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狀病毒的爆發,不得不在家里上網課,開課已經兩個禮拜了,今天上完Python課后,準備整理一下最近學習Python的筆記。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一、Hello World
初學一門新的語言,就一定要從Hello World開始
print("Hello World")
第一感覺:簡明,運行快,由此個人得出:Python是一門解釋性的語言。網上資源:python是一門解釋性語言嗎?其實這只能算說對了一半,準確來說是編譯跟解釋性語言。python跟java、C# 一樣都是會預編譯一部分代碼(簡稱做了優化)
二、eval函數的簡單認識
eval() 函數用來執行一個字符串表達式,并返回表達式的值。
a = input("請輸入一段字符串:")
print(a+"110")
b = eval(input("請輸入一個數字:"))
print(b+110)
out:
請輸入一段字符串:110
110110
請輸入一個數字:110
220
可見:此功能是將字符串轉換為相應的對象。
eval('print("Hello World")')
out:
Hello World
可見:此功能是將字符串轉成表達式并執行。
三、第一個小案例
Mooc上看的溫度轉化
# 進行溫度的轉換(攝氏度C與華氏度F)
TempStr = input("請輸入帶符號的字符:")
if TempStr[-1] in ['F', 'f']:
C = (eval(TempStr[0:-1])-32)/1.8
print("轉換后的溫度是{:.2f}C".format(C))
elif TempStr[-1] in ['C', 'c']:
F = 1.8*eval(TempStr[0:-1])+32
print("轉換后的溫度是{:.2f}F".format(F))
else:
print("輸入格式錯誤!")
這里主要學習:
四、循環
講了for和while,做個小demo
n = 1
p = 1
'''
while n < 11:
p = p*n
print("n=", n, "p=", p)
n += 1
'''
for n in range(1, 11):
p = p * n
print("n=", n, "p=", p)
n += 1
這里主要學習:
五、雙層循環(乘法表)
for i in range(1, 10):
for j in range(1, i+1):
print(i, "*", j, "=", i*j, end=" ")
print("")
這里注意點就是對應的空格,課中老師對比C語言講的,C中有{}來嵌套,但是Python中則是以空格的形式,這一點是為了以后編程養成好習慣,不會犯錯誤。
補充個小點:end=‘ ‘意思是末尾不換行,加空格。
六、作業題:水仙花數
水仙花數的意思是說一個三位數的百位、十位、個位各自求立方后再求和等于這個三位數。
for num in range(100, 1000):
a = num // 100 # 百位
b = num // 10 % 10 # 十位
c = num % 10 # 個位
if num == a**3+b**3+c**3:
print(num)
通過作業還是可以學習一些不同于Java和C的知識:
①python中,除號/會取小數點后,除號//則取整
a=5
b=2
a/b
out:
2.5
a=5
b=2
a//b
out:
2
②python中*代表乘法,** 代表乘方
>>> 2 * 5
10
>>> 2 ** 5
32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angzheming35/p/1236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