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道至簡(第六章)讀后感
還是不樂意去讀,但總算可以耐心的讀下去了,這也許也算是讀大道至簡以來的收獲之一吧。第六章的題目是從編程到工程,看到工程二字,讓我不由想起了前幾天和高中同學聊天。他報的燕大土木系,他一直對我沒有和他報考同一專業耿耿于懷,他說你當年不報土木,使得祖國少了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啊。他這般調侃我,我一時竟不知說些什么,因為他也知道我是被逼得,本來自己不樂意學計算機的。如今看到工程二字我不由心中有了答案,無所謂了?誰說軟件不能出工程師。或許我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軟件工程師呢?
作者以《列子·說符》中的名句開篇,隨后又現身說法,通過敘述自己在最初時候犯的錯誤來告訴我們“語言只是工具”,不必糾結于哪種語言更好。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編程的精義“程序=算法+結構”,與代碼相關的任何工作都會歸結于此。
之后作者向我們介紹方法,作者提到推動邏輯向前發展的動力是“方法”和“方法論”。方法是長期實踐的結果,作者以GoF為例,他的成功之道即為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抽取,歸納這些規律。看到這里不由想到了王老師說的,沒有學不會編程的人,只是藍雨動手去實踐,再此處兩者不謀而合,也不由使得我意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想到這里不由得心生慚愧,自己只會照貓畫虎,在編程的時候總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從來不到做一點點,多實踐一點。從來不回去多考究推敲一遍代碼,葫蘆吞棗而已。唉,java快學完了卻不知道學到了啥,一點也不清晰,沒有形成一個有序的知識系統。唉,多實踐實踐吧我告誡自己。
之后作者向我們講述過程,過程是工程的伴生品。過程的解決是工程角色見的關系問題,過程是吧所有人組成團隊,再分解成環節。有了環節就有了角色相應也就有了溝通。他告訴我們工程必須有一定的期限,不可以一拖再拖,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是保障項目成功地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緊接著向我們講工程,工程狹義的描述是“做什么”和“做到什么”。在這里我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在組織這一部分,作者嫌我們介紹了一個優秀的軟件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我與自身一一對比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作者還提到回顧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與團隊其他成員交流的重要性。
作者在Boss中提到,工程中沒有boss自己才是決定自己薪水的人,在上帝之手不部分作者提到實現是工程的本質需求。不由意識到工程要實現才叫工程啊,所有的努力要通過結果來體現的。
讀完這一章,還是有些收獲的,我知道了程序的本質,什么叫工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