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若川。持續組織了8個月源碼共讀活動,感興趣的可以?點此加我微信ruochuan12?參與,每周大家一起學習200行左右的源碼,共同進步。同時極力推薦訂閱我寫的《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包含20余篇源碼文章。歷史面試系列。另外:目前建有
江西|湖南|湖北
籍前端群,可加我微信進群。
作為一個職場技術人,我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到底具備什么樣的特質才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職場開發者呢?從產品經理的角度講,你能快速完成他的需求,定期上線不拖沓就是一個好的技術人,從 QA 的角度講,你寫的代碼 bug 少,不埋坑就是好的技術人,從TL 角度講,你做事踏實,能高效解決問題就是好的技術人,所以說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對于好的技術人的定義也是不同的,但是綜合來講,我總結了以下七點內容,是我認為一個好的技術者必備的特質,接下來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空杯心態
有人將認知能力劃分為四層,
第一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無所不知,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對未知領域充滿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并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第三層,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第四層,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我在之前的《如何在新公司快速落地》中有談到過,我們無論什么情況下,要保持對于學習的空杯心態,做技術的人往往是“no code no BB”,覺得代碼寫的好就是最牛逼的,很多人剛入職場的時候,因為剛從校園出來,給人的感覺還是非常謙虛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能力的逐步提升,就會變的越來越自信,如果個人認知不能跟上的話,很可能后面就會變的越來越自負,對于知識的學習會越來越缺乏動力,會把別人的建議當做職責或批評。
所以我認為無論是技術人還是非技術人,在職場都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空杯心態,去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多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利用復盤機制,復盤自己,復盤別人,才能讓自己能力保持持續性的提升。
主人翁意識
主人翁意識又稱為owner 意識,這是我來阿里后最深的一點體會,所謂的主人翁意識,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責任感。
在阿里,所有的事情都會指定一個 owner,雖然這個事情可能不是你獨立完成的,比如現在要做一個 A 功能,可能涉及到前端、后端、設計,甚至是跨部門支持,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依靠 owner 意識去快速的尋求資源,劃分任務,定期拉會,定期驗收,同步進展等等。
另外你自己在業務中負責的模塊,是不是會主動去跟進問題,是不是會去摸索上下游的依賴關系,是否對自己負責的內容追求完美等等,都是體現出自我 owner 意識的重要表現。
最后一句話總結就是:按時完成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追求完美,積極主動才是 owner 意識的良好體現。
閉環思維
職場中你覺得對一個人最高的的評價是啥?可能你會想到大堆形容詞,什么有責任心啊,為人謙虛,能力強啊等等,但我覺得總結起來其實就兩字:靠譜。
靠譜,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人呢?我覺得最重要的的就是有閉環思維。
有本書也叫《閉環思維》,之前買過也看過,但是這本書看完以后我覺得光看目錄就夠了,整本書就一句話比較精辟,就是: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比如你現在負責一個模塊的開發,你是否只專注在功能開發上,有沒有去思考設計上是否符合用戶習慣,有沒有去思考交互上是否盡可能的降低使用路徑,有沒有去跟進項目測試中的 bug 反饋,項目上線后有沒有去跟進大盤數據,有沒有去做線上回歸驗證等等。
閉環思維鍛煉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思維習慣,對工作中的事情都能夠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做到溝通必有結論,通知必有反饋。
復盤能力
根據復盤事項的大小,可以將工作復盤分為 2 個不同的策略點:小事即時復盤,大事階段性復盤。
小事:指的是投入時間較少、任務階段性短的的事情,比如開會、1 on 1 的溝通、一個功能開發上線之類的事情結束可以立馬復盤。
大事:指的是投入時間較多、人員參與度高的事情,比如一個產品從 0-1的上線,一次重大的專項活動等等。
通過復盤,我們可以更好的在錯誤中反思與成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
