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定義:一組由介質(線纜)互聯的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和終端系統(PC);
工作組:局域網范疇,范圍最小的局域網,且不涉及網絡設備。臺式機需要有多塊網卡,利用雙絞線與其他臺式機進行互聯,擴展性差。
網絡意義:通過讓應用程序進行數據傳輸,從而實現數據共享
拓撲結構:描述拓撲類型
總線型拓撲:以太網拓撲,利用Hub集線器通過雙絞線連接PC
局域網協議:
以太網
令牌環:中間系統是交換機(令牌環交換機),優勢可以絕對避免沖突。拿到令牌信令的機器才能發送數據,令牌沿著單一方向進行傳遞。缺點,若摸一個鏈路斷掉,整個令牌環失去效果。
FDDI(雙環):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描述網絡的標準:
(1)帶寬:單位時間內,某一節點能夠發送、接受數據流的總和。注意:帶寬與速度不同,帶寬是速率,而不是速度。在介質中傳遞的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
(2)延遲:電流傳輸速度、轉發延遲、網絡擁塞延遲、比特轉成脈沖信號的延遲。
獨享帶寬:每臺PC獨占帶寬
共享帶寬:多臺PC共享帶寬
雙工模式:
單工(光纖):只能在一個方向傳輸
半雙工:支持雙向傳輸,但在任意時刻只能沿某一方向傳輸
全雙工:支持雙向傳輸,任意時刻兩個方向都能傳輸,PC支持全雙工
集線器接口帶寬:10Mbps,共享帶寬
接口規格:8、12、24、48 ?
工作模式:半雙工,無法識別控制信息,所有連接集線器的線纜和設備都處于半雙工狀態
集線器工作原理:A發送報文到集線器,集線器拷貝若干份,對信號進行發動后,轉發給連接到集線器的其他設備
(1)泛洪:泛洪浪費寬帶、浪費接受者CPU資源
(2)信號放大:雙絞線傳輸信號有損失,還原信號后重新發送
若A和B都接在集線器上,A向集線器發送數據,此時B也向該集線器發送數據,會產生沖突碎片。A發送的數據,集線器進行泛洪。B發送的數據和泛洪的數據進行了疊加,生成無效的沖突碎片,沖突碎片會發給集線器和B。集線器沒有識別錯誤數據的機制,會泛洪沖突碎片,這樣所有的設備都會收到沖突碎片。
沖突域:沖突產生時,沖突碎片所能影響到的設備的集合。
與集線器互聯的設備處于同一沖突域。
如何解決沖突?
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
當發送數據前先監聽網絡,若沒有人發送時,則發送數據。若有人發送,則等待。但不能完全避免沖突,如有A、B、C三臺PC,A先發數據,BC檢測到A在發數據,所以等待。等A發送完畢,若BC同時發送,則產生沖突。
若何優化?
信令(用來警告)+隨機計時器。第一臺收到沖突碎片的設備,發送信令。到達集線器后,泛洪信令告知所有設備沖突產生,然后待發數據的設備都開啟一個隨機計時器。只有隨機計時器過期后,再次監聽鏈路,若鏈路沒有人發送數據,才能允許發送。
星形拓撲:
是一個局域網拓撲,也是一個廣域網拓撲。
中間系統是以太網交換機。與總線型拓撲的區別就在于總線型用的是集線器。交換機提供獨享帶寬,一般支持百兆、千兆以及萬兆帶寬。交換機是全雙工模式。
交換機能夠識別一些控制信息(MAC地址),集線器則不行。
NIC(Net Interface card):網卡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以太網專用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二層地址。用來唯一定位網卡,出廠時燒入網卡的ROM存儲器。6個字節,48位。表示方法有兩種(1)微軟 XX-XX-XX-XX-XX(2)思科XXXX.XXXX.XXXX
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組織唯一標識符,MAC地址的前3個字節,后面3個字節叫Interface ID
MAC地址向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購買,購買的是OUI
CAM表: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內容可尋址寄存器,至少包含MAC地址、對應的交換機接口
默認情況下CAM為空表,可以通過靜態和動態的方式進行填充。人工寫入到交換機是靜態寫入,動態過程指的是將源MAC和對應的接口保存下來,保存的時間有限,而靜態寫入的保存時間是永久。若某個接口壞了,交換機刪除所有該接口的記錄,但靜態的不會過期。
FCS:Frame Check Sequece 幀校驗序列,位于幀的末尾。幀頭用MD5算法得到4個字節的散列值,保存在幀尾。接受者也計算一次,與幀尾的FCS進行比較。若一致則為合法幀。
交換機工作原理:
(1)檢查幀是否合法,是否為沖突碎片:通過FCS
(2)放大信號
(3)動態學習
(4)查找CAM表
(5)沒查找到泛洪
單播流量:點對點,一個發一個結點收
組播流量:一對多,自由接收
廣播流量:一對多,強制接收,IPV4地址 255.255.255.255,MAC地址 FF.FF.FF.FF
廣播域:廣播報文能影響到的設備的集合,與交換機連接的設備與交換機共處一個廣播域。交換機會劃分沖突域,不允許沖突碎片離開交換機。
VPN:虛擬專網
中間的是幀中繼交換機(VPN解決方案,運營商設備),R1/R2/R3為路由器。相隔甚遠的多臺路由器,看上邏輯的直連,共享同一個網段。
某一個結點為Hub,其他結點為spoke。Hub可以直接與spoke通信,spoke與spoke的通信需要跨越hub。
路由器:三層設備
帶寬:10M、百兆、千兆、萬兆
雙工模式:全雙工
基于路由表,實現網段與網段的通信,網段就是廣播域。切分沖突域,切分廣播域。
網橋相當于交換機,上圖有11個沖突域和2個廣播域
OSI中:
Hub位于第一層,交換機位于第二層,路由器位于第三層
PDU協議傳輸單元,在數據前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應用層的PDU稱為數據,傳輸層的PDU稱為數據段,網絡層的PDU稱為數據包,數據鏈路層稱為幀
應用層:應用程序連接互聯網
表示層:協商彼此支持的數據表示形式,壓縮、編碼、加密等等。如A何B用QQ進行聊天,A用windows,B用蘋果。所以要協商彼此支持的編碼格式。
會話層:建立、維護、刪除邏輯會話連接。此時數據還沒有離開PC
傳輸層:MTC最大傳輸單元,若數據太大需要分片。加上傳輸層控制信息后,此時還沒有離開PC。1-1023為知名端口
網絡層:添加源目IP地址等控制信息后,此時還不能發送。。
數據鏈路層:添加源目MAC地址后,可以發送了。發送的不是數據包而是數據幀
物理層:轉換成比特,轉換成脈沖信號發送出去。