融的細分領域,很多同學會去asset management,這個可能因為這個方向偏quant。國際學生比較好留下來。另一方面,IBD傾向于直接在summer里面找的,加上國際學生第一年來美國,沒有太強的競爭優勢,所以去IBD難度較大,所以去asset management相對更容易。
05
項目優劣綜述
首先是stem專業,非常強的優勢,在你找工作的時候非常有利。有三次抽取工作簽的機會,雇主也傾向于招募stem專業的學生,更穩定。同時可以在美國完整工作三年。
第二就是MIT本身在國內就很有優勢,再加上學校資源非常豐富,包括校友資源,MBA資源。MIT的很多工科大神在各行各業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所以network中有豐富而優質的人際資源,對你未來的職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校友資源除外,同學本身也是非常優質的資源,彼此的非常優秀,可以互相學習,職業背景也很多元化,包括金融(前、中、后臺)、咨詢,甚至NGO,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這個項目你可以很快了解的各種行業,如果你對哪個行業感興趣,也能很快找到有經驗的人請教。
最后一點是課業繁重,這一點相對兩面性。
劣勢方面:一是12個月的項目,課業繁重導致找工作的時間不多,很多同學是把這個項目當做職業發展的跳板,找工作是項目中的主要內容,而MIT對學術比較看重,所以找工作會有一點劣勢,留美壓力比較大。二是職業發展中心沒有其他院校比如CMU、巴魯克對于金工相關的求職幫助那么大。
優勢方面:比起在清華經管,在量上簡直翻倍,會有很多case,也有很多作業,一節課會把之前半個月的內容講完,好處在于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帶來很多知識,老師也非常厲害。
06
申請準備
對于項目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申請文書中,必須要提到你對于這個項目的理解。包括你為什么選擇這個項目?為什么選擇這個學校?這都是招生官想要從你的文書中了解到的內容。對項目的認識越多越好。因此建議大家多去MIT的網站上,對項目有一個更深的認知。
申請準備中的重點及難點
1.標準化考試
主要兩點,一是標準化考試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越早越好。
第二是對成績沒有一個硬性的要求,并不一定要刷的非常高。因為文書相對來說是一個更重要的內容,標化成績并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
2、學術背景
項目stem專業,因此對計算機和數學的要求比較高。入學的學生很多數學專業的。MIT在大陸招的非量化學生非常少,錄取傾向是有量化背景的學生。量化背景一方面從你過去的職業經歷體現,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你上過的課程中體現。
在美國,編程相當于必修課程。因此也可以學習一些編程的基本內容。
整體來說MIT對于數學和計算機的要求較高。你也可以在網站上找到建議的背景,你也可以找到一些MIT的課程資源,提升自己,也會為你簡歷中的課程羅列有所幫助。
成績方面,GPA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周圍同學的GPA也并非特別厲害,可以看出MIT是比較看重綜合能力的。所以即使GPA不夠高,也要充滿信心。
3、文書寫作
怎么說出你自己的故事和職業設計。主要有兩點:
一是跟學校的需求match,知道他們想要什么樣的學生。剛才的項目介紹可以讓大家對項目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MIT的項目非常喜歡有領導力的學生,希望你在過去的經驗中體現一定的領導力,希望培養的是未來的領袖,而不是普通的金融學生。
二是更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也就是說要在文書寫作之前就想清楚為什么他們要選擇你,一方面強調你的獨特性比如leadership,另一方向是強調自己在職業規劃的獨特性。
可以找一個比你更有見解的第三方(朋友、上司)對你的故事進行評價,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獨特性。最大程度放大你的優勢,并且說出一個有前景,有leadership的求職方向,文書做到這兩點就夠了。說出一個好的故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當然文書書寫過程中要理順邏輯,語言組織簡潔也是很重要的
4、面試
面試的淘汰率是比較高的,面試主要是行為面。只會問你在實習中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問題。面試官是非常nice的。大家可以看看往年的面試經驗,不管問什么,都是你自己的經歷,更看重的是你的個人氣質、風格和MIT的匹配度。更想了解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跟項目是否合適。因此大家面試的時候表現好自己就好了,體現自己的獨特性,也可以找人mock一下。
最后一點是大家申請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和顧慮,大家一定要放平心態,它決定你應試中的表現,也決定了你再在整個篩選過程中的表現。要相信,只要你足夠努力,總有非常好的機會等著你。
祝愿所有申請學員都能收獲美好!
...
不止專業更懂你 私人定制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