之前有寫過一篇關于如何復盤的文章,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傳送門。
時間管理
我記得剛實習的時候,帶我的師兄說了一句很搞笑的話:
不要和產品過多的爭論,爭論來爭論去,最后到了下班的時間,他的需求明確了,你的代碼呢?一行沒寫。
作為開發者,我們在工作中能安安靜靜寫代碼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因為時間會被各種需求評審會,技術研討會,進度同步會等等占據,加之自測,調試等等還要花費很多時間,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可能等待你的就是無止境的加班。
所以在工作中,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事事有計劃,事事分主次。
有計劃:指的是在開發之前,先將自己要的內容按照模塊進行拆分,預估出中間每一項的大致時間,跟實際工作時間進行比對,有風險及時暴露出來。
分主次:指的是將工作模塊按照緊急程度或者難易程度進行區分,在開發的時候可以有適當性的側重,我們每天本來就要面對很多的事情,如果不去區分主次關系,可能很快你的腦子就是一團漿糊,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先做哪個了,善于利用一些工具,比如四象限工作法,番茄工作法等等,不要讓自己一頭扎進汪洋大海中,保證自己的時間和開發進度一直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人一直有在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學會提問
在工作中,對于提問,我覺得很多人有 2 點需要注意的。
第一是害怕提問,第二是不知道如何提問。
先來說說第一種,害怕提問的人往往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問題過于簡單,怕別人笑話自己,這種情況下如果因為自己的礙于情面,往往會導致惡性循環,當在工作中真的有問題時,一定要敢于尋求幫助,或許你內心的種種擔心在別人眼中就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
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在工作中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往往講不清楚自己遇到的問題到底是啥,我在同事身上就學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案,每次去提問或者尋求幫助的時候,你就按照這個步驟來:
講清楚事情的背景(你現在在做什么事) → ?
你遇到的問題(哪里卡殼了) →?
你的解決方案(你嘗試過怎么處理呢?為什么沒成功?) →?
你想要別人幫助你解決哪個步驟的問題(你真正疑惑的點在哪兒)
這樣子別人才能帶入到你的問題中,而不是籠統的問一句:這個問題怎么解?
架構思維
最后一個特質就是開發者自己需要關注的,架構思維。
在開發項目中,寫代碼絕對不是最重要的的事情,項目的架構,流程分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好的架構和壞的架構最終導致的代碼編寫量和質量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養成多畫架構圖、流程圖的習慣,多思考、多對比,而不是一拿到需求就開始寫代碼。
那么如何培養自己的架構思維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閱讀框架源碼:好的框架有著非常精妙的設計,可以通過閱讀框架源碼去熟悉其架構理念,設計模式。
思維導圖、架構圖:通過多畫架構圖將模塊的關系梳理清晰,便于了解每個模塊的依賴關系,從中進行抽象建模,以達到最優的架構。
架構的本質是管理復雜性,抽象、分層、分治和演化思維是其中最重要的的四點,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簡單總結一下,作為一個技術人,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利他,為組織,為團隊,為產品貢獻價值。從自身角度來講,優秀的技術人到底優秀在哪里呢?是他們優秀的邏輯思維,還是超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亦或是無與倫比的資源整合能力。
有目標,有計劃,愛思考,好學習,敢探索,是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技術人最核心特點,在此基礎上配合本文提到的七大特質,將會讓你的技術之路越走越平坦,越來越成功。
希望本文提到的觀點能幫助到大家,你認為還有哪些特質是優秀的技術人需要掌握的呢?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是 hockor,我們下次再見~
往期文章
如何做好復盤
如何畫好流程圖
如何畫好架構圖
·················?若川簡介?·················
你好,我是若川,畢業于江西高校。現在是一名前端開發“工程師”。寫有《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20余篇,在知乎、掘金收獲超百萬閱讀。
從2014年起,每年都會寫一篇年度總結,已經堅持寫了8年,點擊查看年度總結。
同時,最近組織了源碼共讀活動,幫助4000+前端人學會看源碼。公眾號愿景:幫助5年內前端人走向前列。
掃碼加我微信 ruochuan02、拉你進源碼共讀群
今日話題
目前建有江西|湖南|湖北?籍 前端群,想進群的可以加我微信 ruochuan12?進群。分享、收藏、點贊、在看我的文章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